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飲食補充【EROM益人生食】-超過60種特選天然植物混合配方,補充人體所需營養。尤其適合外食族,全方位營養一次滿足。

2025-01-22 10:08

之前看過報導,建議人體一天要攝取三十種以上原型食物,

但我相信這對於一般人而言,難度實在太高。

更何況像我們這種外食族,

有吃到原型食物,就要偷笑了。

分享EROM益人生食

它是以原生食材,提供人體所需營養,快速補充我們身體欠缺的,

高效的能量來源,營養又便利。

EROM益人生食2.0 內容物介紹

EROM益人生食2.0是用盒裝,一盒30包,

一天吃一包的話,一盒剛好就一個月份。

比起其它營養補充品,它的重量還蠻紮實。

裡面是超過60種特選天然植物的混合配方,60種實在太多,

我就挑其中幾種,大家都知道而且是很重要的食物。

像是薑黃、綠茶、花椰菜、葡萄皮、牛蒡、蘋果、大蒜、丹參...等等,

這些都是很有營養價值,平常又不一定常吃的。

比如牛蒡、薑黃,一般人比較少會選擇這種原型食物,

通常都是直接從保健品中取得。

益人生食以冷凍乾燥處理方式,保留原食材的天然,

讓營養成份損失降到最少。

沒有其它化學添加、防腐劑,

安心安全地吃到食物的多種營養。

EROM益人生食2.0 食用方法

食用方式跟沖泡式飲品一樣,加入溫水或涼一點的水,

反正只要不是熱水就好,40度以下以及冰飲都合適,

攪拌均勻後即可直接飲用。

比例大概就是一包生食,配200ml的水。

老實說若只單配水,對我來講味道較重。

大家應該會好奇是什麼味道,

近年來很夯的綠拿鐵,不知道有沒有人喝過?

綠拿鐵也是一種健康飲品,

不要聽到拿鐵兩個字,便以為是咖啡或牛奶這類的東西,

它是用蔬菜、水果、蛋白質等所組成的天然健康飲品。

益人生食就是有點類似這樣的味道,

不難喝,但就是把蔬果、穀類全部濃縮在一起的感覺。

如果你跟我一樣,本身對於果菜汁這類飲品沒有興趣的人,

建議可以加在其它食物裡面,反而意外讓本來食物提昇出層次,又能補充到營養。

益人生食豆漿

像我每天喝一杯無糖溫豆漿,剛剛好可以加進豆漿裡。

多了益人生食的豆漿,

喝起來有種麥片穀物味,出乎意料還蠻搭的。

這是我比較喜歡的食用方法,大家可以自由添加在習慣的飲品中。

益人生食沙拉

除了喝的,也可灑在食材上,最常見的就是沙拉。

由於沙拉通常都會跟醬汁一起吃,

直接加進醬汁,是另一種風味。

若是不想熱量太高,將益人生食灑在蔬菜上,可以取代醬汁,

特別推薦給重視體態管理的人。

益人生食優格

搭配優格也很可以喔!

像我很喜歡吃零食,偶爾想來一點甜品點心。

加了益人生食,

滿足了味覺的酸甜滋味,又能兼顧營養。

EROM益人生食2.0 推薦原因

當初會對益人生食有印象,就是被他們這句『生食一分鐘,營養六十種』口號所吸引。

生為外食、速食與偏食一族,

只要有機會可以補充缺乏的營養, 一定都不能放過。

成份豐富,安全也有,再來就是便利性。

一天一包,好攜帶好拿取。

各個年齡層都適用,連小孩子也能吃喔!

加進任何小孩喜歡的食物中,輕鬆增添營養。

生食都是植物性營養素,吃素的族群可以享用。

不過裡面有韭菜及大蒜,若是全素者,要稍微注意一下。

像我媽媽本身是全素,很可惜就不能吃,

不然很推薦過年過節,買這個送長輩喔!

EROM益人生食2.0 相關資訊

吃是最直接影響身體的方式,

現代人吃得精緻,卻很少吃到對的東西,

透過自然的飲食方法,讓益人生食,一起幫助身體管理健康吧!

