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員許家蓓「子宮內膜癌」病逝! 子宮內膜癌10大高風險群、如何預防?常見症狀?如何降低復發風險?

2024-09-20 19:01
子宮內膜癌示意圖。圖片來源:Canva
子宮內膜癌示意圖。圖片來源:Canva

潮健康/綜合報導

台北市議員許家蓓於5月確診子宮內膜癌,並於今(18)日凌晨不幸逝世,享年48歲;確診至癌逝僅短短4個月。專家表示,近5-10年子宮內膜癌已成為婦癌重大惡性癌症首位,發生率逐年上升,甚至超越子宮頸癌、卵巢癌,成為新增人數最多的婦科癌症,每年造成約260-280名女性死亡。

子宮內膜癌是什麼?哪些女性可能是高風險群?

子宮內膜是子宮腔的內層組織,也是女性懷孕時受精卵胚胎著床之處;當子宮內膜異常增生變厚,發生癌細胞病變而產生腫瘤、硬塊即是子宮內膜癌。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婦女醫學中心副院長洪耀欽醫師曾受訪指出,子宮內膜癌早期僅限於子宮腔內,隨著腫瘤進展可能侵犯至肌肉層、子宮頸、卵巢、輸卵管及周圍的淋巴腺,蔓延到子宮以外甚至遠處轉移。

子宮內膜癌的好發年齡在60歲以上女性,風險因子包括肥胖、糖尿病、高血壓、多囊性卵巢等。過量單純雌激素的荷爾蒙(不含黃體素)刺激,也會增加子宮內膜癌風險。女性月經不規則、初經太早、停經太晚(超過52歲),以及未曾生育都較容易發生子宮內膜癌。

另外,因罹患乳癌服用泰莫西芬(Tamoxifen),可能增加2-9倍不等的子宮內膜癌風險;家族中有乳癌、子宮內膜癌、大腸癌、卵巢癌等病史者,要注意自身的遺傳風險。台北秀傳醫院執行院長鄭丞傑醫師對此也表示,嗜吃甜食或高熱量食物,是導致女性肥胖、糖尿病的關鍵原因之一,若過往未曾生育則更需注意相關風險。

「不正常出血」是一大警訊? 子宮內膜癌的常見症狀

子宮內膜癌的明顯症狀為何?洪耀欽醫師指出,子宮內膜癌在停經前常見症狀之一是「不正常出血」,包括月經不規則、出血量過多、月經時間過久。如果停經後一年以上又再出血,應高度注意子宮內膜病變,如子宮內膜長出肌瘤、瘜肉或嚴重發炎,而子宮內膜癌引起的停經後出血也佔相當大比例,務必及時諮詢婦科醫師,進行超音波及內診檢查或子宮內膜切片取樣。

洪耀欽醫師也建議婦女,應每1-3年接受子宮頸抹片檢查,可經婦科醫師評估是否同時進行超音波檢查子宮內膜。另外,提醒女性養成記錄月經周期的習慣,瞭解自己是否常有經期超過8天以上、經血量超過80cc、經期是否不規則或拖過久,有相關症狀應及早就醫以免延誤診斷。

子宮內膜癌的治療方式? 有機會不切除子宮嗎?

洪耀欽醫師說明,子宮內膜癌有不同治療方式,但手術仍是首選,切除範圍包括簡單子宮切除(含子宮頸)、兩側卵巢及輸卵管。侵犯程度較深、腫瘤體積較大的病人則需要進行(廣泛)子宮切除,並清除骨盆腔及腹主動脈旁淋巴結。當癌細胞侵犯程度較深且蔓延至子宮外,子宮切除之後須搭配電療或化療以降低復發率。

若子宮內膜癌屬早期、第一期且癌細胞分化良好、沒有侵犯肌肉層(或很表淺)的病患,在考量保留生育能力的情況下,可用子宮鏡手術刮除癌細胞,配合大量黃體素治療,經3-6個月評估會有機會保留子宮。惟術後須持續1-2年以上的黃體素治療。

鄭丞傑醫師則強調,只要及早發現並治療,子宮內膜癌的預後相對良好;其早期5年存活率約有9成以上,晚期也有近2-3成。治療則視期別而定,第一期以手術治療為主;第二期須加上放療;第三、四期則要追加化療放療。「子宮內膜癌發現越早通常預後越好,有症狀應及早來尋求婦產科醫師協助!」

另外,洪耀欽醫師表示,近年針對晚期子宮內膜癌,可進行基因篩檢確認是否有對應的標靶藥物(例如Lenvatinib)可用,並搭配Anti PD-L1免疫治療藥物,可提高5年存活率並延長無疾病存活期。

