7本改變人生的好書 📚好書推薦|自我提升

2024-04-08 11:56

閱讀最珍貴、最有價值的是

你可以用最低成本去了解其他人的思想、經歷

而這些讓你打破生活的迴轉讓你發現原來人生可以有不同的選項


當我每讀到一些喜歡的書,我有被振奮的感覺

也讓思想定型,總覺得人生很糟糕的我

開始以截然不同的思考模式看人生

以下7本是改變我人生的好書

藉著書中的觀點,讓我改變了許多人生的抉擇


1)原子習慣

選擇從原子習慣這本經典來開始

因為這算是5年前開始重拾閱讀習慣時遇到的啟蒙書


我們很容易以為要作出驚天動地的改變

然後我們人生才會變得不一樣

但不是這樣的,正如書一開頭的一個故事


想像你眼前的桌上擺著一個冰塊,房間很冷,

然後房間以非常緩慢的速度開始增温

26度、 27 28 冰塊還在你眼前的桌上

29 30 31一切看起來沒任何改變

直到32度,冰塊開始融化,一度之別,但啟動了巨大的變化。


這本書點出了,為什麼我們很難建立習慣

是因為我們在看得見效果之前往往就放棄了


它圍繞著一個重點,微小的改變就能有巨大的成就


每天進步1%就會有驚人的成果

所以原子習慣適合每一個人看,只要你覺得自己需要進步


書中不是想要把效果誇大吸引你

而是提供具體方法,而且適用於任何習慣的養成上

分享我最喜歡的一個概念:

讓習慣成為身份認同的一部分


簡單來說,我以前總是把運動的目標訂成減多少公斤

這等於目標就是一件單一任務

但這樣只要我一達到我的5公斤就會放棄

或者我總是自己不停退讓,算了減3公斤就好了


而把習慣成為身份認同的一部分,是指你想成為怎樣的人

我的運動目標成為:我是個有運動習慣的人、享受運動的人


而每次當我真的履行了,就等於為自己想要的身份認同投下了重要一票

而這不在等我減了多少公斤,或做了多長時間

只在乎於我做出這行動的次數

原子習慣的方法真的讓運動這回事走進我的生活中


2.逆習慣

延伸上一本有關習慣的書

如果說原子習慣是提供習慣養成的實作方法

逆習慣從更多心態面上反思習慣這回事

告訴我們可以如何自我對話來作出改變


除了想養成習慣的人,這本書也很適合,總是覺得自己不夠好

覺得現實跟理想的落差難以消彌的人


我們都是一群習慣的結合,你現在想一想每天的daily routine

就像無人駕駛的機器,你不用細想就會刷牙洗面吃早餐、搭車上班等等 


平常的我們就在一個default mode

因為過去的習慣會驅駛我們作出固定的決定


於是逆習慣全書從「好奇心」的要點開啟

抱有好奇心,就等於關掉本來的無人駕駛default mode

當你能對自己的習慣感到好奇

心態就會從原本習慣的「我不夠好,所以我需要改變」

改成更積極的「我需要改變,因為我可以做得更多更好。」


而這本書某程度上是打醒了我

以往的我,總不自覺以過去的自己定義自己

每次想跨出一步時,就會聯想到不好的經驗

歌唱比賽忘詞啦,逞強運動時骨折等等

而這些重演的片段,很大程度影響了我對自己的信心,感覺我與理想之間愈遠


而書裡面我很愛的一句,人們花了太多時間專注現在和理想自己之間的差距

而忽略了已經成就的獲得,把快樂放在這條線的另一端會加大差距

讓我們距離理想版本的自己愈來愈遠


我才發現,我太把過去的自己跟現在的自己重疊

把專注力放在差距上,這使我更做不到想做的事


其餘5本改變人生的書,我都以下影片中分享了:

作者介紹|些云,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中文系,以温柔的文字療心。 專注寫作,專心愛人。願你能對自己的生活,一往情深。 Instagram @sharon.tamm。


