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防骨折發生、告別肌少症!醫:「 這部位」阻力重量訓練最關鍵

2025-05-08 20:01

重訓示意圖。圖片/Canva
重訓示意圖。圖片/Canva

採訪撰稿/郭家和

只是感冒咳嗽竟「肋骨骨折」!骨折前骨質疏鬆完全沒症狀

台灣邁入超高齡社會,「無聲殺手」骨質疏鬆症成為重要健康議題,根據2017-2020年調查,國人65歲以上民眾骨鬆比率達14.1%,此外,19-64歲國人普遍鈣質攝取不足。由於骨質疏鬆多數不會造成症狀,可能僅有身高變矮駝背等外觀變化。然而一旦發生跌倒過猛外力,就可能造成骨折,最常見骨折部位包括前臂骨股骨脊椎骨,不只會引發嚴重疼痛、無法行動甚至增加長期臥床與失能風險,嚴重影響健康生活品質。

 

陳建宏骨科診所院長陳建宏醫師接受《健康好厝邊》專訪時指出,人體骨骼密度肌肉量最佳時期約落在40歲,如果40歲前沒有積極保養鍛鍊,40歲後流失和疏鬆速度將加快,近期收治一名40歲左右女性僅是因為感冒咳嗽就發生肋骨骨折,檢測骨密度後才發現已是-2.5的骨質疏鬆,後續除了手術、復健之外更需要長期治療以減少再度骨折的風險。

陳建宏醫師表示,骨密度檢測最標準的作法是透過雙能量X光吸收儀(DXA)掃描腰椎和髖關節以評估骨質密度(以較低的檢測數值為主)。報告上的T值是判斷骨質狀況的重要指標,介於-1.0至-2.4之間表示骨質流失,若超過-2.5則可診斷為骨質疏鬆症,且數值越低,未來十年發生骨折的風險越高。

「很多人骨質疏鬆在骨折前是完全沒症狀,沒檢查永遠不知道,如果不幸一跌倒造成髖關節骨折,甚至遠端腦骨骨折,開刀手術還是小事,後續的失能與死亡風險才更令人憂心!」

台灣每年2萬例髖關節骨折 後續失能照護支出恐破300萬

陳建宏醫師指出,台灣每年約發生兩萬例髖關節骨折,其中約有兩成患者會在一年內死亡。即使存活下來,也有約六成的患者會進入失能狀態,需要他人長期照護。若入住護理之家,平均照護時間約為8年,保守估計費用高達300萬元,這還不包括時間成本、回診成本以及照護者的辛勞。由此可見,早期發現並積極治療骨質疏鬆症,對於降低個人和社會的負擔都至關重要。

陳建宏醫師指出 ,FRAX是目前計算骨鬆骨折風險的常見工具,FRAX會根據個人的性別、年齡、體重、是否有類風濕性關節炎、甲狀腺或糖尿病、是否曾發生骨折、是否長期使用類固醇等風險因子,計算出未來十年發生主要骨鬆性骨折(如髖骨、脊椎、前臂或肩部骨折)的機率體重過輕者,骨質疏鬆的風險通常較高。學會建議超過50歲以上、女性停經後、甲狀腺疾病、糖尿病、類風濕性關節炎、自身曾經骨折或父母有骨折者提早檢測骨密度。

「FRAX的評估是基於統計結果,即使計算出的風險不高,若跌倒次數過多,仍可能發生骨折,因此,日常飲食、曬太陽、多運動對於預防骨質疏鬆都具有同等重要性!」

補鈣運動曬太陽不可少! 骨鬆治療藥物便利性長足進步

陳建宏醫師說明,一般建議每日攝取1200單位的鈣片和800單位的維生素D,尤其血鈣檢測偏低者應補足日常攝取,惟有腎臟考量者建議避免補充磷酸鈣。至於維生素D3本身沒有活性,需要透過曬太陽,並經由肝腎轉換才能成為活化型維生素D,幫助鈣質吸收。平時也可攝取深綠色蔬菜、木耳、芝麻等富含鈣質的食物。

目前骨質疏鬆症的藥物治療除了口服藥,也可視患者需求選擇注射劑型,陳建宏醫師說明,注射型骨鬆藥物有每月施打每半年施打一年施打一次,其中半年施打一次的藥物通常需要長期使用,若治療後數值改善,可考慮改為一年施打一次,持續三年且骨質狀況穩定者可暫緩治療,惟期間仍需2-3年進行一次DXA檢查確認骨密度

 

陳建宏醫師說明,治療的重點不僅在於改善骨質密度數值,更重要的是降低患者骨折的風險。即使骨質密度有所改善,若持續發生骨折,則表示治療策略可能需要調整。因此,藥物治療與運動同樣重要。