子宮內膜癌復發率最高達50%?  醫揭2招降低風險

第1-2期的子宮內膜癌復發機率約在5%-20%之間;第3-4期的子宮內膜癌,復發率將上升為30%-50%。洪耀欽醫師表示,早期發現不只復發率較低,也有機會不必進行電療及化療,幫助預後較佳。

治療後減少復發的正確作法分為兩大層面:第一是「自我健康調整」,建議早睡早起、維持正常作息及免疫力充足,攝取足夠維生素等營養素,不可亂服用荷爾蒙藥物。適當運動、每天走路也有助於降低復發;本身有高血壓、糖尿病、肥胖等問題,應盡早調整改善。

第二則是「定期回診」,術後每3-6月接受骨盆腔內診、抹片、超音波檢查,追蹤CEA及CA125腫瘤指標是否有異常上升、監測肝、腎功能等數值。也要注意身體是否出現復發症狀,如食慾不振、消瘦、疼痛、呼吸會喘或陰道出血,可能是子宮內膜癌復發或轉移跡象。

子宮內膜癌是婦癌首惡?  哪些方式有助預防或早期發現?

近5-10年子宮內膜癌已成為婦癌重大惡性癌症第一名,標準發生率為每10萬人中15-16人。洪耀欽醫師說明,子宮內膜癌好發年齡在60歲上下,仍不乏有30幾歲就確診的年輕個案。該類患者常以月經量過多、經期不規則或拖很久為主要症狀,經檢查後才發現是子宮內膜癌,年輕女性不可掉以輕心。

降低危險因子對預防子宮內膜癌相當重要,肥胖、高血壓、糖尿病應接受適當治療。鄭丞傑醫師提醒,肥胖會增加皮下脂肪組織,造成荷爾蒙分泌混亂,更容易增加子宮內膜癌風險。女性應盡量維持BMI在18.5-24之間,最多不要超過27。一旦有病態性肥胖問題,最好尋求外力協助減重。

服用荷爾蒙應注意避免單獨補充雌激素,可使用有搭配黃體素的藥物;服用混合型口服避孕藥或可降低子宮內膜癌的風險。飲食應避免高熱量、高油脂。尚未生育的女性則要注意卵巢沒有適當休息、過度工作,可能導致子宮內膜癌風險上升。

另外,女性若暫時無生育需求,可考慮規律使用避孕藥。鄭丞傑醫師解釋,避孕藥中包括雌激素、黃體素等成份,可幫助月經恢復規律。針對多囊性卵巢症候群的避孕藥,還能改善青春痘等外觀問題。尤其月經2、3個月才來一次的女性,強烈建議規律使用避孕藥,除了調理月經也能減少子宮內膜癌風險。

資料來源:停經後出血非回春,小心子宮內膜癌找上身

延伸閱讀:

亂經、燥熱被當成更年期 一照超音波醫驚:子宮內膜癌2期了

【專家問答集】子宮內膜癌有哪些症狀、如何治療? 停經前後「不正常出血」要當心

原文出處:議員許家蓓罹「最惡婦癌」病逝! 子宮內膜癌如何預防? 醫揭10大高風險群

熱門文章

【搶票專文】BLACKPINK高雄演唱會門票怎麼搶?完整購票流程+搶票密技一次看!

往下滑看更多精彩文章
銀行新制快看!4銀行新規「直接封帳戶」、9銀行「這功能」不能用了

銀行新制快看!4銀行新規「直接封帳戶」、9銀行「這功能」不能用了

2025-06-03 14:02
理財、報稅、財務示意圖。圖片來源:Canva
理財、報稅、財務示意圖。圖片來源:Canva

你有多久沒打開你的網銀App了?如果你覺得「錢沒少就沒差」,那你可能要注意了——從2025年夏天開始,台中銀行、台灣銀行、凱基銀行與合作金庫等4大銀行,針對「久未使用帳戶」陸續祭出新規定,有些還直接把轉帳功能歸零,想恢復使用?對不起,得親自跑一趟分行才行!

財務、報稅示意圖。女子漾AI製圖
財務、報稅示意圖。女子漾AI製圖

為什麼銀行要這樣做?

這波規定,是為了防堵詐騙。因為許多詐團會鎖定你「好幾個月沒動過」的帳戶進行人頭帳號操作,銀行乾脆直接封掉這些帳戶的部分功能,確保安全,受影響的數位金融用戶預估高達150萬人。

財務、領錢、網銀示意圖。女子漾AI製圖
財務、領錢、網銀示意圖。女子漾AI製圖

哪些狀況會影響你?

