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12 16:27
心理師的腦中小劇場 - 劉仲彬臨床心理師
「淡淡公主屎味」拍女兒UNIQLO大便蹭流量 心理師狠戳真相:孩子不是你內容裡的角色,他是你得守護的人

臨床心理師劉仲彬也發文剖析,直指孩子才是這場風波中最大的受傷者,而父母在按下「上傳鍵」的那一刻,其實正決定了孩子未來會背負多少難以抹滅的標籤。

劉仲彬臨床心理師的分析:剖析親子影片的背後代價
整件事有好幾個人受傷了。商家信譽、分店店員、買到該區衣物的顧客、家長帳號的粉絲等,但傷得最重的,一定是影片中的孩子。
商家與顧客損失可以用金錢補償,家長帳號可以砍掉重練,風頭一過,流失的粉絲或許會再聚攏,但孩子的形象再也追不回來。
影片的對話、父母的文字、網友的留言、新聞的足跡,這些是再也無法回收的證據,是河道上的公開秘密,最後成為某種霸凌的把柄。這種情況,就像還沒傳到大腦的陣痛,現在看不出殺傷力,群眾也會逐漸淡忘,然後忘記這是孩子得背負一輩子的印記。
太誇張了啦,有那麼嚴重嗎?抱歉,對於孩子的聲名與形象把關,絕對料敵從寬。
經營自媒體這些年來,我的資料庫起碼有三十篇與孩子有關,但送不出去的文章,因為我實在無從判斷,倘若按下確認鍵,孩子會被如何看待。
我很清楚,無論在哪個領域,若想經營個人品牌,孩子總能幫上一點忙。有人談育兒教養,有人接教具業配,有人主打家庭生活,也有人替兒福發聲。曬娃(sharenting)已是自媒體常態,畢竟孩子遠比大人討喜,於是成為流量紅利,但重點是如何讓它看起來更合情合理。
對我而言,要把孩子寫進文章,一定要能滿足下列兩個條件之一。
1. 形象要正面
2. 要能推動事件的正向意義

也就是說,我不會讓孩子被貼上負面標籤。原因很簡單,不是因為我寵孩子,而是他們是被我請進來完成敘事的人,而不是自主發文的主理人。倘若以負面形象示人,即便徵詢他們同意,他們點頭了,我也不會給過。因為我必須考慮他們是否是為了迎合家長的需求,又或者忌憚家長的情緒。
也就是說,在孩子成年之前,我都必須為他們的判斷負責。因為孩子不能只是流量密碼,更是我們的夥伴。
此外,或許家長的動機是覺得有趣,把孩子的如廁儀式與一個超高反差的地點連結起來,然後以這種詭異的制約兌換流量。但在成案之前,必須先通過一項測試,那就是當你自己是這間店的店長,或是你的至親摯友跟你抱怨這件事,你依然覺得酷得不得了而且可以喜孜孜地拿來拍片時,才能算過關。
正確定位孩子的敘事角色,同理他人的背景情境,做到這兩件事,才能讓所謂有趣的事搬上檯面。
這起事件是個很好的借鏡,我認為是迷失多於惡意。畢竟經營自媒體,本意就為了尋求關注,可惜流量本身不一定包含正義,更多的是樂趣,於是我們跟著體溫走,一晃眼城市成了叢林,網路成了迷津。
這支影片,幫許多主理人築起了圍籬,劃出紅線與底限,希望也能藉此拔除其他未爆彈的引信,讓迷失的人得以清醒。在大人按下攝影鍵的同時,其實是在驗證著我們對孩子的保護有多少,對他人的同理心有多深,而這會決定你的帳號能走多遠。
道歉是唯一能停損的作法,但它要減少的,不是帳號或品牌受到的抵制,而是孩子未來被霸凌的機率。這樣想,或許能讓我們的致歉,更真摯一些。
「女子漾」愛自己的每個樣子! 【女子漾】最棒的美食旅遊、美妝穿搭、娛樂話題、運動健康、情慾愛情分享,都在女子漾!快點來加入成為創作者!https://woman.udn.com
YT:女子漾https://www.youtube.com/@udngpower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