預防再跌倒先告別肌少症! 這部位阻力重量訓練最關鍵

一旦發生骨鬆骨折後,更要積極預防再次跌倒即所謂「保密防跌」,陳建宏醫師建議, 居家環境應注意防滑措施,包括樓梯加裝反光指示。除了順從醫囑接受治療,加強大腿肌肉的訓練更是至關重要。許多輔具的設計都是為了彌補大腿無力,大腿有的人的第二心臟之稱,一旦大腿肌肉無力甚至萎縮,日常生活將嚴重受限,最好「能站就不要坐,能坐就不要躺」。

「對預防骨折發生,肌少症是非常重要的議題,雖然藥物可以改善疼痛和透過開刀復健,但無法完全恢復肌肉力量,而增加肌肉的關鍵就是阻力訓練和重量訓練。喜歡打什麼球、做什麼運動都可以,阻力訓練一定要在其中!」

近年健身風氣興起,陳建宏醫師鼓勵民眾到健身房進行鍛鍊,中高齡者動作宜緩慢但幅度要大,並與自身狀況比較逐步進步。訓練時注意腳要穩、腰要直、頸部要正。長期使用電腦或手機者也要注意姿勢,維持腰部和頸部肌肉的訓練習慣。至於球類運動較偏向心肺適能訓練,且長期反覆進行相同動作會增加肌腱撕裂風險,因此,無論選擇何種運動,都應將阻力訓練納入考量。特別是關節不穩定的族群更要加強周圍肌肉的訓練。

陳建宏醫師強調,中高齡族群不必將重量訓練視為畏途,即使是拿1至2公斤的啞鈴,或是進行深蹲等簡單的動作,只要注意正確的肌群發力,避免肌肉代償和運動傷害,都能達到訓練效果。除了諮詢骨科醫師,訓練時建議尋求專業教練調整姿勢,長期以往不只促進全身健康,更能減少骨鬆和肌少風險。

延伸閱讀:骨鬆並非老年人專利? 她一測發現骨密度「比婆婆還低」! 專家揭7大極高風險群皮膚鬆弛骨頭跟著鬆? 骨鬆恐讓骨骼「一斷再斷」? 醫曝「2治療」降低骨折風險

原文出處:台灣每年2萬例髖關節骨折,近 4000人一年內死亡!醫:預防骨鬆肌少「這部位」鍛鍊最關鍵

「女子漾」愛自己的每個樣子! 【女子漾】最棒的美食旅遊、美妝穿搭、娛樂話題、運動健康、情慾愛情分享,都在女子漾

快點來加入成為創作者!https://woman.udn.com

YT:女子漾https://www.youtube.com/@udngpower

Fb:https://www.facebook.com/udnGpower

IG:https://www.instagram.com/udnGpower

最新文章

氣候變化狂鼻塞?6個緩解鼻塞方式 「這招」幫助孩子好入睡

氣候變化狂鼻塞?6個緩解鼻塞方式 「這招」幫助孩子好入睡

Social Lab社群實驗室 2025.05.16 0
朋友胖你也難瘦?美研究:社交圈肥胖傳染力高達71%

朋友胖你也難瘦?美研究:社交圈肥胖傳染力高達71%

女子漾/編輯譚麗敏 2025.05.16 0
最怕你不夠好,卻還覺得自己很行:從《機智住院醫生生活》學霸金思備看見的職場真相

最怕你不夠好,卻還覺得自己很行:從《機智住院醫生生活》學霸金思備看見的職場真相

張念慈 2025.05.16 0
彩虹餐盤🌈減醣料理之香菜漢堡

彩虹餐盤🌈減醣料理之香菜漢堡

吃飽才有力氣瘦 2025.05.15 0
降低肺部發炎的方法

降低肺部發炎的方法

斛說針灸學塾 2025.05.15 0
你也覺得工作一成不變嗎?也許答案不在「換工作」,而在這裡……

你也覺得工作一成不變嗎?也許答案不在「換工作」,而在這裡……

國文老師|謝蓁 2025.05.15 0
每天掉髮正常嗎?如何分辨自然掉髮、異常掉髮? 專家:3「異常掉髮」警訊,應及早留意

每天掉髮正常嗎?如何分辨自然掉髮、異常掉髮? 專家:3「異常掉髮」警訊,應及早留意

潮健康 2025.05.15 0
讓心不再迷路!515臨床心理師節邀你一同用愛與理解為心靈導航

讓心不再迷路!515臨床心理師節邀你一同用愛與理解為心靈導航

668News 2025.05.15 0
蹲下時覺得膝蓋卡卡?4招保健延緩關節退化

蹲下時覺得膝蓋卡卡?4招保健延緩關節退化

女子漾/編輯譚麗敏 2025.05.14 0
過度施打玻尿酸讓你看起來更老? 玻尿酸會越打越大嗎?醫:4關鍵避免玻尿酸成負擔

過度施打玻尿酸讓你看起來更老? 玻尿酸會越打越大嗎?醫:4關鍵避免玻尿酸成負擔

潮健康 2025.05.14 0

熱門文章

愛愛不是靠猛!男生床上最常犯的7個NG行為:這樣做超煞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