熱門文章

賀瓏是誰?捲Albee三角戀、逼女友墮胎 5大爭議事件一覽:舊愛昔開嗆「祝你GG爛掉」

往下滑看更多精彩文章
27歲女兒搬回家掏空父母?父母必設「6條金錢界線」擺脫成年啃老族

27歲女兒搬回家掏空父母?父母必設「6條金錢界線」擺脫成年啃老族

2025-07-08 14:06
啃老、親子財務示意圖。女子漾AI製圖
啃老、親子財務示意圖。女子漾AI製圖

美國CNBC近日報導,一名住在加州的66歲母親原本規劃與丈夫一同展開悠閒的退休生活,沒想到27歲女兒卻在去年搬回家同住,生活費全靠爸媽支應,每月支出高達5000美元(約新台幣15萬)。這不僅讓原本計畫好的旅遊泡湯,也可能迫使父親延後退休,儘管他是一位放射科醫師,經濟能力不差,但長期下來仍讓家庭財務陷入壓力。

母親坦言:「我們從來沒打算在這個年紀再花這麼多錢,但也不忍心看到她流落街頭。」在現實與情感拉扯下,這位母親尋求親子關係專家 Kim Muench 協助,而她的建議,正是一針見血地點出「財務界線失守」對晚年生活帶來的風險。

財務、理財示意圖。圖片來源:Canva
財務、理財示意圖。圖片來源:Canva

專家 Kim Muench:啃老不是愛的延續,而是風險的開始

Kim Muench 指出,許多父母為了支持成年子女,會動用本該預留給退休的資產,甚至延後工作年限,但這些做法可能在未來帶來更嚴重的後果。她強調:

「動用長期資產或延遲退休會產生比較大的衝擊,可能導致晚年生活陷入財務危機,尤其未來會因健康與年齡因素,難以繼續工作。」

她也提醒,除了經濟面,情感成熟同樣重要。「父母與子女之間要透過透明開放且平靜的對話,持續溝通財務安排,逐步建立合作模式。」

「不要急著斷絕幫助,也不能一輩子寵到底」Kim Muench 認為,設定界線可以循序漸進,例如讓孩子開始負擔手機費、交通費,或每月存下一筆「象徵房租」的金額,慢慢建立金錢責任感。

財務、理財示意圖。圖片來源:Canva
財務、理財示意圖。圖片來源:Canva

建立「財務界線」這樣做最有效

除了 Kim Muench 的建議,根據多位家庭與財務顧問的意見,若孩子成年後仍住在家中,以下 6 點是父母設立財務界線的實用步驟:

1. 開誠布公地溝通

坦誠討論家庭財務現況:與子女分享家庭的財務狀況、壓力與未來規劃,讓他們了解父母的限制與擔憂。

共同制定規則:邀請子女參與討論,協商雙方都能接受的財務安排,而非單方面決定。

2. 明確設定財務責任

約定分擔項目:明確規定子女需負擔哪些開銷(如房租、水電、餐食、交通等),即使金額較低,也能培養責任感。

逐步增加責任:可從支付手機費、交通費等小額開支開始,逐步讓子女承擔更多生活費用,幫助其學習理財與獨立。

3. 設定界線與期限

訂立支援上限與終止時間:明確告知子女父母願意提供的金額、內容及期限,避免無止盡的經濟依賴。

避免臨時抽離支援:若要減少或終止經濟協助,應提前溝通,給予子女準備與調整的時間。

4. 支持子女財務獨立

協助子女設定財務目標:與子女討論其理財、儲蓄、搬出計畫等,並給予指導與鼓勵。

培養理財能力:鼓勵子女學習預算規劃、消費管理等技能,減少對父母的依賴。

5. 堅持界線並自我照顧

堅守約定:一旦設定財務界線,父母需堅持執行,避免因心軟而破壞原則。

優先自身財務安全:持續為自己的退休、醫療等長期目標儲蓄,避免因過度支援子女而犧牲自身未來。

6. 必要時尋求專業協助

尋求財務或家庭諮詢:若溝通困難或界線難以執行,可考慮尋求理財顧問或家庭治療師協助。

建立財務界線不僅有助於父母保障自身利益,也能促進子女的獨立與成長,維持健康的親子關係。

「女子漾」網站上線,陪你愛自己的每個樣子!最棒的美食旅遊、美妝穿搭、娛樂話題、運動健康、情慾愛情分享,都能在這裡看到!快點來加入成為創作者!https://woman.udn.com
YT:女子漾https://www.youtube.com/@udngpower
Fb:https://www.facebook.com/udnGpower
IG:https://www.instagram.com/udnGpower

