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山客必看!醫:登高山錯誤觀念、登山前必做3件事

2023-10-08 12:00


潮健康/編輯部


隨著疫情逐漸解封,運動人口也逐漸增加,尤其是登山運動已成為熱門選擇。然而,登山過程中伴隨海拔漸升,環境條件也隨之改變,包括低氣壓、低溫、低濕度、高紫外線等。尤其低氣壓可能導致空氣中氧氣含量減少,造成高山症狀。輕微的症狀包括頭痛、頭暈、虛弱和噁心,嚴重可能導致危及生命的腦水腫和肺水腫,千萬不能掉以輕心。




登山成解封後「最夯運動」?   新手登山客必知「3大高山症

食藥署與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林思雯藥師表示,民眾登山前應謹記用藥原則,首先出發前先諮詢「旅遊醫學門診」。造成高山症的危險因子包括:海拔高度、攀爬速度、個人體質等,與平時的體力和運動習慣無必然關係。


高山症易發生於海拔超過2500公尺的高海拔地區,分為「急性高山症」、「高山腦水腫」和「高山肺水腫」三類:


.急性高山症:是3種高山症中最常見的一種,通常在抵達高地後的6-12小時內出現;容易因缺氧出現頭痛、頭暈、失眠、噁心、嘔吐、厭食、虛弱等非特異性症狀,症狀2-3天後會隨著身體適應環境而緩解。通常最先出現的是頭痛症狀(少數患者無頭痛症狀),嘔吐是症狀惡化的重要指標,旅客要多加留意。


高山腦水腫:少數發生急性高山症的旅客,會惡化為高山腦水腫,症狀包括嚴重頭痛、嗜睡、意識不清、運動失調(步態不穩)甚至昏迷。步態不穩是高山腦水腫的重要指標,出現步態不穩症狀後,若沒有給予妥善治療或降低高度,24小時內就可能致死。


高山肺水腫:缺氧時會造成肺動脈壓上升,肺部血管通透性增加,使血液中水份外滲到肺部。高海拔肺水腫症狀包括運動能力變差、休息狀態下仍不停喘氣、乾咳、胸悶,隨著疾病惡化會出現呼吸困難、咳嗽帶血、發紺,發生高山肺水腫的患者也可能併發其他的高海拔疾病。


高山肺水腫的致死率比另外2種高山症更高,如果喘氣和呼吸困難的症狀無法因休息而緩解,就要考慮是否出現高山肺水腫,給予氧氣能緩解症狀,但同時一定要立刻下山、降低海拔高度。




登高海拔山岳前應諮詢旅遊門診?   專家曝登山前必做3件事

林思雯藥師表示,

對於曾有高山症病史或需要在短時間內快速攀升海拔者,建議出發前先諮詢旅遊醫學門診,由醫師評估是否需要服用預防高山症的藥品。


再者,需要注意使用預防用藥時機。林思雯藥師指出,常見的預防高山症藥品包括:acetazolamide、nifedipine、tadalafil、sildenafil和dexamethasone等。其中acetazolamide能幫助身體更快地適應高海拔環境,是預防急性高山症的首選。建議在攀爬前一天或當天開始使用acetazolamide 約125毫克,一天兩次,直到不再上升海拔的第二或第三天,或開始下降海拔後才停用。


最後一個原則則是主動告訴醫師病史。對於磺胺類藥品過敏、患有蠶豆症或懷孕的患者,不建議使acetazolamide。類固醇如dexamethasone可做為替代藥品,建議在爬升當天開始服用,方式為每6小時服用2mg的 dexamethasone或每12小時4mg的dexamethasone,直到不再上升的第2或第3天,或是開始下降海拔後才停止使用;切勿在持續上升中任意停藥。




登山前吃威而鋼是錯誤觀念?   食藥署:恐加劇高山症症狀

林思雯藥師表示,在諮詢旅遊門診時,記得主動告知醫師相關病史和過敏情況。此外,坊間流傳「預防高山症要吃威而鋼」的說法,事實上,威而鋼(sildenafil)只能預防發生機率不到1%的高山肺水腫,且錯誤使用可能會加劇急性高山症的頭痛症狀。


食藥署提醒,無論是登山愛好者,還是計劃進行高海拔活動,攀登前請充分了解高山症的風險和預防方法,並聽從醫師指示,必要時採取適當的藥品預防措施,以確保登山之旅不會乘興而來,敗興而歸。






資料來源:

高山症 - 衛福部疾管署

藥物食品安全週報第941期 - 衛福部食藥署













乾眼症、飛蚊症、老花眼有何差異? 哪些營養素最能抗氧化顧眼睛?
光線傷眼的「最後一哩路」! 看懂黃斑部病變原因、症狀與飲食預防之道



原文出處:https://blog.coolhealth.com.tw/2023/10/04/altitude-sickness

最新文章

【YC TALK】《小資族的自我儀式感》買不起房子 但吃得起炸雞:懂得享受花錢 賺錢才有意義

【YC TALK】《小資族的自我儀式感》買不起房子 但吃得起炸雞:懂得享受花錢 賺錢才有意義

YC Sky 2023.12.11 0
【多元性別】參加同志婚禮,我真的相信上帝的存在

【多元性別】參加同志婚禮,我真的相信上帝的存在

愛鈴 2023.12.11 0
帶狀疱疹比「分娩」更痛  醫揭「6大族群」最危險:採取預防措施才是遠離皮蛇關鍵

帶狀疱疹比「分娩」更痛 醫揭「6大族群」最危險:採取預防措施才是遠離皮蛇關鍵

潮健康 2023.12.11 0
職場菜鳥心裡苦!社會新鮮人最困擾的6大煩惱

職場菜鳥心裡苦!社會新鮮人最困擾的6大煩惱

Social Lab社群實驗室 2023.12.11 0
吃素可以吃什麼 還是傻傻分不清 一次搞懂五大素食分類

吃素可以吃什麼 還是傻傻分不清 一次搞懂五大素食分類

女子漾/編輯譚麗敏 2023.12.11 0
親、師之間應該要交戰?還是交心?

親、師之間應該要交戰?還是交心?

蒔緣 2023.12.11 0
閱讀|需要刻意練習的「刻意暫停」

閱讀|需要刻意練習的「刻意暫停」

曾箏 2023.12.10 0
感染「肺炎黴漿菌」咳不停怎麼辦?  耳鼻喉科醫揭8招緩解症狀

感染「肺炎黴漿菌」咳不停怎麼辦? 耳鼻喉科醫揭8招緩解症狀

潮健康 2023.12.10 0
女孩必須看!女性必做4大「婦科檢查項目」

女孩必須看!女性必做4大「婦科檢查項目」

Social Lab社群實驗室 2023.12.09 0
有一半男性有「攝護腺肥大」危機?  醫提醒:不及時治療恐損男性雄風

有一半男性有「攝護腺肥大」危機? 醫提醒:不及時治療恐損男性雄風

潮健康 2023.12.09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