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9-02 09:00
失敗要趁早 - 張念慈
越分享感覺,親子感情越好!三個「分享感覺」的溝通公式,拉近親子距離,比說我愛你更有效!
女兒琪琪長大了,每次我在寫完親子溝通和相處的文章後,只要內容跟她有關,我一定會讓她看過,問她感覺怎麼樣?如果有任何她感覺不喜歡的地方,我也會修改到讓彼此都滿意。
每次看完文章,琪琪也會跟我分享感覺,例如「和孩子從無話可說到無話不說」提到父母為什麼會變成句點王,她就深深有感,「對,爸爸就是這樣!每次跟他分享影片,他都只說,這對你又沒有幫助,然後我就不想講話了。」
聽完琪琪的分享,我也會回饋我的感受,「原來你是這樣感覺的啊!我感覺好驚訝,不過媽媽好像有時候也會這樣說耶,為什麼你會願意繼續跟我聊天呢?」
琪琪歪著頭想了想,「因為你平常還會跟我聊天啊,每天問我有什麼開心的事?有什麼想分享的事?你的感覺怎麼樣?我有很多機會可以了解你啊!」
分享感覺,而且是真實感覺,比起說教,來的有用多了。
很多爸媽會問我「分享感覺,我會啊!例如我感覺你根本沒有想認真念書,可是孩子還是不理我啊!」甚至,親子形同陌路、水火不容。
為什麼一樣是分享感覺,會有截然不同的結果?到底該怎麼樣,才能好好分享感覺?我認為,想透過「分享感覺」來拉近親子距離,有三個溝通公式可以參考:
1. 從「我感覺+情緒」開始,找回溝通主控權:
沒有意義的閒聊,讓人沒有記憶點,把想分享的事實用「我感覺+情緒」當開頭,就可以為事實帶入意義。例如:我感覺很生氣、我感覺很不舒服、我感覺很緊張、我感覺很幸福、我感覺很煩躁、我感覺很不安….
記得,表達感覺的時候必須盡量誠實,才能讓對方知道我們的感受,找回溝通的主控權;這個過程,也可以幫助親子更精確認識自己的感受。
【延伸閱讀】為什麼家人一兩句話就可以惹怒你?小心!總是逃避心靈的痛,終究成為身體的痛
2. 在「我感覺+情緒」之後,加入事實陳述,為事實賦予意義:
每個人的感覺都不同,你覺得開心的事,對方可能覺得很惱怒,但為了釐清造成感覺的來源,可以善用「我感覺+情緒+因為(事實陳述)」的溝通公式。例如:我感覺很快樂,因為你的考試成績進步了;我感覺很不安,因為下周要考試但我不知道你準備好了嗎?
記得,這個階段的分享感覺溝通公式,只可以分享「事實的陳述」,而不是「控訴」。
例如,同樣是擔心孩子沒有準備好考試內容,如果改成「我感覺很不安,因為你每次考試都不好好準備!」孩子一定一秒翻桌,親子關係劣化。
【延伸閱讀】父母該鼓勵孩子成為完美小孩嗎?《哆啦A夢:大雄與天空的理想鄉》親子觀影五個重點
3. 尊重對方表達感覺的權利,不在關係中受委屈
感覺是很主觀的,即便是一家人,因為工作、學習、交友圈的不同,都會形塑出不同的社會價值、人生經歷,也會對同一件事有不同的感覺。請記得「我的感覺」和「你的感覺」都一樣重要,尤其親子間千萬要留意對等的感覺表達機會,尊重對方表達感覺的權利,讓對方知道「我重視你的感覺」,才不會在關係中受到委屈。
可以使用的溝通公式是「原來你的感覺是,聽完以後我感覺….」
親子間透過前兩個「分享感覺」溝通公式,再套用第三個溝通公式,不斷發現彼此新的需求,嘗試解決和放下過往不滿,讓親子關係更緊密。
《史丹佛人際動力學》一書整理出史丹佛大學半世紀以來,最熱門的傳奇課程重點,揭示了「好關係從真情流露開始」的真諦,只要根據事實陳述,你可以對所有人說任何事,在問題演變成重大衝突前先提出來,會比處理重大衝突簡單得多。
比起不斷空泛的說我愛你,良好的親子關係可以從「願意分享感覺」開始,我們都可以保有真我、展現脆弱、不安、互相理解,越分享感覺,親子感情越好。
【延伸閱讀】從「講幾次了還不會」到「這一次比上次好」 父母只引導不指導,幫孩子學會肯定自己
=
更多第一手訊息不漏接,請按讚追蹤
🎯個人網站:小記者所見所聞
🎯粉絲專頁:失敗要趁早-張念慈
🎯IG追蹤:fail.early
🎯Youtube頻道:失敗要趁早-張念慈
🎯Podcast:失敗學。學失敗
喜歡這篇文章嗎?歡迎贊助作者,好內容值得更多人支持。
贊助說明
為了鼓勵作者持續創作更好的內容,會員可以使用「贊助」功能實質回饋給喜愛的作者。可將您認為適合的點數贈送給作者,一旦使用贊助點數即不得撤銷,單筆贊助最低點數為30點,最高點數沒有上限。
U 利點數 1 點 = NTD 1 元。
您當前剩餘 U 利點數:0點;前往購買點數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