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腹好凸?皮膚鬆垮沒光澤?教你養好脾氣 這樣吃找回清瘦體態

聯合新聞網 積木文化

瘦弱是脾氣過弱的結果、

肥胖也是脾氣衰退的外現

圖文來源:積木文化《養氣經絡瑜伽》/葉鳳凰 著

人類要維持身體能量不墜,得依靠食物補給,因為食物所供給的各種精微物質能促進人體生長和發育,還能幫助修補體內組織可能受到的虧損,當然也是免疫力的來源,但這些帶有滋養成分的物質要能順利被人體所使用,得依賴脾胃氣的正常轉化,這些作用才能實現。

轉化、堆積、滋養、排動是身體脾胃運作的流程。食物先來到胃部,胃氣正常升降,讓食物轉化成糜狀;進一步分解得到的精微物質,再轉由脾氣進行分配、儲存,有一部分輸送到全身,形成了身體或四肢行動的能量,另外轉化為廢物的部分,就下送到腸子。看似正常不過的由上而下流動模式,卻可能因胃氣不足,導致食物停留在胃部時間過長,或是形成堵塞,引起反向而行的胃食道逆流,或是因脾氣不足,無法順利轉化水分和食物,讓多餘的水分、濕氣和廢物的輸送與代謝出現停滯,腹部因此出現發脹,或是身體、四肢莫名水腫,排便也跟著失序。

這樣說來,脾其實掌控了全身運作的能量,因此它是人能量轉化的關鍵,難怪脾胃氣一旦失序,身心容易感到困倦,不管是在玩樂放鬆或是拼搏工作時,體力總是比不上他人,而且脾氣的下陷,也改變了肌肉外現於體表的樣貌,精微物質來不及補充,使臉部、身體、手腳的肌肉逐步流失,讓整個人看起來身形顯得瘦弱,皮膚肌肉鬆垮,體態也顯得略駝,外表看起來比別人大了好幾歲。

不過脾氣虛弱,也可能有另一種反向的體態發展──可以從這位學生的狀態窺見。

初接這堂瑜伽課時,剛好練習的場地被換到較小的教室進行,還不到二十坪的空間,硬生生塞進了大約30 個學生,瑜伽墊毫無空隙的並排著。我一眼就看見這位學生,小小的臉蛋卻搭配著不符合比例的身軀,序列行進時,她後仰的深度令人咋舌,前彎時也輕輕鬆鬆呈現了對折的樣態。下課後,她跑來跟我寒暄,近距離的觀察,我看不到她身上有任何結實的肌群,鬆垮的身體和粗軟的手臂,腿部反而顯得略小,如此的身形是非常標準的脾氣虛弱、痰濕滿載。

脾氣負責了身體水分的運化,首先將食物轉化後的水分輸送到肺,同時也將多餘的水分,往下送至腎,好進行排出的工作,一旦脾氣偏弱,體內水分的輸送步調會被打亂,在我們毫無知悉的狀態下,逐漸轉化成身體的痰濕,就像是水管中的沉積物般,而且沉積一旦在體內成形,痰濕黏滯且頑固的特性,就會形塑出身上層層堆積的脂肪,下垂鬆垮的身體就出現了。難怪上課時,她因濕氣不斷往外送出,總是揮汗如雨。不過隨著練習時間加長,她的身體好像水被擰出般,明顯的消瘦下來,顯現了脾氣能量回升的作用。

圖文來源:積木文化《養氣經絡瑜伽》/葉鳳凰 著

脾氣如何表現在身體部位上

脾胃最主要的作用是幫助身體內在的升清和降濁。簡單來說就是身體內部物質轉化和移動的程序,像是水力、煤氣可以生成電能,不同肥料的澆灌能夠強化植物的莖葉,或是幫助果實和種子成長,人依賴著物質的補給,生命活動的強度才能維持,脾胃因而被稱為「倉稟之官」。

脾胃氣充足時,物質能量的轉化會先表現於外在的肌肉上,軟Q 又有彈性,肌肉力量不虞匱乏,四肢也是粗細適中。而脾氣與血液的運化也有密切關係,正常的血液循環能創造出好臉色,皮膚自然擁有粉潤透亮的光澤,以五行來說,土的能量能幫助金的生成,也就是說正常的脾氣可以挹注肺氣的運行,呼吸道的水分能順利進行輸送和代謝,鼻子當然不容易出現過敏。

但如果脾氣不足,水分的輸布出現失常,因此在早上剛睡醒時,臉部總莫名的水腫,而且水腫消退相對的慢。水分和濕氣也可能積聚於腹部,造成經常腹瀉和腹脹。種種內在混亂讓人身體感到沉重,總是無精打采,工作和生活也會陷入水分混亂的輪迴裡。

