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4-07 09:18
夫子。旅食趣
東莒魚路古道巡禮 由大坪走到大浦
馬祖東莒魚路古道,擁有百年歷史,在當年物力維艱的歲月裡,扮演聯繫大坪與大浦兩個聚落的主要通道,泥土路一路上行蜿蜒曲折,可體會當年挑夫肩負漁獲重擔,行走其間的辛勞。
馬祖東莒,沿大坪村船老大民宿餐廳前的車道,向前行走100公尺,可見一漂流木柱,上行的泥土路就是魚路古道大坪村端的入口。
魚路古道,泥土路一路上行蜿蜒曲折,全長約500公尺,步行約需20分鐘,擁有百年歷史,又稱「下底路」,在當年物力維艱的歲月裡,扮演聯繫大坪與大浦兩個聚落的主要通道。
坪村是東莒三個聚落 (大坪、大浦與福正) 中唯一不靠海的村落,而大埔港漁獲豐富,資料記載在全盛時期約有十七艘定置網漁船 (馬祖話叫糸孟),浩浩蕩蕩的船隻可以從港口橫著排到林坳嶼,每天凌晨二、三點魚船回港,就會將漁獲集中在大埔港管站,再由挑夫挑著扁擔行走魚路古道到大坪販售。
魚路古道一路上行,一側可見山坡上軍營與山坳的火力發電廠。
步道坡地種有大片的紅花石蒜,花季在秋分 (九月下旬)。紅花石蒜整株具毒性,為馬祖 (連江縣) 的縣花,並列為珍稀保育類植物,嚴禁攜帶出境。馬祖當地人稱「螃蟹花」,又因花開時不長葉,綻放時有如幽靈、也似鬼魅,忽地在海濱山崖現蹤,因而被稱為「幽靈花」和「鬼蒜花」。
道上一條花崗石步道,當地人稱為中間道,一旁一棟廢棄的屋宅,由建築規模仍可想見昔日的輝煌。
魚路古道在大埔村的入口在大埔港管站,由港管站的設置,可以想見大埔港當年的重要性及繁榮。
大埔原名「大浦」,福州語彙「浦」為小港灣之意。東莒附近海域早先盛產黃魚、鯧魚與帶魚,大埔是島上僅次於福正的第二大傳統漁村,澳口開口向南,為一個天然港灣,景色秀麗。
林坳嶼是東莒島週邊的三座 (另二為西牛嶼、中流嶼) 小島之一,目前尚未開放登島,僅有部分釣友會前往林坳嶼進行垂釣,是東莒島的主要釣場之一。
大埔澳無碼頭設施,無法停靠漁船,漁船在完成捕撈作業後,漁民會將魚獲打包放在小船上,放下大船船錨定置後,再登上小船划回沙灘上岸。
聚落對面之「對面山」(又稱樓仔頂)正好可以阻擋冬季北風的入侵,故島上的居民,常依經驗法則順應季風變化改變漁作澳口,因而有「夏福正,冬大浦」的居住慣例。
魚路古道大坪村端的入口:大坪村船老大民宿餐廳 ( 地址:連江縣莒光鄉大坪村72號)
喜歡這篇文章嗎?歡迎贊助作者,好內容值得更多人支持。
贊助說明
為了鼓勵作者持續創作更好的內容,會員可以使用「贊助」功能實質回饋給喜愛的作者。可將您認為適合的點數贈送給作者,一旦使用贊助點數即不得撤銷,單筆贊助最低點數為30點,最高點數沒有上限。
U 利點數 1 點 = NTD 1 元。
您當前剩餘 U 利點數:0點;前往購買點數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