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12 14:34
陳志恆諮商心理師
一邊說「快一點」,一邊捨不得他長大:寫給每一位矛盾的父母

之前提到幾個父母感慨孩子長大太快的時刻,這篇文章,就要來分析,為什麼有些時候,父母會捨不得孩子太快長大?
這往往是一個複雜的心理過程。比較明顯的原因是,孩子越大,越不可愛——你去問青少年的父母,他們肯定會同意。
不僅如此,還包括了:
▍ 擔憂缺少情感支持
養兒育女看似父母照顧孩子,事實上卻是親子之間相互陪伴的過程。
孩子在父母陪伴下,獲得成長所需的養分;父母則是這過程中,獲得成就感與歸屬感;看著孩子長大,每一刻都有驚喜。
當孩子越來越獨立,意味著與父母相處的時間減少,父母越來越少有機會,再次感受到來自孩子的陪伴與支持,難免感到失落或感傷。
想到孩子終將離家,更是不捨。
▍ 害怕對孩子失去影響與掌控
當孩子獨立成熟,逐漸獨當一面時,也會奮力推開父母,用力向前奔馳。
當父母發現原本乖巧懂事的孩子,開始頂嘴;原來無話不談的孩子,開始冷漠;原來凡事配合的孩子,充滿主見;才猛然驚覺,自己的影響力正在降低,不再像過去一般能讓孩子「唯命是從」。
當生活中失去一定程度的掌控感,會令人內心慌亂。
▍ 擔憂不再被孩子依賴與需要
孩子小的時候,總依賴著父母,雖然很累,但也滿足了「被需要」的需求。
當孩子長大後,已能自行打理自己,甚至不想被父母管。父母將感受到自己的重要性不如以往,便想念起那段被孩子纏著黏著的日子。
特別是,當你的人生有大半時光是圍繞著孩子,對孩子付出越多,被孩子依賴也越多;一旦感受到不被需要,內心的惆悵與失落,也越大。
▍ 自我認同與角色變化
當孩子進入青春期,並邁向成年,父母也正進入中年。
人說中年危機,指的是這個時期的角色變動與混亂,帶來的強烈不適應;同時,中年也是重新找尋自我定位的時刻。
過去十幾年,你一直習慣扮演孩子的父母;孩子年紀漸長,你仍是孩子的父母,但這個身分的色彩漸淡。
這逼得你必須調整生活主軸,不再一直盯著孩子看,而是為自己的生命,找到新的活力泉源。
而這段青黃不接的時期,特別令人焦慮,也特別懷念孩子小的時候。
▍ 年華老大與身體漸衰
看著孩子越來越強壯,猛然發現,自己的腳步蹣跚,視茫茫又髮蒼蒼,各項身體機能都在退化。
孩子越來越有活力,熱力四射地揮灑青春;對比自己的年歲漸增,難免對自己的逐漸老去感到憂慮。甚至思考孩子離家後,自己可能面對的孤獨,以及是否會晚景淒涼等。
你可以捨不得孩子長大,但不能不允許孩子長大。
捨不得孩子太快長大,是自然的。然而,若內心的擔憂、恐懼或失落太過嚴重,恐釀成父母不願見到孩子長大獨立,於是對孩子的成長過度干涉,即使孩子成年了,還要不斷掌控孩子的人生。
當你不允許孩子長大時,其實是不能面對自己內心的失落。
孩子長大,父母也得一塊兒長大。
親子關係除了彼此陪伴,也彼此滋養;而孩子獨立了,父母也得跟著獨立。
這需要提早做準備,怎麼做,下回再來繼續聊。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