 益人生食官方網站:

https://www.eromcn.com/products/erom2

熱門文章

逾半數不到2萬!退休金想月領4萬?勞保局「3達標」公開:公式、門檻與實算一次懂

往下滑看更多精彩文章
逾半數不到2萬!退休金想月領4萬?勞保局「3達標」公開:公式、門檻與實算一次懂

逾半數不到2萬!退休金想月領4萬?勞保局「3達標」公開:公式、門檻與實算一次懂

2025-08-29 09:53
逾半數不到2萬!退休金想月領4萬?勞保局「3達標」公開:公式、門檻與實算一次懂。女子漾AI製圖
逾半數不到2萬!退休金想月領4萬?勞保局「3達標」公開:公式、門檻與實算一次懂。女子漾AI製圖

小林今年24歲,在一家電子公司上班。他常笑說:「我的夢想,就是老了以後每個月能靠勞保年金領到4萬元,日子再怎麼省也過得安心。」

有一天,他去參加公司辦的理財講座,講師拿出勞保局的統計數字,告訴大家一個殘酷現實:「全台有超過六成退休勞工,每月領不到2萬元,平均只拿到1萬8 多。真正能領到4萬元以上的,只有千分之一不到!」小林聽了大吃一驚,心想:「那我不是離目標超遠?」

退休後每月靠勞保年金過生活,是許多勞工關心的議題。然而根據勞保局統計,多數勞工退休後每月領取金額有限,若想月領超過4萬元,其實並非不可能,但必須掌握「3大關鍵」

理財、財務示意圖。圖片來源:Canva
理財、財務示意圖。圖片來源:Canva

逾半數勞工退休金不足2萬元

勞保局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底,逾187萬人領取老年年金,平均月領19,344元;月領2萬元以下約100.4萬人(約 53%)。近一步分析投保年資,平均投保年資29.9年,30~34年達50萬8705人最多,而平均投保薪資則為38,022元,投保薪資4萬元以上申請件數達106萬2,610人,占總件數56.8%。

理財、財務示意圖。圖片來源:Canva
理財、財務示意圖。圖片來源:Canva

根據主計總處2023年資料,台北市平均每人月消費支出達34,014元,為各縣市最多,再來是新竹市,達31,211元,第三名為新竹縣,達29,578;生活成本最便宜的是南投縣,要18,650元。數據顯示,如果光靠退休金過活,許多勞工退休金根本不足以維持生活所需

理財、財務示意圖。圖片來源:Canva
理財、財務示意圖。圖片來源:Canva

勞保老年年金領多少怎算?「年金王」月領近5萬元

勞保老年年金採擇優給付,公式如下:

1.平均月投保薪資 × 年資 × 0.775% + 3,000 元

2.平均月投保薪資 × 年資 × 1.55%

※ 展延老年年金給付:每延後1年,依計算之給付金額增給4%,最多增給20%。

※ 減給老年年金給付:最多提前5年,每提前1年,依計算之給付金額減給4%,最多減給20%。

※ 「平均月投保薪資」按被保險人加保期間最高60個月之月投保薪資平均計算;參加保險未滿5年者,按其實際投保年資之平均月投保薪資計算。

多數人以第2種為主,因為在近年薪資水準下較有利。

退休後想月領4萬元勞保年金?「3達標」一次看懂。圖片來源:勞保局
退休後想月領4萬元勞保年金?「3達標」一次看懂。圖片來源:勞保局

目標4萬的「實作試算」:用同一套公式算給你看

以下直接用第2種計算方式(平均投保薪資 × 年資 × 1.55%)演算,方便衡量門檻高低:

情境A|平均月投保薪資 45,800 元(目前常見最高級距)、年資 50 年、展延 +20%

▪先算未展延:45,800 × 50 × 1.55% = 35,485 元/月

▪再加展延 20%:35,485 × 1.2 = 42,582 元/月 → 達標 4 萬元

情境B|平均月投保薪資 40,000 元、年資 50 年、展延 +20%

▪未展延:40,000 × 50 × 1.55% = 31,000 元/月

▪加 20%:31,000 × 1.2 = 37,200 元/月 → 仍低於 4 萬

→ 顯示若平均投保薪資僅「約4萬」,就算年資50年且展延滿20%,仍可能未達4萬;可想辦法把平均投保薪資推近45,800 元,或是年資再拉長。

理財、財務示意圖。圖片來源:Canva
理財、財務示意圖。圖片來源:Canva

勞保局提「3大關鍵」達標

勞保局指出,若想退休後月領4萬元以上,需掌握以下三點:

1.年資長:累積勞保年資愈多,金額愈高,且年資無上限。

2.投保薪資高:計算方式採最高60個月投保薪資平均,臨退前至少維持5年高級距,可拉升平均值。薪資級距愈高,月領金額愈多。

3.延後請領:每延後一年請領,月領金額可加給4%,最多延後5年可增領20%。

勞保局提醒,老年年金給付有「月領」與「一次領」兩種方式,多數勞工選擇月領。依照試算,若月領超過6.6年以上,將比一次領更划算。

退休後想月領4萬元勞保年金?「3達標」一次看懂。圖片來源:勞保局
退休後想月領4萬元勞保年金?「3達標」一次看懂。圖片來源:勞保局

勞保局統計,目前金額最高的「勞保年金王」為一名77歲退休勞工,曾在竹科工作超過30年。他自19歲起投保勞保,累積年資達58年10個月,平均投保薪資為45,293元。由於延後至77歲才請領年金,展延加給20%,最終每月可領49,561元,恰好體現了「年資很長+投保薪資高+延後請領」三要件的威力,創下勞保年金最高紀錄。

理財、財務示意圖。圖片來源:Canva
理財、財務示意圖。圖片來源:Canva

注意投保與年資不中斷

最後,勞保局強調,勞工須確認公司是否依法加保勞保,以及投保薪資是否與實領薪資相符,避免發生「高薪低報」。若屬自營作業或無一定雇主的勞工,也可透過職業工會投保,避免年資中斷,確保未來退休金權益。

退休後想月領4萬元勞保年金?「3達標」一次看懂。圖片來源:勞保局
退休後想月領4萬元勞保年金?「3達標」一次看懂。圖片來源:勞保局

「女子漾」愛自己的每個樣子!【女子漾】最棒的美食旅遊、美妝穿搭、娛樂話題、運動健康、情慾愛情分享,都在女子漾
快點來加入成為創作者!https://woman.udn.com
YT:女子漾https://www.youtube.com/@udngpower
Fb:https://www.facebook.com/udnGpower
IG:https://www.instagram.com/udnGpower

往下滑看更多精彩文章
孩子在教室等不到老師:開學「老師荒」來了,家長這9件事請現在就做

孩子在教室等不到老師:開學「老師荒」來了,家長這9件事請現在就做

2025-08-31 08:52
孩子在教室等不到老師:開學「老師荒」來了,家長這9件事請現在就做
孩子在教室等不到老師:開學「老師荒」來了,家長這9件事請現在就做


我們的孩子快沒有老師了,你還不對老師好一點?

9/1就要開學了,原本全國大缺1429多名代理教師,就算到8/29統計為止缺額還是多達412名。

你以為是因為代課老師福利不好,所以沒人想當嗎?

錯!現在最慘的是,正式老師也徵不到!根本沒有人想當老師!

最後,願意留在教育現場堅守岡位的老師們,只能相忍為校,互相代來代去,最後累死自己。

為什麼有老師資格的人不想當老師?

1.專業領域去外面工作領更多

你以為老師鐵飯碗很吃香?老師月薪約4.7萬元,年資長一點的可達約6.2萬元,看來很不錯。 

但如果你真的很會教、專業能力很強,其實去當補教名師,或是到公司上班,股票、分紅、斜槓、投資....錢領更多。

2.規定多限制一堆

公務員身分限制多,想兼職這個不行、想做那個不行,一不小心就觸法被懲戒,根本地雷大挑戰。

還有還有,菜鳥老師通常都被凹要兼行政,明明體育專業要去管採購蓋校舍,寒暑假根本就沒了,說好的老師福利好在哪裡?

最慘的是,還不能不爽就走人,必須忍氣吞聲留下來。

3.恐龍家長和學生太多

部分家長把教育當服務業,把老師當服務生,認為自己付錢是老大,老師必須予取予求,尊嚴喪盡就從當老師開始。

恐龍學生更可怕,知道老師打不能還手、罵不能還口,PUA老師淋漓盡致,老師想糾錯就錄音錄影爆料上傳,毀滅人生依然從當老師開始。

好的,各位家長,你看到這裡,如果你家小孩長大以後,你願意讓他當老師的請舉手!

三、二、一,舉手!

嗯,如果有人舉手。我真心覺得你會有福報、上天堂。

願意當老師的人,真的都是菩薩轉世而來的。

開學後9個原則對待老師

身為家長,我們到底可以做什麼?