往下滑看更多精彩文章
孝親也要有底線!母親花光兒子每月4萬孝親費,600萬遺產也被揮霍「再匯一點給我」

孝親也要有底線!母親花光兒子每月4萬孝親費,600萬遺產也被揮霍「再匯一點給我」

2025-06-23 11:24
理財、孝親費示意圖。女子漾AI製圖
理財、孝親費示意圖。女子漾AI製圖

日本一名55歲男子每月寄出20萬日圓(約新台幣4萬元)孝親費,加上母親本身的10萬日圓退休金,理應生活無虞。怎料,78歲的母親卻屢屢開口要錢,讓他百思不得其解,最後悄悄返鄉,才發現母親竟將積蓄砸在奢侈品上,600萬元遺產也所剩無幾!

日本資產管理平台《THE GOLD ONLINE》分享案例,這位青山先生(化名)任職大型貿易公司,收入穩定卻支出繁重,兩名子女皆就讀私校,還背負房貸。儘管經濟壓力大,他仍盡力履行孝道,每月固定轉帳孝親費給獨居的母親。

然而近幾個月,母親頻頻傳訊「錢不夠用」,一再要求加碼匯款,讓他感到疑惑不安。為一探究竟,他瞞著母親回到老家,才發現家中擺滿精品絲巾、陶瓷杯、奢華燭台,母親穿著名牌圍裙、言談輕鬆,全然不覺問題嚴重。

青山先生進一步盤點資產才驚覺,原本高達3000萬日圓(約新台幣600萬元)的儲蓄,如今僅剩500萬日圓,父親留下的遺產也幾乎花光。母親則直言:一輩子為家庭節儉,如今喪偶又孤獨「難得可以買點喜歡的東西嘛。」

儘管他苦口婆心勸說,母親卻依然態度輕鬆。最終,他只好尋求專業協助,在財務規劃師介入下,才讓母親願意調整消費習慣。專家也提醒,高齡破產不僅影響個人,更可能拖累整個家庭。

日本律師協會指出,2020年申請個人破產的年齡分布,60歲以上佔25.72%,僅次於40至49歲的26.94%,等於60歲以上的破產申請者已占全體四分之一。這起事件也再次敲響「老後破產」的警鐘:即便有收入、有儲蓄,只要失控消費、不作規劃,晚年也可能走入財務崩潰。

理財示意圖。女子漾AI製圖
理財示意圖。女子漾AI製圖

台灣也面臨「高齡破產」風險:該怎麼辦?

日本律師協會發現,高齡破產者有以下共通特徵:包括無法降低生活水準、醫療費與照護費用負擔加重、退休金以外的收入少且不穩定、自以為「錢還夠用」而過度消費。台灣即將在2025年邁入「超高齡社會」,與日本情況高度相似。老年人破產的問題也逐漸浮上檯面。

台灣「高齡破產」常見成因:

1.退休金與儲蓄不足,難應付生活支出

2.長照與醫療費用沉重

3.年金制度改革困難,財源不穩

4.傳統「養兒防老」觀念瓦解,子女難以支援

5.社會支持系統尚未健全

長照、理財、居家照顧示意圖。圖片來源:Canva
長照、理財、居家照顧示意圖。圖片來源:Canva

台灣「高齡破產」預防方法

個人層面:

1.及早財務規劃與多元收入建立

2.控管消費、避免奢侈揮霍

3.善用長照2.0、社會福利資源

4.考慮以房養老、信託保本

5.保持社會參與與身心健康

家庭層面:

1.透明溝通財務與照護安排

2.孝親費應量力而為

3.協助長輩預算規劃、關注消費行為

政府與社會層面:

1.改革年金制度,縮小族群差距

2.擴大長照與醫療資源

3.建立高齡就業與參與機制

4.強化社會安全網,避免意外貧困

「女子漾」愛自己的每個樣子! 【女子漾】最棒的美食旅遊、美妝穿搭、娛樂話題、運動健康、情慾愛情分享,都在女子漾
快點來加入成為創作者!https://woman.udn.com
YT:女子漾https://www.youtube.com/@udngpower
Fb:https://www.facebook.com/udnGpower
IG:https://www.instagram.com/udnGpower

往下滑看更多精彩文章
倒數7月5日「世界末日預言」!?台灣網友激推「防災包必備清單」:這幾樣沒準備真的會後悔!