1.網銀額度歸零:台中銀規定最嚴,為避免遭詐團規避,因此不公開「久未往來」的判定條件,也未設餘額門檻,從7月4日開始,帳戶只要太久沒登入網銀,就會把網銀額度、非約定帳戶轉帳額度直接歸零!這代表即使帳上有錢,也不能轉帳、繳費、查詢。

根據台中銀公告,為保障客戶資安,若帳戶長期未登入網銀,將調降其網路銀行總額度、非約定帳戶轉帳額度(FXML)與自動化設備交易額度至零。調降後若仍需恢復使用,須本人持身分證件、第二證明文件與原留印鑑親赴分行辦理。雖仍可使用ATM領現,但無法進行轉帳交易。

2.ATM功能被凍結:你將無法使用網路ATM或實體ATM進行轉帳、繳費、查詢等基本操作。即使帳戶有餘額,這些自動化設備的功能也會被暫停,無法進行非約定轉帳或跨行轉帳等交易。像台灣銀行,若6個月沒存提、餘額又太少,ATM交易也會被暫停,須親自到分行辦理才能恢復交易;若無意繼續使用,則建議直接結清銷戶。

3.台外幣帳戶也被控管:部分銀行規定,當帳戶被限制時,其他人也無法匯款到你的帳戶,可能影響你收款或薪資入帳。凱基銀行針對台幣與外幣帳戶都有控管,凡1年以上無存提記錄且餘額未達起息金額(個人戶約為1萬元),就會被凍結交易。

4.降額轉帳限制:合作金庫對長期未使用且餘額過低的帳戶停止電子化交易,並下調eATM每日非約定轉帳額度,從每日10萬元降到3萬元。

財務、領錢、網銀示意圖。女子漾AI製圖
財務、領錢、網銀示意圖。女子漾AI製圖

更麻煩的是:想恢復功能只能親自跑銀行!

若要恢復網銀或ATM功能,這些銀行都要求用戶「本人親臨分行」,帶著身分證、印章、第二證件辦理才行,無法線上解鎖。不僅耽誤時間,還要請假跑銀行。

一旦網路銀行(網銀)功能受限,你將失去隨時隨地進行金融交易的便利性,所有操作需改為臨櫃辦理,增加時間與交通成本。因此,如果你平時習慣用網銀或ATM管理帳戶,建議定期登入網銀或進行小額交易,保持帳戶活躍,避免帳戶被列為「久未往來」而遭限制,影響日常金融操作。

財務、領錢、網銀示意圖。女子漾AI製圖
財務、領錢、網銀示意圖。女子漾AI製圖

自然人憑證也不能再隨便用了!

除了久未交易帳戶的限制,還有另一波新規也悄悄上路。台灣已有9家銀行,包括台銀、兆豐、合庫等,全面停用「自然人憑證」作為線上開戶方式。這是因為詐團曾冒用自然人憑證資料,大量開設假帳戶,害人莫名背上警示。

銀行局長童政彰表示,各銀行要提出風險強化措施,或是風險自律方法,例如採取自然人憑證加視訊確認本人「不能用鋸箭法、一刀切」,目標是半年內來做調整。

目前台灣已有9家銀行全面暫停以「自然人憑證」做為線上開戶驗證,包括:台灣銀行(台銀)、台新銀行(台新銀)、兆豐銀行(兆豐銀)、第一銀行(一銀)、合作金庫銀行(合庫銀)、華南銀行(華南銀)、台灣中小企銀(台企銀)、彰化銀行(彰化銀)、土地銀行(土銀)。

「女子漾」愛自己的每個樣子! 【女子漾】最棒的美食旅遊、美妝穿搭、娛樂話題、運動健康、情慾愛情分享,都在女子漾
快點來加入成為創作者!https://woman.udn.com
YT:女子漾https://www.youtube.com/@udngpower
Fb:https://www.facebook.com/udnGpower
IG:https://www.instagram.com/udnGpower

往下滑看更多精彩文章
孩子生母林沄蓁開直播!控呂秋遠施壓墮胎、曝光致失業 女律師評:勉強來的關係要靠春藥

孩子生母林沄蓁開直播!控呂秋遠施壓墮胎、曝光致失業 女律師評:勉強來的關係要靠春藥

2025-06-03 10:02
呂秋遠5000字文反擊「被設局」,生母林沄蓁開直播控訴:孩子被當談判籌碼!
呂秋遠5000字文反擊「被設局」,生母林沄蓁開直播控訴:孩子被當談判籌碼!