我想,我們至少可以做到以下9件事:

1.感謝老師願意指正提醒孩子錯誤,而不是覺得「關你屁事,你管太多」。

2.教導孩子懂得尊師重道,而不是「這是你爸付錢請來教你的老師」。

3.尊重老師休息時間,不要求老師24小時客服回應,老師領國家薪水。不是你專屬客服。

4.提醒孩子自己該完成的事,例如訂正考卷,而不是把責任丟給老師。

5.家長和老師同一陣線,小孩都會看臉色,爸媽羞辱老師,小孩絕對不會對老師好到哪裡去。

6.家長多配合老師政策,開學要洗鞋子、該帶的物品、儀容規定...不要碎碎念好麻煩。

7.多多讚美和鼓勵老師,你家孩子學會一項技能你會說好棒!老師教我們孩子人生智慧,難道不值得說一聲「謝謝老師,有你真好」?

8.把老師當夥伴,孩子的狀況隨時和老師溝通,讓老師、家長增進理解,可以互相支援。

9.感謝老師願意幫你帶孩子,你教小孩數學10分鐘就想翻臉,老師要教好幾年,人家耐心愛心真的比我們多很多。

開學倒數,希望所有家長、老師、孩子都能有最好的學習環境。

各位老師,辛苦了!謝謝你們還願意在教育崗位上,為我們的孩子付出。

=

【延伸閱讀】別再說你沒時間!她用高鐵通勤6年,考到國際證照、實力、作品全部升級

【延伸閱讀】每天睡前讀書給孩子聽,一個月後收到比「我愛你」更高級的讚美

【延伸閱讀】別再說自己不行:我用「不抱怨」活成想要的人生,也讓機會開始追著我跑

【延伸閱讀】捨不得用好東西的媽媽:不是捨不得用,是從來沒覺得自己值得用

更多第一手訊息不漏接,請按讚追蹤

🎯個人網站:小記者所見所聞

🎯粉絲專頁:失敗要趁早-張念慈

🎯IG追蹤:fail.early

🎯Youtube頻道:失敗要趁早-張念慈 

🎯Podcast:失敗學。學失敗

往下滑看更多精彩文章
台女赴日旅遊腦出血燒253萬!專業壽險顧問旅平險都「這樣買」3原則做對才有用

台女赴日旅遊腦出血燒253萬!專業壽險顧問旅平險都「這樣買」3原則做對才有用

2025-08-22 19:38
沖繩旅遊突發腦出血花253萬 一個壽險顧問的旅平險購買指南。女子漾AI製圖
沖繩旅遊突發腦出血花253萬 一個壽險顧問的旅平險購買指南。女子漾AI製圖

一名40多歲台灣女子赴沖繩旅遊時突發腦出血,開刀加上醫療專機返台,總花費高達253萬元,丈夫甚至賣錶、借錢才勉強應付。

壽險顧問「保險中肯哥」謝克群指出,這起事件再次凸顯旅遊平安險的重要性,強調投保時應把海外突發疾病與意外醫療保額拉高到至少百萬以上」、確認是否涵蓋 COVID-19,以及能附加旅行不便險就盡量附加,否則一旦遇上極端狀況,龐大費用恐讓家庭陷入財務危機。

旅遊示意圖。圖片來源:Canva
旅遊示意圖。圖片來源:Canva

謝克群全文如下:出國突發腦出血!一家人如何扛下253萬醫療費?一個壽險顧問的旅平險購買指南

▌沖繩旅遊突發腦出血!他賣錶借錢只為救妻

一名40多歲台灣女子7月赴沖繩旅遊時突發腦出血,經緊急開顱手術後,家屬為將她送回台灣治療,花費逾新台幣250萬元租用醫療專機,丈夫日前在社群媒體分享這段宛如惡夢的經歷。

先生表示,雖然拮据但仍決定想辦法送妻子回台灣治療。由於假日期間難以找到航空醫師,直到7月29日下午才成功安排醫療專機返台。

然而,日本的醫療費用約118萬元,加上醫療專機救援費用135萬元,總支出高達253萬元。為了繼續養家,黃先生不得不賣掉手錶並向老闆借錢,以維持日常生活。

這個大家矚目的事件,又再次提醒我們旅平險的重要性。

【出國突發腦出血!一家人如何扛下253萬醫療費?】一個壽險顧問的旅平險購買指南
【出國突發腦出血!一家人如何扛下253萬醫療費?】一個壽險顧問的旅平險購買指南

▌旅平險是什麼?

