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02 12:08
夫子。旅食趣
德拉楠山水悠遊 泰雅文化 X 生態 X 獵人智慧
新北市烏來區德拉楠山水悠遊,跟隨泰雅獵人走訪大羅蘭「蝴蝶公園」探索生態,看「水中螢火蟲」苦花,卡拉模基「德拉楠文化營」部落耆老就地取材設置陷阱,向泰雅獵人學智慧,竹筒飯、竹串烤肉 DIY,品嚐最道地的泰雅饗宴。李茂岸聚落巡禮,巷道間導覽老師深入淺出用故事牆說故事,輕鬆的認識泰雅文化,德拉楠民族實驗小學校園裡,一座複刻版泰雅原住民家屋 (半穴木屋、高架式穀倉與獵寮),讓你 3D 體驗泰雅生活空間。
新北市烏來區德拉楠 (Tranan) 部落,位處於南勢溪上游水源保護區,正名前為福山部落,泰雅族移居烏來的最初據點,因為開發較少,目前是烏來區最具原民風格的部落,整個德拉楠部落有屯鹿、卡拉模基、李茂岸、大羅蘭四大聚落。
[屯鹿 五重溪瀑布 進入德拉楠的第一站]
五重溪瀑布位於北107 (信福路) 9公里五重溪橋旁,又名蘭吼瀑布,是個非常容易親近的路邊瀑布 。
五重溪在此遇見斷層注入南勢溪,溪水奔騰層疊而下雄偉壯觀,流水清澈經年不斷,為常流性瀑布。
[大羅蘭 蝴蝶公園 濱溪步道 生態導覽]
蝴蝶公園位於北107 (信福路) 終點,緣大羅蘭溪溪畔兩側,可串連濱溪步道、古圳步道與溪瀧步道行成 O 型路線。(照片:蝴蝶公園入口迎賓廣場,馬家堡)
蝴蝶公園,園區步道全線多為碎石泥土路,部分路段設有高架木棧道,沿途生態環境自然且豐富,有多種蜜源及食草植物,春暖花開成群蝴蝶飛舞於溪床山林間,搭配攔砂壩、觀景平台與觀景拱橋造景成為喜歡山林健走人士的熱門路線。
筆者(夫子) 非常贊同風景區設置高架木棧步道,取代傳統水泥步道的作法,高架木棧步道除了能規範遊客活動範圍外,也可降低遊客對自然生態的破壞,讓動物可以自由穿梭木棧道下,也讓植物及土壤不受踐踏及破壞。
大羅蘭溪溪水清澈,陽光下流水潺潺,石縫激流處可看「台灣鏟頷魚」奮力躍出水面銀光閃耀的畫面。台灣鏟頷魚因下頷呈鏟狀得名,又因其腸略帶甘苦,又被稱為 「苦花」。由於這種魚的嘴巴長的位置較低,所以它在啃食石頭上的青苔時會翻轉身體,翻轉時可見其銀白的腹部在水中發亮,所以有「水中螢火蟲」之 稱。
溪床中仔細搜尋,除了台灣鏟頷魚 (苦花) 外,還能得見體側有數條顯明的黑色橫條花紋,背鰭鰭膜黑色的「台灣石賓(魚賓)」。
大羅蘭溪,溪谷石塊嶙峋錯落,部分溪段高低落差大形成激流瀑布。
導覽老師表示,山棕的花是蜜蜂、紫蛇目蝶等的食草,更是泰雅族的民俗植物,豐年祭耆老用山棕來禱告祈福,打獵時獵人用羽狀葉來打結指引方向或搭蓋獵寮,日常生活中用葉片編成托盤,用葉軸製作釣魚竿或分割揉搓製成繩索,黑褐色網狀葉鞘與棕毛能製成棕刷與簑衣。
白匏子是北部低海拔天然次生林的先驅植物,生長快、耐燒、少煙是原住民重要的柴火來源,早年原住民種香菇,用白匏子樹皮為段木上的香菇菌孔封蓋。生導覽老師表示,白匏子的葉背很特別,有密生白色星狀短絨毛,葉片為減少陽光曝曬,會自己反捲,讓人以為是枯葉。天無雨,葉片反捲,葉背銀白色像露出白色牙齒在笑,別稱「微笑樹」。葉背銀白色可反射陽光,減輕被曬,一旦下雨,則葉片回復,故又稱「死去活來樹」。