知名律師呂秋遠捲入「私生子風暴」未止,日前於臉書發布5000字長文反擊生母「設局」說後,風波不但未平,反而越演越烈。6月2日晚間,事件主角小孩生母、同為律師的林沄蓁首度公開現身直播,親上火線還原交往過程,控訴呂秋遠對她施壓墮胎、迫使離職,甚至在社群媒體揭露其全名與照片,導致她遭到「肉搜」與失業。直播內容情緒真摯,迅速登上社群熱搜,引發法律與社會層面廣泛討論。

【私生子風波擴大】呂秋遠爆5千字自清遭反擊 女方開直播控「用孩子洗人設」。圖片來源:翻攝作家H臉書
【私生子風波擴大】呂秋遠爆5千字自清遭反擊 女方開直播控「用孩子洗人設」。圖片來源:翻攝作家H臉書

林沄蓁6/2直播現身:要阻止他繼續招搖撞騙

這場直播由作家H主持,於6月2日晚間開播,吸引大量網友同步收看。林沄蓁全程未遮掩容貌,開場即激動表示:「我今天不再隱藏,就是要讓大家看清楚,他到底做了什麼。」她強調,孩子本應是被珍惜的生命,卻被呂秋遠用來打造形象、作為談判籌碼,讓她決定挺身而出,「我不會再沉默,我要站出來阻止他繼續招搖撞騙。」

她透露,與呂秋遠的關係始於兩年前的端午節,兩人發生性關係後,她於18天後察覺懷孕並即時告知對方。她強調,這不是計畫性懷孕,當時身體反應強烈,才立刻驗孕。面對突如其來的變化,林坦言極度焦慮,卻換來呂秋遠的冷淡與懷疑:「你怎麼可能這麼快知道自己懷孕?」

【私生子風波擴大】呂秋遠爆5千字自清遭反擊 女方開直播控「用孩子洗人設」。圖片來源:翻攝作家H臉書
【私生子風波擴大】呂秋遠爆5千字自清遭反擊 女方開直播控「用孩子洗人設」。圖片來源:翻攝作家H臉書

指控施壓墮胎、要求離職 錄音為自保

直播中,林沄蓁控訴呂秋遠在她懷孕後期,不斷以「無法共事」為由要求她墮胎,明示若不終止妊娠,她就無法繼續留在律所工作。林指出,因擔憂面對面談話可能引發衝突,才選擇以電話聯繫並錄音自保。

她表示:「他說的不是直接叫我去墮胎,而是『如果妳不去,那我就會做妳不喜歡的決定』,這就是一種壓迫。」這段說法也與先前外流的錄音片段相呼應,錄音中曾出現「受精卵」等字眼,引發輿論撻伐呂秋遠將孩子物化。

【私生子風波擴大】呂秋遠爆5千字自清遭反擊 女方開直播控「用孩子洗人設」。圖片來源:翻攝作家H臉書
【私生子風波擴大】呂秋遠爆5千字自清遭反擊 女方開直播控「用孩子洗人設」。圖片來源:翻攝作家H臉書

爆料後遭揭姓名 林沄蓁控:害我失業

林沄蓁指出,自己原本不願曝光,直到呂秋遠在5月29日發文,公開她的全名與律所資訊,導致網路肉搜、事務所照片外流、電話被打爆,造成嚴重干擾,最終她被迫離開原律所。「我不是名人,只是一個想好好工作的律師。他曝光我的名字、讓我承受全網的輿論,這是我最痛的部分。」

她表示,目前已無法回到原職,只能另尋工作機會。但她強調,即便失業,也願意為了孩子與真相站出來。

【私生子風波擴大】呂秋遠爆5千字自清遭反擊 女方開直播控「用孩子洗人設」。圖片來源:翻攝作家H臉書
【私生子風波擴大】呂秋遠爆5千字自清遭反擊 女方開直播控「用孩子洗人設」。圖片來源:翻攝作家H臉書

否認主動追求 揭師生權力不對等

針對呂秋遠聲稱「遭設局」,林沄蓁在直播中否認曾瘋狂追求。她坦言當初確實私訊詢問實習職缺,是因為前所不再提供訴訟經驗,而她也明白,律師實習無法頻繁更換實務所,因此把握機會。

她並在6月1日於臉書引用性別理論書籍《性的權力》,質疑:「在師生權力不對等關係中,即便學生表達同意,那還有真正的意義嗎?」這段發言獲得許多網友共鳴與討論,進一步將事件從單純感情糾紛推向性別權力與倫理討論。

律師李怡貞發文評論:內容不合常情,但同為母親我不忍多說

知名律師李怡貞亦於6月2日晚間發表看法,她指出直播內容「許多地方不合常情」,聲音又小聲、論述片段,但也表示「想著她獨自帶孩子,也就不忍心批評太多」。她以一句尖銳隱喻做結:「權力和金錢本來就是最好的春藥。男的製藥,女的吃藥。藥,總不會是好吃的,春藥清醒後也總是悔悟。而勉強來的關係才需要靠春藥。」