倒數7月5日「世界末日預言」!?台灣網友激推「防災包必備清單」:這幾樣沒準備真的會後悔!

2025-06-26 10:15

7月5日的「世界末日預言」在網路上瘋傳,雖然真假難辨,但這也再度提醒我們——災難往往不是來得突然,而是來的時候你準備好了嗎?

倒數7月5日「世界末日預言」!?台灣網友激推「防災包必備清單」:這幾樣沒準備真的會後悔!圖/AI
倒數7月5日「世界末日預言」!?台灣網友激推「防災包必備清單」:這幾樣沒準備真的會後悔!圖/AI

尤其今年地震異常頻繁,許多人在半夜被搖醒的瞬間,才驚覺:「我什麼都沒準備!」比起驚慌,不如超前部署。觀察近一年內網友討論,防災包已成為越來越多台灣家庭的標配,不論你相信預言與否,準備一個能真正派上用場的避難包,是給自己與家人最實在的安全感。

這篇就幫你整理出網友口碑最強、討論度最高的防災包必備5大物品,一起來看看你是否已經備齊!

圖/CANVA
圖/CANVA

1. 飲用水:一公升真的不誇張!

「地震來會斷水,水才是最不能少的。」這句話幾乎是所有防災老手的共識。許多網友強調,至少準備一公升瓶裝水放入包內是基本門檻,甚至有人還會額外準備折疊水袋以防萬一。別忘了,沒有水,不只是不能喝,連簡單清潔傷口都成問題。

圖/CANVA
圖/CANVA

2. 防災食物:能久放、能吃飽才是關鍵

災後可能得面對無法煮飯、冰箱壞掉的狀況,這時候能長時間保存、無須加熱的食物就派上用場。

台灣網友推薦清單包括:

營養口糧、壓縮餅乾

可冷水沖泡的泡麵或即食麵

少量高熱量的堅果與巧克力

這些食物體積不大,卻能迅速補充體力,是生存系女孩都會偷偷準備的「緊急糧倉」。

圖/CANVA
圖/CANVA

3. 電子設備:手機沒電=與外界斷聯

很多人第一個會想帶手機,但你有想過電池撐得住幾小時嗎?

不少網友建議防災包一定要放進:

行動電源(充飽電)

備用手機(最好能接收簡訊)

手搖發電收音機

萬一真的受困,手機定位可能就是你發出求救訊號的唯一管道;而收音機則能在沒有訊號的情況下接收災情資訊。

圖/CANVA
圖/CANVA

4. 照明工具:別只靠手機手電筒

當斷電來襲,黑暗可能是你第一個面對的問題。有網友分享:「平常覺得手機手電筒就夠用,結果一停電用不到半天就沒電了。」

因此建議至少準備:

一隻LED手電筒(可選擇手搖發電型)

小型頭燈(方便雙手工作)

備用電池

這些用品在深夜、樓梯間或需要徒步移動時都超有用!

黑熊學院推出的1380元防災包引發討論。圖/翻攝黑熊學院網站
黑熊學院推出的1380元防災包引發討論。圖/翻攝黑熊學院網站

5. 個人藥品&衛生用品:自己最清楚自己缺什麼

不是每個避難場所都有你需要的藥物,尤其是有慢性病、過敏體質的人,更要事先準備備用藥品。

建議可放入:

慢性病常備藥

OK繃、優碘、生理食鹽水

乾洗手、濕紙巾、口罩

女性專用物品如衛生棉

花蓮縣府臉書粉絲頁開箱防災避難救護包,關鍵字1380被視為譏諷黑熊學院。圖/取自花蓮縣政府臉書
花蓮縣府臉書粉絲頁開箱防災避難救護包,關鍵字1380被視為譏諷黑熊學院。圖/取自花蓮縣政府臉書

