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05 21:23
銀杏樹
《雪水消融的季節》心得:對於死亡,我們都太不著邊際(含導演映後對談)
電影開播,最先觸動的是聽覺,是雙腳在雪地上前行的步履聲,接著是導演羅苡珊,以平靜、緩慢的口吻念出宸君最後的手寫信:「苡珊,你要做的便是去愛人」。
《雪水消融的季節》電影開始約 5 分鐘,我的眼淚便不受控地落下。
《雪水消融的季節》劇情簡介
失聯兩個月後,我的摯友宸君和聖岳在尼泊爾的一個山洞裡被尋獲。宸君在獲救前三天離世,而倖存的聖岳帶回宸君給我的信,並告訴我他們的約定:活下來的人要說出這個故事。我於是拿起相機,面對人生中首次親暱的死亡。在雪融的季節,有些事物重見天日,有些事物則隨之消逝。當我追索宸君的腳步來到洞口時,等待我的會是什麼?——劇情簡介取自 TAIWAN DOCS
《雪水消融的季節》心得:梳理與療癒之旅
是一部看完需要好好沈澱、自我梳理、消化情緒的電影。不僅會反問自身對於生、死、山的理解,也會不斷去思考導演與聖岳身為「被留下來的人」,如何在這 7 年中,各自用自己的方式去面對以及療癒創傷。除此之外,也覺得剪輯功力、敘事腳本以及配樂非常厲害。《雪水消融的季節》是從第一人稱視角出發,依照事發時間軸推進故事,時而有幽遠的配樂,時而只有環境聲,讓觀者的情緒像落葉般堆疊、更有沈浸感。
對於死亡,我們都太不著邊際
在《雪水消融的季節》中有個片段讓我印象特別、特別深刻,是導演前往當時宸君與聖岳 2 人受困 47 天的洞穴,苡珊表示他本來打算在那個狹小的岩窟裡過夜的,糧食跟裝備也都準備好了。在電影裡有特別拍出,苡珊光要爬上岩石就花費不少時間,當真正進到洞穴時,他覺得自己就是做不到在這裏過夜,也無法想像宸君在這裏,是用什麼樣的心情度過最後的時光。
平常的我們都離死亡太遠、太遠了,就像導演說的,即使再怎麼努力貼近,我們對於死亡的想像依舊「不著邊際」。
也是這個片段讓我對於死亡多了一層敬意,在岩洞裡越來越靠近死亡的宸君,即使不願意,也一定鼓起了非常大的勇氣。
聖岳與宸君:「我們是兄弟,也是愛人」
還有一個片段也讓我格外動容,是宸君留在手機備忘錄裡的錄音。宸君再三強調,自己與聖岳相遇的那個暑假「一切都美好得不可思議」。而聖岳也曾說過:「我們是兄弟,也是愛人」。從這些互動不難看出,宸君對於自己的性別認同是男性,除了摯友苡珊,聖岳是另個完整接納這件事的人。
苡珊在《最初的夏天》裡寫道:「聯繫起我與宸君的,再也不是疼痛與匱乏,而是嚮往與豐饒。」三人間的感情與相互影響都是極為正向的,或許也因為這樣,宸君的缺席也給各自的生命帶來更大的缺口。
延伸閱讀》放映週報專訪:說故事的日子,與積雪消融的那一天──專訪《雪水消融的季節》導演羅苡珊
「苡珊,你要做的便是去愛人。」
《雪水消融的季節》:與導演羅苡珊的映後對談
今天很幸運參加到導演與製片的問答場次,以下是在電影播畢後,留下的觀眾們與導演的對談。因為是憑藉記憶紀錄下的內容,所以文字可能與導演當下說的不完全相同,還請見諒。
我:為什麼宸君會特別在信裡提到要去愛人?
導演:這裡的愛也是我跟宸君常聊到的,是廣泛的愛,而不單指狹隘的感情,像是去嘗試你熱愛的事物、去愛你的生活等等。
導演覺得,相對於自己,宸君是一個擁有豐沛的愛的人,他敢於挑戰自己,更甚將自己逼到極限。而自己則是在面對想嘗試的事物時,常因思來想去最終沒有去嘗試,所以宸君才特別提到:「要去愛人。」
我:這部電影上映後,導演有什麼樣的心情或想法?
導演:第一次公眾播映是在國外,當時是很緊張的,但後來漸漸變得舒坦自在,也認為這是一種「完成」。因為電影上映後,觀眾會在這部電影找到屬於自己的意義,這種與觀眾間的互動,讓電影變得更完整。
也有其他觀眾詢問導演,在電影上映後,聖岳是否看過整部作品了?
導演表示聖岳只看過一些素材,之後無論是在剪輯或是上映階段,導演都有詢問聖岳的觀看意願,但聖岳都沒有再觸及這部作品的任何一部分。
導演表示,可能因為相對於文字,畫面是更衝擊的,對於聖岳來說,他就是不想看到這些。
以上是我的《雪水消融的季節》觀後心得與紀錄,很推薦大家去看這部紀錄片。如果你已看完電影,也歡迎留言跟我分享你的觀後感喔。
「苡珊,這輩子真的很謝謝你。」-宸君我是銀杏樹,也歡迎看看我的底片作品:IG、Threads
喜歡這篇文章嗎?歡迎贊助作者,好內容值得更多人支持。
贊助說明
為了鼓勵作者持續創作更好的內容,會員可以使用「贊助」功能實質回饋給喜愛的作者。可將您認為適合的點數贈送給作者,一旦使用贊助點數即不得撤銷,單筆贊助最低點數為30點,最高點數沒有上限。
U 利點數 1 點 = NTD 1 元。
您當前剩餘 U 利點數:0點;前往購買點數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