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就診數連續6周上升,門急診就診1萬9097人次,雙雙寫下今年新高。聯合報系資料照
台灣新冠疫情急速升溫,根據疾病管制署最新通報,全台單週(5/11~5/17)已有1萬9097人因新冠症狀就診,為近月以來最高紀錄。專家預估,本波疫情高峰將落在6月中下旬,屆時單週就醫人次可能突破5.5至6.5萬人次,醫界直言:「這波不只是復燃,是猛烈反撲。」
更令人警覺的是,這次疫情不再「挑人」,連過去從未確診、堅稱自己「免疫力超強」的「天選之人」也紛紛中鏢。臨床觀察顯示,病毒傳染力極強、發病速度快,甚至引發家庭群聚感染潮,民眾防疫意識若再鬆懈,恐難以抵擋這一波強勢攻擊。
生病、新冠肺炎、防疫示意圖。圖片來源:Canva
診間實錄:鐵齒患者當場崩潰「我從沒得過啊!」
耳鼻喉科醫師丁孟昌近日在Threads分享診間實例。一名自稱「從未確診」的女患者,因發燒、喉嚨痛就診,堅信自己是「天選之人」,甚至懷疑只是天氣變化導致感冒。未料快篩結果顯示陽性,看到兩條線的當下,她忍不住驚呼:「怎麼可能!我都沒中過耶!」
丁孟昌強調,這不是個案,近期已接連出現許多首次確診的民眾,「這波新冠傳播力強,絕不能再鐵齒!」他也提醒,無論過去是否染疫過,只要出現發燒、咳嗽、喉嚨痛等症狀,務必盡早快篩與就醫。
生病、新冠肺炎、防疫示意圖。圖片來源:Canva
不是一般感冒!3大症狀區辨新冠,速度超快、傳染超強
耳鼻喉科醫師張益豪則指出,這波新冠主要由JN.1變異株主導,傳染力與發病速度皆遠超以往。他提出新冠與一般感冒的3大區別:
1.症狀爆發快:短時間內快速出現發燒、喉嚨劇痛、咳嗽、多痰與極度疲倦等症狀。
2.病程拖長藥效弱:服用感冒藥效果不佳,常需數日甚至一週以上才見改善。
3.傳染力極高:個案常見「一人確診、全家陸續中標」,群聚感染明顯增加。
張益豪補充,有患者還會出現嗅覺與味覺異常、腸胃道不適等後遺症,症狀複雜難預測,並呼籲民眾主動與醫師討論是否進行A流+B流+新冠三合一快篩,一次檢查三種病毒更有效率。
生病、新冠肺炎、防疫示意圖。圖片來源:Canva
醫師呼籲:接種疫苗、強化免疫力 6招守住健康防線
張益豪進一步提出「防疫三大招+生活三小招」,呼籲全民重啟防疫日常,築起社區防護網:
新冠肺炎防疫三大招(防線基礎):
1.勤洗手:避免手部病毒經口鼻進入體內,效果勝過酒精消毒。
2.戴口罩:特別在醫療院所、密閉空間、公共運輸等高風險場域。
3.接種疫苗:接種新冠JN.1疫苗可有效降低重症機率,亦建議搭配流感疫苗、百日咳等疫苗增強防護。
生病、新冠肺炎、防疫示意圖。圖片來源:Canva
新冠肺炎防疫三小招(健康習慣):
1.微隔離行為:盡量避免前往人群密集區,減少交叉感染風險。
2.規律生活與運動:提升身體免疫力與自我修復力。
3.補充營養素:攝取維他命C、鋅、益生菌,亦可搭配百里香、生薑、魚腥草等草本強化體質。
生病、新冠肺炎、防疫示意圖。圖片來源:Canva
醫界齊聲示警:病毒性格大變、免疫逃脫力更強
根據台灣家庭醫學會理事長黃振國觀察,近幾週門診明顯湧現大量確診者,每10名就診病患中就有5人確診新冠。除了常見的喉嚨痛、發燒、全身痠痛、咳嗽等症狀,不少患者還合併腸胃不適,而且症狀普遍偏重,「多數人都表示這次真的不舒服」。
胸腔科醫師黃軒指出,2025年版新冠病毒「性格大改變」,不再只是傳統的喉嚨痛或發燒那麼簡單,許多患者症狀類似感冒或腸胃炎,甚至看似輕微、實則危險。他提醒,部分患者肺部可能悄悄出現「毛玻璃變化」,例如嗅覺遲鈍、舌頭發澀、喉嚨癢卻不痛等,都是新型變異株的潛行特徵,須提高警覺。
目前主要流行株為KP.2、JN.1、XBB等「FLiRT家族」變異株,不僅傳染力強,還具備免疫逃脫能力,意即即便曾確診或打過疫苗,仍有再次感染風險。
黃軒建議,出現疑似症狀者可先觀察48小時,若出現呼吸急促、腹瀉不止、持續性頭痛等嚴重情形應立即就醫;即便症狀未惡化,也應在家休息、減少外出、主動隔離,並特別注意身體細節變化,以免延誤病情。
生病、新冠肺炎、防疫示意圖。圖片來源:Canva
即刻接種疫苗是關鍵
為防堵疫情升溫,疾管署呼籲民眾儘速接種JN.1新冠疫苗,該疫苗為預防中重症最有效方式,目前全台仍有316.9萬劑疫苗庫存,開放滿6個月以上民眾接種。因應預約熱烈,官方也宣布將加碼疫苗配送,確保有需求的民眾皆可順利施打。
「女子漾」網站上線,陪你愛自己的每個樣子!最棒的美食旅遊、美妝穿搭、娛樂話題、運動健康、情慾愛情分享,都能在這裡看到!快點來加入成為創作者!https://woman.udn.com
YT:女子漾https://www.youtube.com/@udngpower
Fb:https://www.facebook.com/udnGpower
IG:https://www.instagram.com/udnGpow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