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06 03:22
Dear Han
《Q18 量子預言》:永生帶來的,是幸福還是不幸?
《Q18 量子預言》從 2019 年開始籌備,經過五年的時間,終於在 2024 年跟觀眾正式見面了!而科技在這五年間也更加迅速發展,AI 與量子對很多觀眾來說,已不再是過於有距離感的技術——伴隨著 ChatGPT、midjourney 等各種工具的問世,人類深感 AI 智慧的便利,也陸續運用在工作與生活當中。
只是與此同時,不禁也開始產生一種容易帶來不安的討論是:人類究竟會不會被 AI 取代?甚至,會不會有朝一日,AI 凌駕於人類之上,進步到一個人類所無法掌握的失控局面?

如果是你,你想要追求永生嗎?或者這麼問:你覺得人類的壽命,是否該有年限呢?
羅伯的信念:永生的追求,是為了替人類帶來幸福

《Q18 量子預言》裡,透過長壽晶片植入,進行系統化的健康管理,所以減少了很多意外發生的可能,沒有了那些猝不及防,讓醫療科技可以應對所有的病徵與危急,也就少了很多苦痛——羅伯(金士傑飾演)是這麼認為的。
作為永生會的會長,羅伯對於永生的執著,其實並不像是著魔般的為己所願,而是衷心認定這是所有人的共同追求,也相信永生可以為人類帶來幸福。
所以,即便當時的科技已經讓人類的平均壽命延展到 130 歲,他仍然相信,還有突破的空間。

「久久」的諧音,是長生不息的代表,也反映在故事中羅伯不顧一切的追求,是一種為了願景的急公好義,只是可能也在過程中,不免用了一些程序上有所瑕疵的方式,導致引發民怨。
永生的追求是人性使然,因為人性本身恐懼別離,也害怕遺憾與懊悔。或許永生,能讓活著這件事情本身,可以單純享受一切美好。
艾絲的選擇:有限的時間,是人類最初與最後的平等

人類追求永生的反面,不得忽略的是長照議題的討論。例如艾絲的姊姊,多次被自動急救功能救回,於是活得辛苦,卻連自然死亡都不得。當生命已經僅剩下軀殼,活著的意義又是什麼呢?不僅當事人活得不快樂,可能就連家人也都會連帶承擔這樣的辛苦。
艾絲因為重逢的家人而變得柔軟,也心疼著這樣的人生——或許也是在那個時刻她才發現,想要長生不老,或許是因為他們過得安逸滋潤,所以有這樣的願望;但對於太多平凡的人來說,實而就連生存都大不易,更無暇思考,無盡的人生怎麼安排。

於是青年反彈,沒有對話空間;階級對立,衝突一再爆發。她能感受到一股動盪的勢力蠢蠢欲動——她開始質疑,這是人類達成永生目標之後想活著的世界嗎?後來她得到的答案是,海佛列克極限,讓人類走到生命盡頭時,終究重獲平等。

喜歡這篇文章嗎?歡迎贊助作者,好內容值得更多人支持。
贊助說明
為了鼓勵作者持續創作更好的內容,會員可以使用「贊助」功能實質回饋給喜愛的作者。可將您認為適合的點數贈送給作者,一旦使用贊助點數即不得撤銷,單筆贊助最低點數為30點,最高點數沒有上限。
U 利點數 1 點 = NTD 1 元。
您當前剩餘 U 利點數:0點;前往購買點數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