「女子漾」網站全新上線,陪你愛自己的每個樣子!最棒的美食旅遊、美妝穿搭、娛樂話題、運動健康、情慾愛情分享,都能在這裡看到!快點來加入成為創作者!https://woman.udn.com
YT:女子漾https://www.youtube.com/@udngpower
Fb:https://www.facebook.com/udnGpower
IG:https://www.instagram.com/udnGpower

往下滑看更多精彩文章
天殘為賀瓏墮胎、藏愛六年──親愛的女孩,錯的不是你太深情,而是他不值得

天殘為賀瓏墮胎、藏愛六年──親愛的女孩,錯的不是你太深情,而是他不值得

2025-06-25 09:00

「但我最愛的東西沒有了,那就沒什麼好留戀的。」女孩和男友分手後,留下這句話後結束自己生命。

傻孩子,這一輩子當中,你最愛的東西,應該是你自己,不該是任何一個人,

尤其是,你付出一切把他當快樂和寶貝,他卻不把你當一個人,享盡你的愛卻反過身把你狠狠糟蹋的對象。

你和他在一起六年,從你25歲到31歲,這是你人生最發光發熱的時代,戀情該是帶給你美好和幸福的。

但你說,有一次你家遭小偷了,你驚恐莫名想逃到房東家求救,卻發現小偷看到你了。你瑟縮發抖,全身癱軟。

後來,你無助地打給男朋友,他卻說正在忙月底的重要案子,沒辦法去陪你,你也不可以去他家。

你只是渴望一個人,在你害怕孤單的時候接住你,他卻狠狠把你拋開。

那時候,你就該懂了,這個男人不可靠。

女孩,你太善良,溫柔地接受了這個理由,卻讓自己傷得更深。

後來,你懷了他的孩子。

你滿心歡欣,期待童年時的破碎,可以透過和他共組家庭,得到圓滿的結局。

但他說,不可以。他送你到婦產科診所,讓你自己下車,走進醫院拿掉孩子。

因為,他是公眾人物,不可以被拍到和你去看婦產科,鬧出誹聞會影響他的演藝生涯。

拿掉孩子後,你大量出血,血流到尿布也接不住,小腿上也都是血。

他說,工作太忙沒辦法去照顧你。在你最痛的哪幾天,他連一次都沒有去看過你。

女孩,你該是被人捧在手掌心疼愛的公主。

你拿真心去呵護、疼愛的那個他,有同樣的去呵護、疼愛你嗎?

你為他拿掉孩子,他卻跟朋友說,你太胖了,「讓他『X不下去』」跟你分手。

把他當人生存在唯一價值的你,崩潰了。「但我最愛的東西沒有了,那就沒什麼好留戀的」

直到最後一刻,你還為他講話。「我會離開不是任何人的錯,我知道我很好,我知道有人愛我,我只是做一件6年前早該做的事而已。」

直到最後一刻,你依然惦記著他「也請各位幫我保護跟照顧我在世上最珍愛的他,他是我的快樂跟寶貝。」


女孩,你知道嗎?

一直到妳離開人世,這六年間,他從來沒有承認過,你是他女朋友。

你是喜劇演員,在舞台上總是瘋瘋癲癲,沒有什麼事是講一口單口相聲解決不了的。

你給大家好多歡樂,怎麼這一次,你沒辦法把它當成一個離譜的笑話,笑完了就算了?

女孩,也許這是你精心策畫的一場喜劇演出。

最後的結果,是好的,對嗎?

你會穿越時空裂縫,回到6年前你和他認識的那一刻。

你會優先愛自己,沒有什麼事比愛你自己更重要。

你會知道,拒絕不平等的對待,不把自己放在卑微的角落,等人來愛。

你會勇敢去愛,但更懂得勇敢拒絕差勁的對象,不讓對方有機會,傷害你一絲一毫。

你是閃亮的寶石,你會在舞台上發光發熱,你會遇到愛你的人,你會和對方生下可愛的孩子,你會有美好的一生。

活著,就有機會。

活著,才能繼續去愛、繼續被愛。

如果還有一次機會,好好活著,只愛你自己,好嗎?