從私生子到法律倫理風暴

目前私生子事件已從認領糾紛演變為一場關於律師操守、性別權力不對等、職場倫理與法律責任的多面爭議。輿論焦點已非單純的個人道德,而是公共層面的「法律人該有什麼樣的權力邊界」問題。

此案仍在發展中,法律與社會觀察界也正密切關注,未來若有名譽侵害、個資濫用或性別平權相關訴訟展開,將可能成為台灣法律倫理界的重要參考案例。

「女子漾」愛自己的每個樣子! 【女子漾】最棒的美食旅遊、美妝穿搭、娛樂話題、運動健康、情慾愛情分享,都在女子漾
快點來加入成為創作者!https://woman.udn.com
YT:女子漾https://www.youtube.com/@udngpower
Fb:https://www.facebook.com/udnGpower
IG:https://www.instagram.com/udnGpower

往下滑看更多精彩文章
新冠疫情升溫!快篩過期還能用嗎?醫師揭:「過期快篩3大判斷法」這樣用才有效

新冠疫情升溫!快篩過期還能用嗎?醫師揭:「過期快篩3大判斷法」這樣用才有效

2025-05-28 09:12
新冠疫情、新冠肺炎、快篩、生病示意圖。圖片來源:Canva
新冠疫情、新冠肺炎、快篩、生病示意圖。圖片來源:Canva

新冠疫情急速升溫,光是上週全台就醫人數就突破4.1萬人次,較前一週暴增113%,不少人急著想確認自己是否染疫,卻發現市面快篩買不到,只好翻出家中「壓箱寶」——過期快篩試劑。那麼,這些過期的快篩還能用嗎?

新冠疫情、新冠肺炎、快篩、生病示意圖。圖片來源:Canva
新冠疫情、新冠肺炎、快篩、生病示意圖。圖片來源:Canva

關鍵在「C線」:顯示正常可參考,消失則無效

耳鼻喉科醫師張益豪表示,過期快篩試劑「並非完全報廢」,只要試劑中的「控制線(C線)」仍有清楚顯示,就還能視為堪用。若C線未出現,就表示此快篩品質不穩,結果無法採信。他提醒,C線正常=快篩有效,C線消失=快篩失效,這點非常關鍵。

醫師揭「過期快篩3大判斷法」這樣用才有效

小兒科醫師林哲民提醒,雖然官方不建議使用過期產品,但若急需自篩也可參考以下3大原則,避免誤判、延誤就醫:

1. 控制線C線沒出現=完全失效

使用快篩時,第一步務必確認「C線」(控制線)是否顯示。這是試劑運作是否正常的指標。**若C線沒出現,結果無論是否顯示T線,都完全不可信!這代表快篩條已失效,請勿解讀為陽性或陰性。

2. 結果為陰性,不能全信

若快篩顯示C線有、T線無,即結果為「陰性」,也不能百分百排除感染可能。林醫師指出,過期快篩較容易出現「偽陰性」,症狀明顯者不應掉以輕心,建議應儘早就醫、進行進一步檢查。

3. 結果為陽性,有高機率確診

若快篩顯示兩條線(C線+T線)皆明顯,雖然試劑過期,但仍有高度機率為陽性結果。建議民眾當作確診處理,並盡快就醫,同時也可考慮使用有效期限內的試劑再次檢測確認。

新冠疫情、新冠肺炎、快篩、生病示意圖。圖片來源:Canva
新冠疫情、新冠肺炎、快篩、生病示意圖。圖片來源:Canva

疾管署:過期半年至一年內仍可參考,但慎防偽陰性

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也回應,雖然官方不鼓勵使用過期試劑,但在臨床觀察中,過期6個月至1年的快篩試劑,仍有相當程度準確性,尤其症狀明顯者常能驗出陽性。不過他強調,過期試劑「最可能出現的是偽陰性」,若症狀持續建議就醫,不宜完全依賴篩檢結果。

新冠疫情、新冠肺炎、快篩、生病示意圖。圖片來源:Canva
新冠疫情、新冠肺炎、快篩、生病示意圖。圖片來源:Canva

三大高風險症狀別輕忽!快篩結果陰性也應就醫

張益豪醫師指出,若出現「突發高燒、極度疲倦、喉嚨劇痛」等三大症狀,又合併黏稠痰液、全身不適,極有可能為新冠感染,即便快篩結果陰性,也應考慮是否偽陰性,並儘速就醫確認。

此外,由於新冠症狀與流感高度相似,醫師提醒,若懷疑自己感染,也可至診所進行「三合一快篩」,一次檢驗新冠病毒與A、B型流感,避免延誤治療黃金期。

新冠疫情、新冠肺炎、快篩、生病示意圖。圖片來源:Canva
新冠疫情、新冠肺炎、快篩、生病示意圖。圖片來源:Canva

民眾快篩買不到怎麼辦?醫師:壓箱寶別急著丟!

