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1-12 21:51
欸冷
《至愛之花》劇評:美麗的誤會
四個不相識的人,在一個不自然的情況下相遇,從一段摸不著頭緒的對話開始,成為一天不見面就會想起彼此的好友。這樣的四人友好組合讓人想到知名編劇坂元裕二筆下的《四重奏》《大豆田永久子與三個前夫》《初戀的惡魔》等等「聊癒」日劇,聊天內容透過極富深度的生活觀察,去引導出你曾經想過,但沒想到可以如此小題大作又發人深省的討論。
《silent》的編劇生方美久是坂元裕二的粉絲,新作《至愛之花》的劇情和風格都相當有致敬意味,雖然有些事件的呈現並不自然,但我把它視為日本喜劇的慣有風格,加上實在太喜歡這四個人的互動,他們的緣分美好到讓我不太想去追究合理性,再說緣分本身就是沒有邏輯可言的事嘛。
出社會後原本的朋友各奔東西,就算認識了新朋友既不會整天膩在一起,也很難聊到內心深處,所以看到他們四人相處時的自在、沒事就把某人家當社辦跑、彼此之間不可多得的默契、沒有距離但又不失禮貌,這樣的關係是我非常嚮往的,可能是如此我才這麼喜歡《至愛之花》吧。
《至愛之花》的故事從潮、椿、紅葉、夜夜四個人的童年故事開始發展,從小到大他們的個性並沒有改變太多,但他們發現在社會化之後,內心開始出現不同的想法,無聲抵抗著別人誤會的眼光...
(以下有雷)
這四個人分別處在不同的象限,潮和椿是孤單組,紅葉和夜夜則是受歡迎組,但他們內心深處都很排斥被這樣歸類,孤單的人不覺得一個人有什麼問題,受歡迎的人也沒覺得享受其中,單純是刻板印象造成別人對自己的誤會,慢慢地就變成撕不掉的標籤,也開始將這些標籤潛移默化到行為上。
潮在努力融入群體的同時,發現自己漸漸疲於交際,他可以感受到沒有結伴走到音樂教室上課的「不自然」,但卻也沒有覺得這是一件錯誤的事,對她來說有個真心好友就足夠了。椿則是相反,本身是個愛講話的人,也盡量滿足所有人的需求,但好好先生的個性磨平了形象,反而在群體中變成不突出的人,最後只能走到吸菸區找其他公司的人搭話。
紅葉從小在別人眼中是風雲人物,各方好友都會在他這邊匯聚,但他很清楚自己只是努力依附在群體裡,並沒有被當成好朋友,充其量是個以友為名的工具人。夜夜不僅受歡迎,在異性眼中更是顯著的目標,從小被當成洋娃娃的他,也盡力地迎合這些眼光,但後來發現標籤已經開始造成生活的困擾。
別人各種誤會的標籤貼在身上之後,在成長的過程中演變成自己對自己的誤會,別人的觀感開始變成自我實現。「確認偏誤」是心理學的現象,人們會去尋找能支持自己假設的證據,讓自己的想法更加堅定。就像做了社交焦慮的心理測驗後,會開始在腦中搜尋自己符合社交焦慮的症狀去印證,慢慢地覺得自己逃避社交很合理,結果真的開始社恐,變成自我實現的預言。
好險,他們四人遇到了彼此,在椿的家裡他們可以說出自己的想法,彼此也可以相互印證奇怪的想法其實都沒有對錯。雖然走出椿的家門,那些誤會依舊存在,但至少他們知道有人可以理解自己,就可以過得更坦蕩一些。在劇情後段出現的美鳥,他讓我們看到誤會的傷害是單向的,但誤會要是可以藉由雙向的溝通解開,潮和小鼓、椿和純戀、紅葉和畫家朋友、夜夜和媽媽,或許不僅可以修復誤會造成的裂痕,還能在友好的基礎上建立起比別人更為堅牢的關係。
回到本劇一開始的命題「男女之間有純友誼 嗎?」,這是個不會有結論的問題,而劇中也安排兩對組合產生情愫 ,只是很刻意給了討好兩方的回答:「有,但也沒有」。而美鳥則是給出一個我很認同的解答:「有沒有都無所謂啊,因為每個人觀念都不同。」
聽起來雖然是個無關緊要的回答,但卻也是真理,畢竟每件事都是個案,很難有個標準可以一概適用,那不如就放過彼此,保持禮貌就好。隨著年齡增長,我們能看開的事或許能變多,那就更能好好的面對自己和別人。就像這四人到了尾聲,許多來自別人的誤會還是持續著,但在他們內心深處已經知道自己的想法並沒有錯,這樣就好了。
追蹤欸冷>>>
https://www.instagram.com/allenmovienote/
喜歡這篇文章嗎?歡迎贊助作者,好內容值得更多人支持。
贊助說明
為了鼓勵作者持續創作更好的內容,會員可以使用「贊助」功能實質回饋給喜愛的作者。可將您認為適合的點數贈送給作者,一旦使用贊助點數即不得撤銷,單筆贊助最低點數為30點,最高點數沒有上限。
U 利點數 1 點 = NTD 1 元。
您當前剩餘 U 利點數:0點;前往購買點數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