不是每個人都配得起你的深情,請把愛,先還給那個最該被擁抱的自己。

==


==

女喜劇演員「天殘」4月離世,6月喜劇演員賀瓏被發現和脫口秀搭檔Albee在日本親密被拍,連日成為輿論焦點。賀瓏始坦承和天殘交往6年,稱雙方好聚好散。

喜劇圈不滿賀瓏聲明,揭發他「逼迫墮胎」,更在天殘離世後不到一週就帶新歡現身,痛批對方行為冷血,讓天殘難以安息。

往下滑看更多精彩文章
睡再多都累? 醫:30歲是身體健康轉捩點! 健康檢查「5項目」不可或缺

睡再多都累? 醫:30歲是身體健康轉捩點! 健康檢查「5項目」不可或缺

2025-06-23 19:01
朴寶英Netflix《未知的首爾》。 圖/IG @tvn_drama
朴寶英Netflix《未知的首爾》。 圖/IG @tvn_drama

 

潮健康/編輯部

 

「慢性病」看似是中年人、退休族與長者才需要擔心的事,事實上無論是三高、脂肪肝到代謝症候群,30歲出頭的年輕族群可能也無法置身事外!年輕人逐漸出現健康紅燈,卻常將身體警訊視為只是工作累、壓力大;國健署資料指出,近年來青壯年族群的代謝性疾病診斷率持續上升,顯示慢性病已不再是高齡族群的專屬風險,專家也對此示警:「慢性病年輕化」正在成為新常態

 

30歲的外表、60歲的身體! 慢性病年輕化正成為新常態
30歲的外表、60歲的身體! 慢性病年輕化正成為新常態

30歲的外表、60歲的身體! 慢性病年輕化正成為新常態

美兆健檢診所王浩恩醫師對此表示,從多年健檢數據中發現,30-40歲的受檢者已有明顯比例出現血脂異常、肝功能偏高、血壓與血糖異常等代謝失衡跡象,肇因於現代人高工時、高壓力、長期外食與久坐習慣,可說是慢性病年輕化的關鍵共犯。「我們第一線觀察到,許多來自科技業、金融業、創意產業等高工時、高認知負荷的年輕工作者,雖然年紀輕,卻已有代謝症候群前期或相關風險因子累積的現象!」

 

現代人生活型態普遍高壓,容易讓交感神經長期處於興奮狀態,造成內分泌代謝系統負擔,加上缺乏運動晚睡熬夜高熱量飲食,使「表面年輕、內在老化」的情況越來越普遍。不少年輕人將身體不適歸咎於工作太累、睡不好、壓力大,但這些感受往往不是一時的疲勞造成,而是慢性病正在悄悄接近的訊號。

 

王浩恩醫師指出,診間最常看到30-40歲的年輕人出現以下5大問題,相對應的症狀如下:

 

1.睡再多都嫌累:可能是血糖不穩、代謝失衡的警訊。

 

2.皮膚狀況變差:開始容易長痘痘,與荷爾蒙或血糖的波動有關。

 

3.容易煩躁焦慮:遇到任何事都覺得煩躁、焦慮、專注力變差,可能是自律神經失衡所引起。

 

4.站起來會頭暈:伴隨時不時的頭痛狀況,要注意是血壓異常或血容量不足。

 

5.腹部脂肪增加:體重沒變但肚子變大,與內臟脂肪增加、脂肪肝風險上升有關。

 

30歲是身體健康轉捩點!  醫:健康檢查「5項目」不可或缺

30歲是身體健康轉捩點!  醫:健康檢查「5項目」不可或缺

面對慢性病年輕化,衛福部已正式將「30歲以上成人預防保健」納入健康政策的推廣主軸,鼓勵民眾建立定期健檢習慣,及早發現潛在問題,不僅有效預防惡化與長期傷害,更能減少未來醫療支出。王浩恩醫師也呼籲,30歲起是健康轉捩點,保有良好的逆轉修復體質,若能養成固定健檢習慣,將有機會在疾病發生前掌握警訊、阻斷惡化路徑。

 

