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8-08 19:30
Kai.楷富|Wow這就是人生
哪些行為可能是在逃避問題?如何靠運動維持情緒健康,該怎麼做?
你是否感覺到自己在逃避問題,但不確定如何識別這些行為?青少年出現哪些行為,代表他的心理狀態或人際關係可能有問題?運動能讓情緒健康,但應該做多少才夠?本文一次告訴你。
▍逃避的念頭是個訊號,告訴你有事發生?
首先我必須要說,我不會用罪大惡極的態度來看待逃避這件事。我們遇到事情會有想逃的念頭,絕大部分跟“戰逃反應”的大腦特性有關。
- 對我而言,逃避的念頭只是個訊號,告訴我有件事正再發生。而讓你身心受創,因而有逃避念頭的事件,才是我們該正視的事情。
▍如何覺察自己正在逃避問題?
什麼樣的行為出現,代表我們可能正在逃避問題呢?以下分享四個常見行為:
- 永遠只做有把握的事:面對人生的各種挑戰,永遠只用自己習慣或有把握的方式面對問題,卻不願意嘗試新方法。腦科學已有研究證明,執著於用過往的成功經驗與方式,試圖解決一道新的難題或創意發想,往往會限制大腦尋找新解方的可能。
- 遇事容易找藉口:遇到問題一直找藉口或抱怨,而不是尋找解決方法,輕易將自己包裝成受害者角色。
- 輕易選擇放棄:遇到問題就放棄,或是選擇漠視不關心,也是常見的逃避問題行為。
- 過度分析問題:領導力腦科學一書裡提到“當我們思考一項任務時,分析得愈精細,或許就代表我們愈沒有處理這項任務的專業能力”。由此可知,執著找出問題也是一種說服自己不要面對問題的藉口。
▍青少年常見的逃避行為有哪些?
逃避問題不是大人的專利,青少年也會。然而,青少年與大人不同之處在於詞彙可能不多,因此遇到問題時,不容易清楚表達自己所遭遇的問題或委屈,導致很多青少年身心受到傷害。
- 因此,當青少年出現逃避社交的行為,選擇沉默不願說出心裡話,學業成績與過往有明顯的下降趨勢,或是整天無精打采等原因出現時,可能代表正在逃避某個影響他們身心的問題。
▍從心態開始轉念,幫助自己不在逃避問題
如果你意識到自己的逃避心態,已帶來身心的傷害,我鼓勵你試著轉念,幫助自己建立成長型心態。
- 成長型心態:認為智力、能力與人格是可以發展與提升的。每一次的失敗與嘗試都是學習的機會與經驗累積。成功取決於自身的努力,相信自己是可以改變的,最終成為更好的自己。心理學稱為「內部控制點」。
- 當你對自己總抱持著負面想法時,便容易在大腦形成固定型心態:認為智力、能力與人格是天生固定的,不會有意義上的改變;大多時候的人生都仰賴著外在環境來改變自己,而不是自己的行動。心理學稱為「外部控制點」。
▍培養成長型心態的方法有哪些?
以下推薦我個人覺得,培養成長型心態的簡單方法:
- 透過練習關注自己的優點,可以幫助你將注意力集中在「能做的事」而非「做不到的事」,進而提升自信心。我非常推薦寫日記,這是一個有效且實用的方法,讓你更專注於自己的優點。
- 尋求專家的協助,可以幫助你突破心理上的障礙與盲點。此外,找一位你信任的人,如家人、朋友或伴侶,傾訴心聲也是一個有效的方法。總之,先解除內心的糾結,能喚起改變的動力與動機。
- 遇到問題或挑戰時,試著多聚焦在「解決後能獲得的好處」,而不是「可能面對的困難」。這樣可以幫助你轉移焦點,提升解決問題的動力。
- 許多人在面對問題時,往往會被腦海中無數的擔憂和阻礙影響執行力。然而,如果仔細回顧,你會發現大部分擔心的問題其實並未發生。我們需要認識到,這些「想像的困難」對執行力的削弱有多麼嚴重。
▍如何制定運動計畫?
