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01 10:01
潮健康
用了髮膜狂冒頭皮屑?髮膜等於潤髮乳?三大護髮品功能差異一次看懂

夏季氣溫升高、濕氣攀升,讓許多人感受到髮絲變得乾燥、毛躁、打結難梳理。髮膜作為修護型產品也因此成為保養新寵。不過,你知道嗎?若髮膜使用方式錯誤,反而可能對頭皮造成負擔,甚至增加出油、搔癢等風險。
頭皮悶塞、髮根鬆動、掉屑?3大錯誤髮膜用法你中了幾項?本文將帶你認識髮膜的正確用法、常見誤區與選品建議,幫助你避開保養陷阱,從髮絲到頭皮都能健康又清爽!

為什麼夏季更需要注重髮絲與頭皮保養?
根據中央氣象局數據,台灣春夏季節平均濕度超過 80%,紫外線強度屢創新高,讓頭皮與髮絲面臨雙重壓力:
- 頭皮油脂分泌旺盛,容易產生異味與悶熱感
- 髮絲受紫外線、吹風與造型熱源影響,水分蒸散加速
- 洗頭次數增加,若搭配成分過強洗劑,恐導致水油失衡
此時若將「高油脂、高濃度」設計的髮膜誤用於頭皮,不僅無法養髮,還可能堵塞毛孔、誘發敏感反應。

髮膜和潤髮乳一樣嗎?三大護髮品功能差異一次看懂
不少市售髮膜產品強調「香氣濃郁」、「使用後滑順如絲」,但專家提醒,消費者容易忽略這類產品對頭皮可能帶來的負擔。某些厚重配方可能導致油脂殘留於頭皮,反而讓保養變成隱形風險。
以下是常見護髮產品的功能區別:
- 潤髮乳
- 功能定位:表面柔順、減少糾結
- 使用時機:每次洗髮後
- 停留時間:30秒~1分鐘
- 護髮素
- 功能定位:修護毛鱗片、預防乾澀
- 使用時機:一週數次
- 停留時間:1~3分鐘
- 髮膜
- 功能定位:深層修護、高效補水油
- 使用時機:每週1~2次
- 停留時間:5~10分鐘
髮膜為高濃度修護品,僅適合塗於「髮中與髮尾」,絕對不建議接觸頭皮!
專家觀點:為什麼髮膜不能塗在頭皮上?
擁有多年髮質照護經驗的私域圈健康管理師張恆恩指出:
「髮膜的油脂濃度與分子設計,是為了深入修護髮絲結構,若誤塗在頭皮,可能導致毛孔堵塞、油脂堆積,進一步引發毛囊炎、脂漏性皮膚炎或搔癢脫屑等頭皮問題。」
錯誤使用髮膜可能造成
- 頭皮悶塞、異味加重
- 洗後更油、出現紅腫搔癢
- 髮根鬆動、掉髮感加劇
髮膜正確使用3原則
- 塗抹範圍:髮中至髮尾,避開頭皮與髮根
- 使用頻率:建議每週 1~2 次即可
- 使用時機:洗髮後、半乾狀態塗抹,效果更佳
青少年與油性頭皮族群使用風險更高!
張恆恩提醒,以下族群使用髮膜時應更審慎:
- 青春期(國中、高中生)
- 出油量高、有異味或頭皮屑者
- 曾有脂漏性皮膚炎、敏感性頭皮病史者
若仍想使用髮膜,可選擇「輕質、低油配方」,並遵循正確使用方式。
洗髮產品如何搭配髮膜更安心?
即使選對髮膜,若洗髮產品成分不溫和,也可能干擾頭皮平衡。建議選擇:
- 胺基酸系溫和清潔劑
- 草本來源成分(如牛蒡、洋甘菊)
- 無矽靈設計、pH值弱酸(5.5–6.5)
這類產品可協助去除油脂與殘留,同時不傷皮脂膜,為髮膜發揮修護力提供穩定基礎。
市場趨勢參考|洗護產品選擇方向
台灣本土品牌洗髮精推出賦活控油髮浴,訴求以草本潔淨、胺基酸清潔成分、無矽靈設計,適合染燙後或頭皮出油族群搭配髮膜交替使用,有助減少頭皮堵塞風險。建議產品可與日常洗護交替使用,避免單一配方依賴性與適應疲乏。髮膜是強效修護品,關鍵是「用對位置、用對頻率、搭配正確洗護」,才能讓保養事半功倍。
養護關鍵回顧
- 髮膜用在髮絲,不塗頭皮
- 頭皮出現悶塞、紅腫,應立即停用
- 洗髮產品與髮膜需搭配適性,才不白做功
- 髮膜不是「越香越好、越滑越有效」
- 出現頭皮異常,請諮詢專業皮膚科醫師
本文為一般性美髮保養資訊,非醫療建議。實際狀況請依皮膚科醫師與專業髮型設計師意見進行處理。
參考資料來源:
台灣皮膚科醫學會:https://www.derma.org.tw
衛福部健康九九:https://health99.hpa.gov.tw
American Academy of Dermatology (AAD):https://www.aad.org
延伸閱讀:
頭髮「越洗越油」? 竟與洗髮精成分大有關聯! 專家:3件事別做
燙髮後頭髮變得又乾又毛躁?專家曝燙髮保養三關鍵,從髮根養出柔順感
原文出處:髮膜越用髮質越差? 3大錯誤使用方式,恐讓頭髮狂打結、頭皮屑掉滿地
「女子漾」愛自己的每個樣子! 【女子漾】最棒的美食旅遊、美妝穿搭、娛樂話題、運動健康、情慾愛情分享,都在女子漾!
快點來加入成為創作者!https://woman.udn.com
YT:女子漾https://www.youtube.com/@udngpower
Fb:https://www.facebook.com/udnGpower
IG:https://www.instagram.com/udnGpow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