王浩恩醫師表示,年輕族群的身體有很強的代償能力,因此往往在疾病被發現以前,並不會有明顯不適感;當症狀出現時,通常身體已出現狀況一段時間,甚至可能已經進入慢性病發展階段。建議30-45歲族群養成定期健檢的習慣,尤其代謝健康、肝膽功能、心血管檢查、內臟脂肪、血糖血脂追蹤等項目可謂不可或缺。及早建立屬於自己的健康風險圖譜,並搭配生活型態調整,有望讓預防慢性病不再淪為口號,而是實際可行的健康戰略。

 

 

 

延伸閱讀:

預防糖尿病要「用睡的」! 研究:早睡幫助脂肪代謝、控制血糖

學北歐人吃飯血糖、膽固醇自然降! 研究稱關鍵是「不飽和脂肪酸」

 

原文出處:年輕不是免死金牌!30-40歲族群常睡不飽、膚況差,恐是慢性病上身徵兆

「女子漾」網站上線,陪你愛自己的每個樣子!最棒的美食旅遊、美妝穿搭、娛樂話題、運動健康、情慾愛情分享,都能在這裡看到!快點來加入成為創作者!https://woman.udn.com
朴寶英Netflix《未知的首爾》。 圖/IG @tvn_drama
朴寶英Netflix《未知的首爾》。 圖/IG @tvn_drama
YT:女子漾https://www.youtube.com/@udngpower
Fb:https://www.facebook.com/udnGpower
IG:https://www.instagram.com/udnGpower

最新文章

勿讓游泳成為健康憾事

勿讓游泳成為健康憾事

#吃冰 #食物 #運動傷害

斛說針灸學塾 2025.07.09 7
2025國營事業招考公告:薪水上看62K!2025報考條件+職缺類別全整理

2025國營事業招考公告:薪水上看62K!2025報考條件+職缺類別全整理

#高雄 #台北 #花蓮 #畢業生 #保險 #國營事業招考

女子漾/編輯張念慈 2025.07.09 342
產季最新鮮 極簡版蚵仔煎 木薯粉

產季最新鮮 極簡版蚵仔煎 木薯粉

#健康飲食 #食譜DIY #夏天 #夏季料理 #蚵仔煎

isa小眼睛 2025.07.09 6
很高興加入《女人漾》!作家〈月影紗〉自我介紹

很高興加入《女人漾》!作家〈月影紗〉自我介紹

#人物故事 #兩性 #育兒教養 #婚姻 #自我成長

月影紗 2025.07.09 23
45歲後試管嬰兒成功率僅2% ! 及早保存生育力有望增至50%

45歲後試管嬰兒成功率僅2% ! 及早保存生育力有望增至50%

#生育率 #排卵針 #月經

潮健康 2025.07.08 12
27歲女兒搬回家掏空父母?父母必設「6條金錢界線」擺脫成年啃老族

27歲女兒搬回家掏空父母?父母必設「6條金錢界線」擺脫成年啃老族

#金錢 #家庭關係 #衝擊 #年紀 #分享 #財務界線

女子漾/編輯張念慈 2025.07.08 6043
九興—以人為本的製造美學,工藝與人才共綻光芒

九興—以人為本的製造美學,工藝與人才共綻光芒

#工作職場 #鞋款 #職涯 #核心 #互動

668News 2025.07.08 15
產季最新鮮 蚵仔炒豆芽菜

產季最新鮮 蚵仔炒豆芽菜

#健康飲食 #食譜DIY #夏季料理 #夏天 #蚵仔煎

isa小眼睛 2025.07.08 16
O型腿該矯正嗎? 醫:拒絕成為醫療誤導的冤大頭! 三招判斷X、O型腿是否該治療

O型腿該矯正嗎? 醫:拒絕成為醫療誤導的冤大頭! 三招判斷X、O型腿是否該治療

#腳踝扭傷 #迷思 #筋膜

潮健康 2025.07.07 40
如果你今天還能回家,請珍惜:有些人一走,就是永遠的離散

如果你今天還能回家,請珍惜:有些人一走,就是永遠的離散

#人物故事 #親子關係 #媽媽 #中國旅遊 #年紀

張念慈 2025.07.07 30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