其實「旅平險」只是俗稱,基本上分為兩大類:

1.旅遊平安險

​ ​ ■ 保障旅途中發生意外事故造成的人身損害,例如:意外身故、失能補償、醫療費用理賠。

​ ​ ■ 通常也包含其他項目,如:食物中毒、海外突發疾病、海外急難救助等。

2.旅遊不便險

​ ​ ■ 保障旅行中可能遇到的不便事故,例如:班機延誤、行李損失、行程取消、個人責任保險等。

​⠀⠀⠀⠀

▌出國真的需要買旅平險嗎?⠀⠀⠀⠀

我的答案是:非常需要!看看上面的例子,應該不用我多說甚麼了吧

身為風險管理師,我常提醒大家要在做決策前,先思考「最嚴重、損害最大的狀況是什麼」,再評估是否能承受。如果不能,就要尋找能轉嫁風險的工具。

​⠀⠀⠀⠀

以出國旅遊來說,最嚴重的兩種狀況是:⠀⠀

📌在國外突然發生疾病

國外人生地不熟,沒有當地醫療保險,醫藥費可能相當高昂。例如:有人在美國因盲腸炎開刀,花了 2 萬多美金,將近 70 萬台幣!

​⠀⠀⠀⠀

📌在國外發生交通意外

不論自駕或搭乘交通工具,都可能遇上交通事故。我的一位保戶年輕時到澳洲打工度假,因車禍將存下來的一年積蓄全拿去支付醫藥費。

​題外話:如果選擇租車自駕,一定要把車險買到最高,否則一旦發生車禍傷到別人,後果會非常麻煩。因此,我的建議是:旅平險一定要保好保滿!

​⠀⠀⠀⠀

▌旅平險怎麼買比較好?⠀⠀⠀⠀

以下是我挑選旅平險的標準與注意事項:

✔️ 海外突發疾病 & 意外傷害醫療險的保額要足夠

​ ​ ■ 建議至少 100 萬以上。

​ ​ ■ 很多人只買 50 萬,其實太低了。

​ ​ ■ 反而「意外身故保額」不是最重要的,因為若要保障家人生活,應該考慮的是壽險。⠀⠀

✔️ 是否包含 COVID-19 肺炎保障

​ ​ ​ ■ 目前有些旅平險是不含 COVID-19。

​ ​ ​ ■ 只有少數公司有提供,建議優先選擇。⠀⠀⠀⠀

✔️ 旅行不便險能附加就盡量附加

​ ​ ■ 雖然多屬定額理賠,但遇到班機延誤、行程取消或護照遺失時,至少能減輕經濟與心理壓力。⠀⠀⠀

✔️ 15 歲以下兒童的保障不足

​ ​ ■ 目前規定 15 歲以下意外險的身故保障僅能退保費,最多只賠 69 萬喪葬費。

​ ​ ■ 導致小朋友即使買了旅平險,保額仍不足,無法有效轉嫁風險。

​ ​ ■ 希望這個制度亂象有一天能改善,讓兒童也能獲得完整保障。⠀⠀⠀

▌注意「海外急難救助」額度

國內商業保險公司有對保戶提供海外急難救助的服務,多數公司額度落在 5 萬或 10 萬美金。

​目前就我所知全球人壽、遠雄人壽、安聯人壽、台新人壽的保戶,有海外急難救助 100 萬美金額度,有這些公司保單的朋友可以記在心裡,真的發生這種極端狀況時,可以第一時間向保險公司請求海外急難的協助。⠀⠀⠀

旅平險投保重點 Check List 🧳✈️

​☑️ 海外突發疾病保額 ≥ 100 萬

👉 國外醫療費用昂貴,這是最重要保障。

☑️ 意外傷害醫療保額 ≥ 100 萬

👉 交通意外、突發受傷,避免花光積蓄。

☑️ 刷卡送的旅平險不保旅途全程

👉 大多數刷卡送的旅平險只保障「搭乘公共運輸工具期間」,也就是乘坐飛機的期間。另外若想照顧家人生活,應靠壽險,不靠旅平險。

☑️ 是否包含 COVID-19

👉 優先選擇有涵蓋的新冠肺炎保障。

☑️ 旅行不便險能加就加

👉 班機延誤、行程取消、護照遺失,至少能彌補花費與心情。

☑️ 15 歲以下兒童保障不足

👉 目前僅能保到 69 萬,制度待改善。

☑️ 有多的預算時,可在日本加保當地旅平險

👉額度充足,且可直接支付醫院醫療費,不用先墊付,例如有位網友推薦的日本國家旅遊局提供的「東京海上日動」,是針對在日本停留時間不超過31天的訪日外國旅客的海外旅行保險,如果在日本不幸需要前往醫院治療,可以在去醫院前聯絡保險公司,保險公司就會直接向醫院支付治療費等,不需要準備現金,也解決部分醫院不接受信用卡問題。