臉色───食用黃色食物能養護脾氣,例如南瓜、地瓜等,因此脾氣過弱的人,臉色也會偏向萎黃,不過也可能因血液不足,出現毫無亮光的蒼白感。

嘴唇───嘴唇的皮膚較薄,充滿了微血管,所以脾氣很容易顯現在嘴唇上。脾氣不足的人,嘴唇顏色為淺粉色,而因其周圍走的是胃氣,外圈可能呈現淺白色。

眼睛───脾如果有濕氣,眼睛下方可能會有眼泡,皮膚也會有塌陷感,看起來似乎永遠睡不飽。

胃───胃氣有降濁的作用,當氣行無法順利推動消化速度,胃突就很難避免了。

腹部───腹部是脾氣轉動的部位。脾氣不足,小腹容易因發脹而形成微突的外貌。

肌肉───脾主管了肌肉的狀態。一旦脾虛,不管是胖或瘦,肌肉都會軟塌。

四肢───手腳與身體比例相較,顯得細、長,肌肉感覺鬆垮。

生活中不好的習慣會讓脾氣下陷

人們在長時間蜷縮後,會自然而然的想將手腳用力往外推展,伸伸懶腰,這個動作其實是內在的自發調整。所謂的「動可升陽」,是因為身體的一舉一動都得依賴肌肉的收縮和伸展才能完成,而且這種收縮的力道,還刺激了末梢血液的回流,因此延展如同接受到陽光的能量,可以讓人精神感到振奮。但如果整天久坐工作,下班後還要繼續坐著滑手機,肌肉將會逐漸變得無力,掌控肌肉狀態的脾氣就容易受到傷害,下陷的能量也會逐漸影響到消化代謝的效率,脾胃轉弱後,肌肉變得更加鬆垮,整個人看起來會頓時老了好多。

而人的脾胃有著陰和陽不同特性,脾氣喜歡在屬於陰面的燥環境下工作,胃反而要活躍於濕的狀態。若總是愛吃油炸的食物,容易破壞胃氣的運作模式,導致胃脹、胃食道逆流,或是極偏

愛冰飲,造成臟腑溫度下降,減低了腐熟食物的效能,抑或者經常貪食,為了吃而吃,都會讓脾過濕而降低脾氣運化的功能。因此進食的種類應該要盡量達到均衡,否則脾胃失去原有陰陽制衡的

型態,導致脾氣下陷,小腹就相對的明顯。

體會脾氣能量的導引

脾胃氣的察覺相較於腎氣來得容易許多,因為脾胃氣擁有轉化物質的能力,物質的入和出也依循實際路徑,且每天不斷的運行著,一旦路徑因某些瘀滯而妨礙了通暢度,氣滯帶出的不好產物就會跟著變多,像是嗝氣或放屁等。人胃氣的運動方向是向下走的,所以食物本該在消化代謝後繼續往下傳動,如果經常在吃飽後,出現嗝氣的現象,代表胃氣是逆行而上,脾氣的氣循環是向上的,但如果經常感到腹脹,還不停放屁,顯示脾氣升清的功能並沒有被完全發揮。我們日常生活中的自然排氣,其實也可以是一種觀察脾胃能量的角度,人體就是一個如此奇妙的能量體。我們不妨用瑜伽中簡易風箱式,來實際感受氣在體內有趣的流動方向。將手心貼敷於肚臍的任脈神闕穴上,開始進入脾氣的導引。

圖文來源:積木文化《養氣經絡瑜伽》/葉鳳凰 著

黃色食材⸺_ 有助於脾氣的補養

脾胃分屬陰和陽,食物的溫度是影響脾胃能否正常運作的重要關鍵。例如一早醒來時,脾胃經過整晚的休息,需要溫熱的食物來啟動胃氣,而糜粥正符合了脾胃的需求。所謂的糜就是將米煮到濃稠的樣子,當米熬煮到糜的狀態,表層會出現黏稠的白色物質,而這層米油很能滋養脾胃,因此生病發燒時,我們也用喝粥來強化身體的能量。另外,黃色食材的養分是走向脾胃的,例如南瓜、木瓜或馬鈴薯等,我們可以將南瓜蒸熟後,加些水,用果汁機打成泥狀,再加入少許鹽,煮成南瓜湯,這也是養脾氣的好方法。

本文摘自:《養氣經絡瑜伽──運用經絡的氣行導引、認識五臟的養護方法,提升生命能量》,葉鳳凰著,積木文化出版

瑜伽 南瓜 皮膚 生活 發燒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