隨著疫情上升,不少藥局與超商面臨快篩供應緊縮,甚至有里長在社群媒體發文徵求快篩。基層醫療協會理事長林應然指出,其實不少過期試劑依然堪用,只要C線能正常顯示,就可以當作輔助工具;他強調:「過期6個月甚至更久,只要保存良好,還是能使用。」

衛福部食藥署也表示,近期快篩已加速增產,目前每週產量可達疾管署估需量2倍以上,並擴大鋪貨至藥局與超商。民眾可上疾管署「新冠最新防疫專區」查詢販售據點。

新冠疫情、新冠肺炎、快篩、生病示意圖。圖片來源:Canva
新冠疫情、新冠肺炎、快篩、生病示意圖。圖片來源:Canva

防疫最後一哩路:補打疫苗仍是關鍵

疾管署提醒,面對這波疫情,仍建議高風險族群盡快接種JN.1疫苗,尤其65歲以上長者與慢性病患者,更應完整接種兩劑。目前國內公費疫苗庫存超過300萬劑,接種資源充足,民眾可就近安排接種。

「女子漾」網站上線,陪你愛自己的每個樣子!最棒的美食旅遊、美妝穿搭、娛樂話題、運動健康、情慾愛情分享,都能在這裡看到!快點來加入成為創作者!https://woman.udn.com
YT:女子漾https://www.youtube.com/@udngpower
Fb:https://www.facebook.com/udnGpower
IG:https://www.instagram.com/udnGpower

往下滑看更多精彩文章
66歲男挖鼻孔釀皮膚重症!「臉腫如豬頭」險失明!醫示警:這族群最危險

66歲男挖鼻孔釀皮膚重症!「臉腫如豬頭」險失明!醫示警:這族群最危險

2025-06-09 13:00
封面圖片來源:unsplash、微博@現代快報
封面圖片來源:unsplash、微博@現代快報

最近在江蘇淮安一名66歲男子因經常挖鼻孔,竟導致嚴重臉部感染「丹毒」,臉部紅腫發燒、雙眼無法張開,外觀腫脹猶如豬頭!經醫師診斷為細菌感染所致,透過中藥治療後才順利康復。

突然臉腫、發燒、眼睜不開!

據陸媒報導,這名男子長期習慣用手挖鼻孔,某日突然出現臉部劇烈紅腫與灼熱感,鼻子、眼瞼與雙頰迅速腫脹,甚至高燒不退、雙眼幾乎無法睜開。送醫後,醫療團隊確認是「丹毒」所致,而這是一種由細菌感染引發的急性皮膚病。

淮安市中醫院中醫外科陳運博士說明,「丹毒」名稱源於其症狀,在皮膚上會出現鮮紅大片紅斑,仿佛塗上紅丹,並伴隨劇烈燒灼感,此症通常發生在下肢,如小腿,但若鼻腔黏膜破損,也可能波及臉部,雖然較少見,卻潛藏嚴重風險。

愛挖鼻孔竟是感染主因?

男子愛用手挖鼻孔,卻導致感染「丹毒」。/圖片來源:微博@現代快報
男子愛用手挖鼻孔,卻導致感染「丹毒」。/圖片來源:微博@現代快報

據醫師研判,男子的發病主因為反覆挖鼻,造成鼻腔黏膜微小傷口,讓細菌趁虛而入,尤其指甲帶有病菌時,來回摩擦更易誘發感染。陳醫師指出,手部衛生不佳加上黏膜破損,是臉部罹患丹毒的主要誘因之一。

醫療團隊採用中醫外科專方「五黃化毒膏」外敷,加上清熱解毒與消腫止痛的中藥內服,患者入院第二天紅腫情況即明顯改善,體溫回穩、眼部可稍微張開。經一週治療後,臉部紅腫完全消退,患者康復出院。


延伸閱讀:懷疑被坑錢?手術覺得冷「加被子收費1000元」家屬怒了!醫師曝原因



細菌非病毒,「丹毒」高風險族群要當心

儘管名稱帶「毒」,但丹毒並非病毒感染,而是由乙型溶血性鏈球菌引發的非化膿性炎症,常透過皮膚破口侵入,例如腳氣引起的趾縫潰爛或鼻炎導致的黏膜裂痕,醫師指出,老年人、慢性病患、長期熬夜者與酗酒者,免疫力較低,是細菌攻擊的高風險族群。

根據統計,約九成成年人每天都會用手挖鼻孔,雖然這動作看似無害,實際上卻可能造成鼻腔內壁受損。若手部未清潔乾淨,更容易導致細菌感染。專家建議,民眾應戒除直接挖鼻習慣,若有鼻癢、鼻塞等症狀,應尋求耳鼻喉專科協助,不要使用手指處理!