━━━━━━━━━━━━━━━

📌 小提醒: ​

保額高一點,出國才能安心玩

「女子漾」網站上線,陪你愛自己的每個樣子!最棒的美食旅遊、美妝穿搭、娛樂話題、運動健康、情慾愛情分享,都能在這裡看到!快點來加入成為創作者!https://woman.udn.com
YT:女子漾https://www.youtube.com/@udngpower
Fb:https://www.facebook.com/udnGpower
IG:https://www.instagram.com/udnGpower

往下滑看更多精彩文章
水只到胸口 旗津戲水險遭吞沒!高師大講師父子獲救籲「這原則」才能保命

水只到胸口 旗津戲水險遭吞沒!高師大講師父子獲救籲「這原則」才能保命

2025-08-22 16:51
戲水高度到胸口仍差點奪命!高師大講師洪威喆獲救後,和熱心救人的民眾蔡先生合影。圖片由洪威喆授權女子漾刊登
戲水高度到胸口仍差點奪命!高師大講師洪威喆獲救後,和熱心救人的民眾蔡先生合影。圖片由洪威喆授權女子漾刊登

水才到胸口,卻差點奪命!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美術學系兼任講師、藝評人洪威喆,日前帶孩子到高雄旗津海水浴場戲水時,意外遭遇強勁海流與大浪捲走,驚險一度無法脫困。雖然他有救生員背景、兒子也會游泳,仍在瞬間陷入險境,所幸獲熱心民眾及時拋出衝浪板救援,父子才得以平安上岸。洪威喆寫下經驗,提醒下水應嚴守「浪高不過腰」的原則,並呼籲家長帶浮具與孩子戲水,才能避免悲劇重演。

已做防範 卻仍遇大浪襲擊

洪威喆強調,自己並非掉以輕心,過去曾持有救生員證照,懂得自救與拖救技巧,當天也遵守「小孩身邊必有大人、不遠離人群、不走向深水」三大原則,且僅在腰部水位活動。然而,浪況變化迅速,他與年幼兒子竟在一波大浪拍下後被捲往外海,陷入險境。

一瞬間踩不到底 父子齊聲呼救

洪威喆回憶,大兒子當時曾跑到胸口深的位置,他已立即喝斥叫回,並不斷重申三名孩子要待在浪花不要超過腰部高度的地方。

但隨著潮水一下高一下低,小兒子越玩越往海裡走,離洪威喆雖僅有約5公尺距離,但眼看浪花高時會淹過孩子胸口,洪威喆準備往前要帶兒子往回走時,浪頭忽然襲來,父子瞬間漂浮踩不到底。他嘗試側泳拖救、蛙式推送,卻始終在原地掙扎,最後只能大喊「救命」,那是他人生第一次在海中呼救。

游不開的海流 只能靠援手脫困

雖然受過救生訓練,洪威喆坦言,面對旗津海域的強大海流仍顯無力:「我可以不換氣捷泳游完25公尺,但在這種情況下仍游不開。」危急之際,蔡姓民眾發現異狀,拋來衝浪板並上前協助,洪威喆才讓兒子先趴上板面,再與蔡男合力踢水,終於靠近淺灘。他說,當腳尖終於觸到沙地時,才確定「我們真的撿回一條命」。

事後反思:浪高不過腰

這場驚魂讓洪威喆深刻體悟,即使熟悉水性,也無法預測大海瞬息萬變。他提醒家長,判斷安全不能只看靜止水位,「依孩子的身高,浪高不應超過腰部」,並呼籲下水時必備魚雷浮標或救生衣,就像騎機車必須戴安全帽一樣,是基本保命措施。

網友迴響:敬畏大自然

文章曝光後,不少網友直呼「看得發麻,好險平安!」也有人分享自身經歷:「明明水才到肚子,一個浪就能把人拖走,瞬間踩不到底,那種恐懼一輩子忘不了。」更有網友提醒「再會游泳也難敵離岸流」、「帶孩子戲水一定要有浮具」。至於及時出手的蔡先生,更被網友一致盛讚「英雄好人,一生平安」

海邊、戲水安全示意圖。圖片來源:Canva
海邊、戲水安全示意圖。圖片來源:Canva

洪威喆全文如下:

【我差點失去我的兒子】如果有任何環節沒接好,又會是一齣旗津溺水的意外,死神大概只距離我五步之遙,幸好有貴人出現,即時丟出衝浪板,我這輩子積的陰德可能都用在這裡了!

