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3-20 12:28
梅洛琳
叛逆,是成長的過程!父母該如何面對青春期的孩子?
許多父母在面對進入青春期的孩子時,不免都覺得孩子們「叛逆」了。認為孩子們長大了,不聽自己的話,不管父母說什麼,孩子們都不聽話。
是的,孩子是不聽父母的話了,但,這真的代表叛逆嗎?
「叛逆」這個詞彙向來帶有負面的意思,從教育部國語辭典來看,「叛逆」指得是背叛、不順從。也的確在孩子的叛逆期中,父母常常覺得孩子違背了自己的意思,但,如果擺脫親子的關係,從旁人的角度來看,這些叛逆,真的都讓人頭大嗎?
孩子的第一次叛逆,約從兩歲半到三歲開始,這時候,天冷時,叫他多穿件衣服,他可能會說不要;叫他該吃飯,他也說不要。父母所說的話,全都被否決,孩子「叛逆」了。這是他們懂得自己要什麼,也可以視為他們已經想要有自己的意見、主張了。
再大一點的叛逆,同時也最讓人頭痛的,就是青少年時期的叛逆了。
這時候,叫他們早點回家,偏偏九點、十點才回來;叫他們去學校時好好上課,卻偏偏開始化妝打扮,或是穿耳洞。這時候的孩子,嘴巴上就說跟你說好,表現出來的行為卻完全不是那麼一回事,開始陽奉陰違,不免讓人頭痛。陽奉陰違還算是比較溫和的叛逆,如果因為這些行為而導致親子之間的衝突,就怪罪孩子進入叛逆期。不再順著父母的意思,不再將父母的話視為聖旨,不聽話開始罪大惡極,家長也開始頭疼。
而這些行為,如果跳脫「家長」的這個角色,來看青少年的行為,所謂的「叛逆」,只是成長的一個過程。像是夜歸,可以試著去了解他們為什麼這麼晚回來?開始裝扮可能是為了吸引異性注意。不妨試著想想,在我們年輕的時候,是不是也有這種行為過?而那時候的我們究竟在想什麼?現在的孩子又為什麼要有這些行為舉止?先去探討成因。
這時,再回到家長的身分,去「提醒」他們注意安全,而不是一昧的「禁止」。
我們所表露出來的可以是「關心」,而不必「否定」。在他們面對事情時,提醒他們該注意的事項,而不是因為害怕他們犯下錯誤,就一昧的禁止或否認。說真的,有時候我們只是為了讓自己安心罷了。如果能從旁人的角度看待孩子現在的所作所為是否正當,那些擔憂或許可以慢慢的化解。
不聽話可以視為成長的表現,但我自己認為,那離「叛逆」仍然有一大段的距離。像我自己的孩子,自然不可能要求他們大大小小的事情,都照著我所有的話去做,我所能要求的,只是讓他們明白,要做任何事情都沒問題,但是,一要注意安全;二要不能違法;三不能違背道理。
而這當中,「道理」最難教,只好以大方向來教導,像是尊重不同的意見、不要傷害他人、不要吸毒等。
家有不聽話的少年,並不代表就有叛逆的青少年。如果早就明白這時候的青少年會有自己的意見,只要沒有違背大原則,又不傷害人,又何妨讓他們展露自我?隔壁的鄰居也可能不聽你的話,為什麼鄰居不聽你的話,你並不會如此在意,小孩不聽話就氣得要死?
或許有時候他們的決定,在過來人的我們看來,結局會有點糟糕,可以提醒,也不妨讓他們嚐試、體會一下。即便因為沒有聽從家長的話,而達不到預想的結果,那又何妨,父母仍然是父母,親子仍然是親子,不論成功或失敗,都有我們的陪伴。不會因為他考了第一名才是我們的小孩,考了最後一名就不是了。也是因為家有青少年,讓我覺得所謂「叛逆」這一回事,是父母怎麼看待孩子吧?如果家長因為孩子的不順從而否定他,那才是破壞親子關係的元兇,能夠接納這些不聽話,就沒有叛逆可言。
再說了,孩子有自己的意見,懂得掌控自己的生活步調,知道怎麼過活,那些擔憂也可以減少。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孩子永遠是另外一個人,跟孩子的關係可以親暱,但孩子不是所有物。我們在社會上的人際關係都需要經營,親子也是,而這一點,我想,永遠需要學習。
再者,說不定在我們將孩子視為叛逆的同時,我們在他們的眼裡只是個食古不化,難以說清楚的老古板呢!
喜歡這篇文章嗎?歡迎贊助作者,好內容值得更多人支持。
贊助說明
為了鼓勵作者持續創作更好的內容,會員可以使用「贊助」功能實質回饋給喜愛的作者。可將您認為適合的點數贈送給作者,一旦使用贊助點數即不得撤銷,單筆贊助最低點數為30點,最高點數沒有上限。
U 利點數 1 點 = NTD 1 元。
您當前剩餘 U 利點數:0點;前往購買點數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