延伸閱讀:

麻疹疫情要爆了!多到「無法匡列」!醫示警:麻疹副作用恐影響數年

臉被男友噴臭屁!網紅遭鼻竇炎折磨7年,鼻腔內驗出大腸桿菌

【本文為造咖授權提供】

「女子漾」網站全新上線,陪你愛自己的每個樣子!最棒的美食旅遊、美妝穿搭、娛樂話題、運動健康、情慾愛情分享,都能在這裡看到!快點來加入成為創作者!https://woman.udn.com
YT:女子漾https://www.youtube.com/@udngpower
Fb:https://www.facebook.com/udnGpower
IG:https://www.instagram.com/udnGpower

往下滑看更多精彩文章
《忘了我記得》警示:存退休金還不夠?30歲後該有的「長照理財六步驟」

《忘了我記得》警示:存退休金還不夠?30歲後該有的「長照理財六步驟」

2025-05-31 11:18
《忘了我記得》啟示:為什麼30歲就該開始準備長照金?圖片來源:Canva、《忘了我記得》劇照
《忘了我記得》啟示:為什麼30歲就該開始準備長照金?圖片來源:Canva、《忘了我記得》劇照

你是不是也以為,長照這種事,等退休以後再煩就好?但事實是,失能不挑年齡,照顧不會提前預約。30歲的你,也許正為職涯打拼、為買房煩惱、為投資理財學K線,但你有沒有想過——萬一某天你自己出事,或爸媽需要照顧,你準備好了嗎?

Netflix熱播劇《忘了我記得》,讓我們直視那段「突然之間就來了」的照護現實。長照,不是老人的事,而是提早規劃就能少痛苦的理財盲區。如果你正值30歲上下,還在為未來奮鬥,那這篇文章將是你人生保險箱裡的一把鑰匙,現在用不上,但未來一定會感謝自己看過。

長照、理財、居家照顧示意圖。圖片來源:Canva
長照、理財、居家照顧示意圖。圖片來源:Canva

為何長照預備金不可忽視?

長照費用龐大且持續時間長,平均臥床年數約8至9年,月支出可能達2.5萬至8萬元,累積起來是一筆不小的負擔。政府長照補助有限,多數費用仍需自付,若未提前準備,將成為家庭沉重壓力。

30歲,剛剛好:不是太早,是剛好起步的年紀

30歲是開始積累長照資金的理想時機,原因包括:

1.30歲左右,正值職場穩定期,已有一定經濟能力,且距離可能的長照需求(通常在50歲以後)還有20年以上時間,可以利用時間複利效應逐步累積資金。

2.30歲開始投保長期照護險或相關殘扶險,保費相對較低,且繳費期結束時仍屬年輕,保障更完整。

3.及早開始理財與保險規劃,能分散風險,避免未來因突發長照需求而財務壓力過大。

4.此階段也應開始培養對老化的認知,關注父母健康狀況,並鼓勵其維持身心活力,延緩失能發生。

簡言之,30歲就應該開始為未來長照需求做財務準備,包括儲蓄、投資與購買長照險,利用時間優勢降低成本,確保未來有足夠資金應付長期照護費用。

長照、理財、居家照顧示意圖。圖片來源:Canva
長照、理財、居家照顧示意圖。圖片來源:Canva

30歲該如何理財準備退休與長照?

如果你是一般上班族,除了存退休金,想要把長照需求納入現在的理財規劃,可以參考以下幾個步驟:

1. 估算未來可能的長照支出

台灣長照費用每月約2.5萬至8萬元,根據失能程度與照護型態(居家、機構、外籍看護等)差異很大。平均臥床年數約8至9年,總體長照支出可能高達數百萬元。政府長照2.0雖有補助,但多數家庭仍需自備大部分費用。