[卡拉模基 德拉楠文化營 向耆老學習泰雅狩獵文化 品嚐最道地的泰雅饗宴]
德拉楠文化營,一座位於德拉楠卡拉模基聚落的泰雅文化教學營地,營地設有泰雅族瞭望台、手工藝教室、獵寮與活動草坪,透過實務操作及導覽方式,向遊客介紹泰雅族狩獵文化,新近更開闢耕種區,開始種植苧麻與小米等泰雅傳統作物,未來將配合節氣舉辦播種祭與感恩祭,共同見證泰雅文化的生生不息。
德拉楠部落耆老特別為了大家進行傳統祈福儀式,將祭品與小米酒供奉給祖靈,並祈求祖靈保佑團員事事如意、闔家平安喜樂,並預祝活動圓滿順利。
泰雅部落為父系社會,男性會有三把刀:獵刀、工作刀與小刀,其中獵刀由父親傳承,會因為所屬部落及用途不同而形制各異,導覽老師的獵刀刀身與刀柄一體成形,插入木柄就成為矛,可以獵殺山豬。
獵寮掛著成串的山豬下顎與山羌頭骨,最能彰顯獵人的能力與功績。導覽老師表示,從山豬的臼齒就能判斷出山豬的年齡,臼齒若是扁平,代表此頭山豬是強壯成熟的山豬。
魚筌是溪流間捕魚蝦的器具,以黃藤與竹為材料,用絞織編法縛紮而成,做漏斗狀,功用在於使魚、蝦進入之後無法游出去而被捕獲。枯水期時獵人在溪流狹隘處,以石頭、泥沙為堰做成魚道,在魚道放置漁筌,以捕捉由上游流向下游的魚。
竹叉前端裝有鐵製尖刺,後端繫著強力橡皮筋,可在清澈的溪水中刺魚,團員手握竹叉實際模擬操作,進行刺魚體驗。
南勢溪水源監測站小徑,獵人陷阱實放教學,泰雅獵人有智慧,就地取材使用幾支細細的樹枝就能撐起一塊大石頭,或利用地形插上竹竿擺上套索,就能捕捉獵物。
竹筒飯 DIY,在部落耆老手把手的教學下,將竹子分段鋸成竹筒與竹杯,經過清洗將浸泡一晚的糯米與小米加入竹筒中,加到八分滿,不要擠壓米粒,要保持米粒間的空隙,竹筒加滿水,用芭蕉葉蓋住頂端,放入大桶中進行蒸煮,好吃的竹筒飯完成。
竹串烤肉,用長長的竹籤串著已醃漬過的五花肉,放在炭火上,竹籤的另一端斜斜手持或固定在地面,肉的油汁順著竹籤流到地面,不會滴到火焰上產生有害物質,是原住民的生活智慧。
「食在森林」以在地食材入菜,使用原住民香料植物馬告、刺蔥進行調味,裝飾野地花朵並以木盤、香蕉葉擺盤,菜色有刺蔥炒蛋、刺蔥高麗菜、馬告香腸與地瓜,甜品為香蕉蛋糕、糯米小米球,搭配用山棕葉為擺飾的水果三層盤有畫龍點睛之妙,再加上小米酒的品嚐,是最道地的泰雅饗宴。
刺蔥,又稱食茱萸,泰雅語「打那」,嫩葉與嫩心葉入菜,最常見的料理就是刺蔥蛋,或用做煮湯 (例如:鮮魚湯) 的調味劑,增加香氣與風味。
打那苦花魚湯,苦花 (鯝魚) 是都市餐廳吃不到的美味,苦花在料理時皆無需有任何的宰殺動作,整尾可食,其鱗片為軟性膠質,在遇熱 80°C 時就會溶化,而內臟也不必去除,微苦中帶些甘甜,在口中散發苦花魚的獨特味道。
[李茂岸聚落 部落巡禮]
李茂岸是德拉楠部落最大的聚落及行政中心,部落巷道間有故事牆與壁畫,訴說祖先的故事,傳遞泰雅族的文化信仰。菱紋和橫條為泰雅族代表性圖騰之一,圖案以紅、白、黑三色表現,橫線代表著通往彩虹橋道路,而菱紋則是泰雅族祖靈之眼,祖靈之眼即為祖先對族人的凝視,象徵著泰雅族祖靈的守護和告誡。最值得注意的是巷弄交會口的地面,這裡有很特別的 XO 紋,導覽老師表示,XO 紋是烏來泰雅族獨有的圖紋,X 代表男性,O 代表女性。
