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05 15:33
夫子。旅食趣
馬太鞍欣綠農園 跟阿美族人學智慧 巴拉告 X 石頭火鍋
欣綠農園位於花蓮縣光復鄉的馬太鞍濕地生態園區,園區內的芙登溪與天然沼澤濕地孕育豐富的禽鳥、蛙類及魚類,擁有多樣性的自然生態,是一個結合濕地生態導覽、巴拉告捕魚法與石頭火鍋 (或稱石煮火鍋) 體驗為一體的永續食農教育場所。

馬太鞍濕地是一處由天然湧泉形成的沼澤濕地,濕地除了具有生態、防洪、淨水等功能外,它的「碳匯」機制在生態系運作上更是格外的重要。馬太鞍濕地是光復鄉馬太鞍部落阿美族人的世代漁耕之地,過去這裡曾經長滿樹豆,阿美族語稱樹豆為「Vataan」,也是「馬太鞍」地名的由來。這裡獨特的地形讓農作物的產量不佳,阿美族人便在這片濕地上發展出的特殊生態捕漁法「巴拉告」(Palakaw) 。

「拉告」(Lakaw) 阿美語意指「垃圾」或「砍下來的雜草樹木」,由於馬太鞍的捕魚設施是由當地採集的竹、木或回收資源所構成,故被稱為「拉告」(Lakaw),阿美族人利用中空的大竹子、筆筒樹樹幹與九芎枝幹等天然材料,製作出一個三層的結構物,放入水塘中,讓魚蝦在其間棲息繁殖,而「巴拉告」(Palakaw) 則是利用「拉告」(Lakaw) 捕魚。

「拉告」(Lakaw) 放入溪中,經過一段時間後,將「拉告」(Lakaw) 提出水面,即可將攀附於樹枝間的小蝦抖入三角魚網中,藏身在底層大竹筒裡的鱔魚、土虱或鰻魚等底棲性魚類也可輕易捕獲。吃多少、抓多少是阿美族人的捕魚習慣,而這種捕魚方式也讓魚蝦得以在濕地清澈的流水中永續繁衍。

三角網捕魚體驗

石頭火鍋 (或稱石煮火鍋) 體驗,自己捕撈的魚蝦放入竹筒,蛇紋石用炭火加熱後,瞬間過水立即放入竹筒,竹筒中的湯會沸騰翻滾冒出白煙,動作重覆幾次,湯裡的魚、蝦、青菜就會被煮熟,過程非常震撼人心。

馬太鞍欣綠農園
地址:花蓮縣光復鄉大全村大全街55號
電話:03 870 1861
喜歡這篇文章嗎?歡迎贊助作者,好內容值得更多人支持。
贊助說明
為了鼓勵作者持續創作更好的內容,會員可以使用「贊助」功能實質回饋給喜愛的作者。可將您認為適合的點數贈送給作者,一旦使用贊助點數即不得撤銷,單筆贊助最低點數為30點,最高點數沒有上限。
U 利點數 1 點 = NTD 1 元。
您當前剩餘 U 利點數:0點;前往購買點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