2. 及早納入長照保險規劃

長照險、失能險、特定傷病險等保單可轉嫁部分長照費用風險。年齡越大、健康狀況不佳時投保,保費會顯著提高,甚至可能被拒保。

投保前應推演不同狀況(如失能、罹癌、臥床時間長短),評估保單理賠條件與實際需求。

長照、理財、居家照顧示意圖。圖片來源:Canva
長照、理財、居家照顧示意圖。圖片來源:Canva

3. 資產配置與投資規劃

除了保險,建議持續累積現金流與投資資產,分散風險。例如:定期定額投資ETF、目標日期基金、人生週期基金等,根據年齡調整股票與債券比例。

若資金有限,保險與投資需平衡,避免為了高額長照保費壓縮退休金準備進度。

4. 善用政府資源與補助

熟悉長照2.0補助內容,包括居家服務、日間照顧、輔具、喘息服務等,並定期檢視政策變化。

可利用「長照四包錢」自負額試算工具,評估未來自費負擔。

長照、理財、居家照顧示意圖。圖片來源:Canva
長照、理財、居家照顧示意圖。圖片來源:Canva

5. 預留彈性現金與緊急預備金

除了長照準備,也要有足夠的緊急預備金,以應對突發醫療或照護需求。

6. 定期檢視與調整規劃

隨著年齡、健康、家庭狀況變化,定期檢視保單、投資與現金流,適時調整長照與退休金配置。

長照、理財、居家照顧示意圖。圖片來源:Canva
長照、理財、居家照顧示意圖。圖片來源:Canva

簡單理財規劃建議流程:

1.先保障基本醫療、癌症、意外、重大疾病險,再考慮長照險。

2.投資與現金流累積同步進行,避免資金過度壓在單一險種。

3.及早規劃、分階段準備,讓長照與退休生活都能安心無憂。

這樣規劃,未來即使面臨長照需求,也能減輕經濟壓力,不會讓自己或家人手忙腳亂。

「女子漾」網站上線,陪你愛自己的每個樣子!最棒的美食旅遊、美妝穿搭、娛樂話題、運動健康、情慾愛情分享,都能在這裡看到!快點來加入成為創作者!https://woman.udn.com
YT:女子漾https://www.youtube.com/@udngpower
Fb:https://www.facebook.com/udnGpower
IG:https://www.instagram.com/udnGpower

最新文章

一站就是一整天?久站族五大「足部職業病」易纏身

一站就是一整天?久站族五大「足部職業病」易纏身

#分享 #鞋款

Social Lab社群實驗室 2025.06.13 2
夏日食慾不振?營養師教你三招擊退熱倦 恢復元氣

夏日食慾不振?營養師教你三招擊退熱倦 恢復元氣

#食物 #夏天

女子漾/編輯譚麗敏 2025.06.13 7
身體暗火燃燒中?營養師:攝取這5種食物  幫你滅掉「體內暗火」

身體暗火燃燒中?營養師:攝取這5種食物 幫你滅掉「體內暗火」

#健康飲食

女子漾/編輯譚麗敏 2025.06.13 13
營養健康  空心菜小魚乾湯

營養健康 空心菜小魚乾湯

#健康飲食 #食譜DIY #分享

isa小眼睛 2025.06.13 7
網友最愛是誰?NBA季後賽十大熱門隊伍名單揭曉!你支持的球隊有沒有上榜?

網友最愛是誰?NBA季後賽十大熱門隊伍名單揭曉!你支持的球隊有沒有上榜?

#核心 #籃球

網路溫度計DailyView 2025.06.12 903
 洛杉磯抗議被貼川普貼「暴亂」標籤?網:支持加州獨立!沒有暴民,只有暴政

洛杉磯抗議被貼川普貼「暴亂」標籤?網:支持加州獨立!沒有暴民,只有暴政

#川普

網路溫度計DailyView 2025.06.12 404
你不會以為自己不會被騙吧?會計師1.7億、部長也差點中招  防詐3招快存起來

你不會以為自己不會被騙吧?會計師1.7億、部長也差點中招 防詐3招快存起來

#心理勵志 #警察 #苦盡柑來遇見你 #療癒

張念慈 2025.06.12 18
開胃時蔬   辣炒空心菜

開胃時蔬 辣炒空心菜

#食譜DIY #健康飲食 #夏天

isa小眼睛 2025.06.12 28
3秒抓住企業目光?網議TOP7履歷撰寫重點,新鮮人一定要懂!

3秒抓住企業目光?網議TOP7履歷撰寫重點,新鮮人一定要懂!

#網路聲量 #分享 #互動

Social Lab社群實驗室 2025.06.12 9
用一顆珠寶說出台灣!珠寶設計師唐波蓉用「晶圓項鍊」設計征服國際天空

用一顆珠寶說出台灣!珠寶設計師唐波蓉用「晶圓項鍊」設計征服國際天空

#台積電 #核心 #人物故事 #晶圓神山 #虎航

女子漾/編輯張念慈 2025.06.12 276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