一座石砌天主教堂,小巧玲瓏特色獨具。
泰雅部落遷移史,頭目亞維‧布納 (YAWI.BUNA) 帶領族人從南投仁愛鄉沿中央山脈長途跋涉後,翻越插天山 (BABAW LUPI),來到祖靈應許的幸福之地,在此建立部落,稱為德拉楠 (TRANAN,舊名:福山 MANGAN),德拉楠在泰雅語有「祖先曾經來到的地方、驚訝、好多喔」的意思。
泰雅族傳統家屋,主要有半穴木屋及平地竹屋兩種形式。壁畫展示半穴木屋、居家房 (平地竹屋) 與家禽間 (高架式穀倉)。半穴木屋 2D 平面圖,基地為長方形,入門口兩邊設有床,男主人睡在門邊,夜間敵方破門而入,男主人可以在門邊狙擊敵人,屋內設有兩個火爐,分別作為烹飪與取暖使用。
一幅壁畫充滿泰雅文化元素,在泰雅文化裡,「紋面」象徵著成年與榮耀,男人需要有著強健的身體與獵首經驗,女人需要擅長織布與耕種,才能獲得紋面與婚嫁的資格,男生紋上下額,女生紋額頭及臉頰,這也是也是死後能夠通過彩虹橋,前往祖靈國度的通行標誌。最特別的是耳管 (約10cm長,男女皆有),耳管內保存各類種子,確保到了新的遷徙地有種子可播種。早期泰雅族的婚禮都是以「多幹」(TOKANG) 背新娘,男女雙方的住家無論多遠,翻山越嶺新郎都必須以「多幹」將新娘背回家,以證明新郎有能力養家。
泰雅族人有熱情的共飲文化,不限男女兩人共飲一杯酒,一人用左手,另一人用右手執杯,兩人共就一個酒杯同時飲酒入口,透過「共飲」拋下成見與戒心,打破拘謹邁向和樂與分享。
出身桃園市復興區爺亨部落的泰雅藝術家米路‧哈勇,有「原住民幾米」之稱,作品色彩鮮明飽滿,洋溢對族群與土地的熱愛。
德拉楠民族實驗小學 (原福山國小) 是一所只有七班 (含幼兒園一班) 的迷你小校,雖然學生人數少,卻是大台北地區唯一的原鄉小學,有推展多元教育與發展原住民族教育的特殊性,更是新北市第一間擁有泰雅原住民家屋 (半穴木屋、高架式穀倉與獵寮) 的學校。
一座半穴木屋仔細一瞧,屋頂有兩層,這是泰雅祖先的智慧,兩層的結構不但可以增強擋風避雨的能耐,更可以避暑耐寒,外層屋頂損壞,只需更換外層,內層則可繼續使用。
山上濕氣重、鼠類也特別多,為防止穀類受損,原住民發明高架式穀倉,各腳柱上設有防鼠板,巧妙防止老鼠的侵害,充分展現智慧及適應環境的能力。
獵寮是獵人夜間休息的場所,設有火塘,除有夜間取暖、驅逐野獸侵襲的功能外,還可以用火烤的方式保存獵物的新鮮。
Lpyun 玩什麼!德拉楠山水悠遊,FB 專頁搜尋:德拉楠山水悠遊
喜歡這篇文章嗎?歡迎贊助作者,好內容值得更多人支持。
贊助說明
為了鼓勵作者持續創作更好的內容,會員可以使用「贊助」功能實質回饋給喜愛的作者。可將您認為適合的點數贈送給作者,一旦使用贊助點數即不得撤銷,單筆贊助最低點數為30點,最高點數沒有上限。
U 利點數 1 點 = NTD 1 元。
您當前剩餘 U 利點數:0點;前往購買點數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