這篇文章是為了感謝見義勇為的蔡先生,並希望透過親身經驗的細節,讓更多人預防危險的發生。

在我回溯狀況是怎麼發生之前,先說明自己的游泳經歷:我曾有水協的救生員證照,在17年前海軍新訓中心考到的,訓練過程會多次經歷瀕臨溺水的狀態。直到今日,雖然體能退化許多,我仍可不換氣以捷泳游完25公尺。

但面臨旗津那樣的海域狀況,我也難以獨力逃出生天!

身為高雄人,對旗津海水浴場可說非常熟悉,我也很清楚旗津的海床會有陡降坡,因此在戲水時,我有作到以下三點:

1.小孩要玩水,大人一定在旁邊

2.不要遠離人群

3.不要到太深的地方

在事情發生前,我已經把高中生的老大從比較遠的地方叫回來訓戒了一頓,當時他已經跑到水深過胸的地方,他的身高接近165。

不過我還是想得太淺了。後來我與三個小孩一起玩水,海水最多僅到我們的腰間而已,但後來老大發現,弟弟已經越玩越遠離我們,自己走到比較深的地方,其實他只距離我們約5公尺左右,他的身高130cm,水大概淹到他的胸部,於是我走過去催趕他回來。

就在我們回頭時,沒想到一波浪過來,我跟他隨水漂浮後落下,發現我竟然也踩不到地,急忙叫他趕快用游的回去,兩個人抬頭蛙游了幾下,竟然動不了,於是我叫他仰漂,我用側泳拖救拉著他游,竟也游不開。

洪威喆強調,潮差未必看起來很大,只是落差從臀部到胸口而已,但重點是你不知道距離陡降坡有多近,圖片為妻子當天在岸上的手機截圖,標示出事地點的位置。圖片由洪威喆授權女子漾刊登
洪威喆強調,潮差未必看起來很大,只是落差從臀部到胸口而已,但重點是你不知道距離陡降坡有多近,圖片為妻子當天在岸上的手機截圖,標示出事地點的位置。圖片由洪威喆授權女子漾刊登

我們又換回抬頭蛙,他在前面游,我在後面不斷把他往前推,但仍然在原地來回隨著浪頭擺盪,不會吧,我會在今天失去我的兒子嗎?我們要命喪於此了嗎?這些念頭不斷冒出來!

我跟兒子說:不行了,我們趕快大喊救命!

這是我這輩子第一次高喊救命,事後回想,從我帶小朋友回頭、海象變化到呼救,時間可能不到一分鐘,浪變是幾秒鐘的事,剩下的時間都在逃命!

幸好在幾聲呼救後,旁邊丟來一塊衝浪板,蔡先生正在附近,趕忙過來搭救。拿到衝浪板之後,我就心安許多,至少已經力保不死了。

這時海水的拉力有多大?我們兩個大男人與小朋友扶著板子奮力踢水回去,一時間竟然也動彈不得,他問我:你現在踩得到地嗎?我試了一下,踩不到,於是我們讓小朋友趴在衝浪板上,兩人在後方猛踢蛙腿才勉強前進,也不知我們踢了多久,腳尖再下探嘗試,終於勾到地,趕快踩著地把衝浪板推回岸上,上岸後,我感覺自己的大腿都要溶解了。

海邊、戲水安全示意圖。圖片來源:Canva
海邊、戲水安全示意圖。圖片來源:Canva

我們上岸時,老婆已經打電話叫救生員騎著沙灘車過來,岸邊也有兩個年輕人拿著衝浪板準備前來救援,幸好今天沒讓憾事發生。

沒發生事情時,不知道明確的界線在哪裡,夏天不要到旗津玩水也不切實際,畢竟旗津與西子灣都是高雄人最近的海灘,也是我們高雄的小墾丁,因此我特別做了以下安全示意圖,除了遵守海灘規定之外,要謹記以下原則:

高師大講師洪威喆提醒「浪高不過腰」才安全。圖片由洪威喆授權女子漾刊登
高師大講師洪威喆提醒「浪高不過腰」才安全。圖片由洪威喆授權女子漾刊登

【依小孩的身高,浪高不應過腰】

也就是讓海水保持在膝部即可,浪淹過來時不要超過腰部,像我們事發時,海水在低水位的狀態就過了小兒子的腰部,我還以為尚淺,浪過來時已淹過胸部,後來一波大浪過來,我們跟著水漂浮時,水的高度是淹過頭的,接著我們就被海水逐漸離岸向後拖帶了。

