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1-16 08:30
潮健康
「太會忍痛」小心釀成「慢性疼痛」! 焦慮、高敏感族群更易慢性疼痛? 痛多久該求診疼痛科醫師?
「太會忍痛」不僅對健康毫無益處,甚至容易釀成「慢性疼痛」,嚴重影響生活作息?新光吳火獅紀念醫院疼痛治療中心黃鈺涵醫師受訪表示,國人處理疼痛的習慣,大多先吃止痛藥為主、或是乾脆直接忍痛而不肯就醫。長期下來若導致慢性疼痛且無法緩解,便需要疼痛科醫師加以介入。
潮健康/林昱彣
「太會忍痛」不僅對健康毫無益處,甚至容易釀成「慢性疼痛」,嚴重影響生活作息?新光吳火獅紀念醫院疼痛治療中心黃鈺涵醫師受訪表示,國人處理疼痛的習慣,大多先吃止痛藥為主、或是乾脆直接忍痛而不肯就醫。長期下來若導致慢性疼痛且無法緩解,便需要疼痛科醫師加以介入。
什麼是「慢性疼痛」? 帶狀疱疹「神經痛」風吹就痛?
根據國際疼痛研究學會(IASP)公布資料 ,《國際疾病分類》中常見的慢性疼痛,有癌症相關疼痛、神經性疼痛、繼發性內臟疼痛、創傷後和手術後疼痛、口腔面部疼痛與慢性繼發性肌肉骨骼疼痛,上述病症被概括為「慢性繼發性疼痛」,其中「帶狀疱疹」造成的疱疹後神經性疼痛,往往讓患者痛不欲生。
黃鈺涵醫師指出,帶狀疱疹病人罹患疱疹後的機率約10%左右,但隨著患者年紀漸長,60-75歲的帶狀疱疹患者,約有一半以上會有帶狀疱疹後神經痛問題。若患者能夠及早就醫、服用7-10天的抗病毒藥物,能有效使疼痛感受減緩。唯患者若從事需要高專注度工作、或疼痛感難以忍受,則可考慮低侵入性的「神經阻斷術」,通常也能帶來不錯的減痛效果。
「不過,也有遇過帶狀疱疹的病人,神經疼痛已經痛了10年,甚至到『風吹就會痛』的程度才肯就醫!」帶狀皰疹病毒容易影響中樞神經,使其變得敏感化並導致神經傳導迴路異常,造成患者受到微小的刺激如風吹、肢體碰觸,都會帶來如同電擊、火燒般的劇烈疼痛,帶給患者極大的困擾。
罹患帶狀疱疹後,需要注意仍會有復發的風險存在?黃鈺涵醫師提醒,帶狀疱疹三年內復發率為1%;病程進展至五、六年後則會上升至7%。而目前防治帶狀疱疹的有效措施,是施打「帶狀疱疹」疫苗;有助於患者施打後減少一半的再復發、與降低67%疱疹後神經痛進展成慢性疼痛的風險。
癌症疼痛問題只能打嗎啡? 嚴重副作用恐增患者、家屬負擔
除了神經疼痛問題,腫瘤生長造成周圍組織壓迫,往往也導致癌症患者的不適與疼痛。 黃鈺涵醫師說明,癌症造成的疼痛大致有三,首先,腫瘤的生長會破壞周邊組織與臟器,引起程度不一的急性或慢性疼痛,取決於腫瘤生長的具體情況;第二,癌症治療如化療、放療或手術治療,都可能帶來不同程度的疼痛;最後,患者本身可能就有疼痛的問題,癌症的出現會使疼痛加劇。
「如果癌細胞遠端轉移至骨骼,採取手術的效果有限,只能考慮以放射治療或骨水泥手術加以減痛。」黃鈺涵醫師表示,過往對於癌症疼痛治療方面,多為注射嗎啡類止痛藥,但嗎啡可能導致嚴重副作用如便秘、意識不清等,影響患者生活品質之餘,也增加患者家屬的照護負擔。
黃鈺涵指出,目前針對癌症疼痛治療,可以考慮採取「神經阻斷術」與「神經破壞術」,前者為藥物注射;後者則是透過90度高溫或化學藥劑破壞感覺神經,兩者皆能使神經失去正常活性,以達到阻斷神經訊號的目的。
慢性疼痛難治是因國人「太能忍痛」? 醫揭背後2大原因
黃鈺涵醫師說明,對於慢性疼痛病人的病況評估,初步會透過「疼痛指數量表」做釐清,1-3等級為輕度疼痛、4-6為中度,7-10則是重度疼痛,需要疼痛科醫師介入。例如膽囊或闌尾切除手術後的疼痛、疱疹後神經痛,或是女性分娩造成的疼痛,皆屬於重度疼痛的範疇。
慢性疼痛難以及早治療的原因,是因為國人「太能忍痛」?黃鈺涵醫師說明,未經緩解的疼痛容易持續刺激痛覺傳導神經,將異常訊號不斷傳輸至脊髓與大腦,在相對應腦區產生過度反應,導致中樞神經敏感化。此時再介入治療,效果往往比急性疼痛發作時還要更差。
「台灣人習慣忍痛的原因大致有二:其一是亞洲人壓抑、忍耐的民族性使然;其二則是止痛藥取得方便,診間不少患者自己去藥局買止痛藥吃,覺得疼痛緩解了就不當一回事。事實上只吃止痛藥往往只能『治標』,如果沒有看醫生找到疼痛的根本原因,慢性疼痛問題會變得更難好!」
焦慮、高敏感族群更容易慢性疼痛? 痛多久就該求診疼痛科醫師?
雪上加霜的是,容易焦慮緊張、高敏感的人群,容易因為交感神經過度刺激引起慢性疼痛。這類人的慢性疼痛容易影響睡眠品質、引起失眠,進而導致心情低落,甚而引起憂鬱症、焦慮症,「患者因容易焦慮、難以入睡,可能逕自服用安眠藥物幫助入睡,在這種情況下就要擔心他們的藥物或酒精濫用問題。」
如果自覺疼痛感遲遲未獲緩解,就該透過疼痛科介入治療?黃鈺涵建議,如果特定部位出現疼痛、且超過3個月以上未緩解;或採取保守治療如藥物、復健治療、物理治療(如熱敷、電療)、中醫針灸等一個月後疼痛仍未好轉,應立即前往疼痛科釐清病情。
「現代人生活步調較快,如果覺得自己病情進步緩慢,或者需要有馬上工作或旅遊等急迫性需求,都可以與醫師討論適合自己的療程,早日擺脫慢性疼痛的陰霾!」
原文出處: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