根據美國運動醫學會(ACSM)的建議,我們可以遵循FITT-VP原則來制定運動計劃:1. 頻率(Frequency):每週運動幾次
- 指你每週進行運動的次數。建議每週進行3-5次運動,包含心肺運動與阻力訓練。
- 運動的強度可以是低、中或高強度。這通常根據心率、感知努力程度來衡量。
- 每次運動的持續時間,建議至少30分鐘,根據運動強度和目標可以有所調整。
- 選擇運動的類型,如有氧運動、重量訓練或瑜伽等。選擇合適的運動類型對達到特定健身目標非常重要。
- 指一段時間內(如一週)所有運動的總量,包括運動的頻率、強度和時間的總和。總量通常以能量消耗(如千卡或METs)來衡量。
- 如何逐步增加運動的難度和強度,以促進體能的持續提升。可以通過增加運動頻率、強度、時間或總量來實現,也就是改變FITT的任何一個參數。
最後,讓我從領導力與腦科學的角度與你分享,如何簡單產生運動意願的行為改變。
▍從簡單的開始,膩了就換新運動
科學有實證性,但不一定保有人性。以下分享建立運動習慣,你可以參考的兩件事:
- 從簡單容易執行的運動,或從你有興趣,但不一定是網路主流推薦的運動開始,較容易讓人持續下去,這是建立運動習慣的本質邏輯。例如,從坐式生活開始嘗試每日加入散步時間;網路上推行的大多是重量訓練,但你依然可以從較感興趣的運動開始,例如戶外跑步或瑜伽。
- 大腦需要新鮮感,因此當你對目前在做的運動產生厭倦是挺正常的事,這時只要另尋能讓你感到新鮮有趣的運動項目,或是更換運動目標與改變FITT-VP內容,便是解決厭倦的好方法。總之,膩了就換新運動,讓身體持續保持活動性。
感謝你的閱讀,希望今天的文章能幫助你明白,逃避心態的產生,其實代表有某件事情正在影響身心健康;了解逃避會產生哪些對應行為,能幫助我們辨識自己或他人是否需要尋求幫助。
- 運動能確保我們的大腦保持健康狀態,提升認知功能與情緒調節能力,幫助我們降低自我批判,與逃避問題的可能。
- 而對於沒有運動習慣的朋友,我鼓勵你從簡單好執行的開始,並且多方嘗試不同類型,找到能讓你堅持運動下去的項目,就是此刻最適合你的運動。
【活動時間】: 8/26(一) 10:00至10:50
【活動地點】: 台北市政府 市政大樓
【來賓】: 蔣萬安市長、HBL球星
【直播平台】: 《臺北市社區心理衛生中心-傾聽each來》臉書粉絲團
(https://www.facebook.com/taipeimentalhealth?locale=zh_TW)
▶️ 延伸閱讀:如何正確給予情緒價值?5步驟教你陪伴情緒低落的人
▶️ 推薦閱讀:[觀影心得] 從《腦筋急轉彎》認識情緒:其實我們都是憂憂
▶️ 收聽推薦:歡迎你至《Wow這就是人生 Podcast》收聽《EP208|哪些行為可能是在逃避問題?如何靠運動維持情緒健康,該怎麼做?》節目內容,讓我們陪你閒聊人生中的大小事。
深度閱讀:《Kai.楷富|Wow這就是人生》專欄裡還有很多文章,邀你閱讀,成為更好的自己。
▍邀你追蹤
喜歡這篇文章嗎?歡迎贊助作者,好內容值得更多人支持。
贊助說明
為了鼓勵作者持續創作更好的內容,會員可以使用「贊助」功能實質回饋給喜愛的作者。可將您認為適合的點數贈送給作者,一旦使用贊助點數即不得撤銷,單筆贊助最低點數為30點,最高點數沒有上限。
U 利點數 1 點 = NTD 1 元。
您當前剩餘 U 利點數:0點;前往購買點數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