我跟兒子說,如果今天哥哥晚一步提醒,如果我也晚一步過去拉你回來,如果我今天沒有受過救生訓練,如果你去年沒有學會游泳,最重要的是,如果今天蔡大哥不在附近,我們今天就回不去了。

這五個如果,就是我們距離死神的五步。

最後我想再次感謝這位蔡大哥,他是我們的救命恩人,雖然我想請他喝一杯、吃頓飯,他都很客氣婉拒了,祝好人一世平安、喜樂常在。

海邊、戲水安全示意圖。圖片來源:Canva
海邊、戲水安全示意圖。圖片來源:Canva

--

最後補充幾個回應:

1.該處並沒有標禁止下水

2.我們在戲水時,附近是有人的

3.我去叫小兒子回頭時,大兒子與女兒的位置都是安全的

4.小兒子跟我們相差五公尺左右,一波浪過來,就我們兩個被帶走

大兒子跟女兒早已退回淺水區(水在膝部以下)

5.小兒子描述,他跟我往回走時,覺得岸邊很近,但後來一波浪過來,直到抓住衝浪板,才發現岸上的人已經變得很小了~

6.我一直很警戒,不讓小孩往深處去,可能小朋友隨著潮水起伏,不小心位置就移動了

7.別說學游泳沒用。小孩子喜歡玩水,不是因為不會游泳,就不會去玩水,也不是因為海會發生危險,就禁止孩子接近。

魚雷浮標示意圖。圖片來源:歐都納官網
魚雷浮標示意圖。圖片來源:歐都納官網

除了遵守岸邊的警語、規定外,更要瞭解如何注意安全。只是危險在發生前,看起來都很安全。但也正因為小兒子會游泳,所以他能在水淹過頭時迅速浮出水面,他努力的踢蛙腿,也為自己爭取了獲救的機會。

現在我們在看影片學習離岸流自救的方式。我們沒有要冒險玩水,即使我們在海邊玩水時也沒有要冒險的念頭,只是天有不測風雲,浪突然大了起來我們也很難防範。

朋友們建議在海邊戲水,最好準備魚雷浮標,這真是好建議,我認為這就像騎機車要帶安全帽一樣,以後去海邊一定會帶魚雷浮標或浮具再下水!

【文章獲獲洪威喆授權女子漾轉載】

「女子漾」網站上線,陪你愛自己的每個樣子!最棒的美食旅遊、美妝穿搭、娛樂話題、運動健康、情慾愛情分享,都能在這裡看到!快點來加入成為創作者!https://woman.udn.com
YT:女子漾https://www.youtube.com/@udngpower
Fb:https://www.facebook.com/udnGpower
IG:https://www.instagram.com/udnGpower

往下滑看更多精彩文章
便當族請注意!營養師:4類食材最好別放隔夜

便當族請注意!營養師:4類食材最好別放隔夜

2025-09-01 17:41

網傳「隔夜菜會致癌」、「放冰箱很危險」…等說法,讓不少人心生「吃隔夜菜,好嗎?」的疑慮。今天營養師徐佳靖就要和大家分享,食物若在室溫放置超過2小時,細菌便會迅速繁殖,尤其是這4類食材,更應避免隔夜食用,以防健康風險。

《離別的食譜》劇照、《Run On》劇照
《離別的食譜》劇照、《Run On》劇照

4類食材不適合放隔夜

1.綠葉蔬菜

菠菜、空心菜、小白菜…等葉菜類所含的天然硝酸鹽較高,若保存過程中遭細菌分解,就可能產生亞硝酸鹽。雖然偶爾吃不會立即造成危害,但仍建議「現煮現吃」,避免反覆加熱。

圖/canva
圖/canva

2.海鮮類

魚、蝦、貝類蛋白質豐富,卻也最容易腐敗,保存不當容易滋生細菌,甚至產生組織胺,引發腸胃不適或過敏。建議當餐食用完畢,若真的要留隔夜,務必冷藏保存且於隔日加熱後食用完畢。

圖/canva
圖/canva

3.涼拌菜

涼拌蔬菜或冷盤因未經高溫殺菌,保存風險更高。即便放入冰箱,也容易因接觸空氣或器皿而滋生細菌。建議最好當天食用完畢,不適合留隔夜。

圖/canva
圖/canva

4. 米飯

若將米飯長時間置於室溫,容易滋生仙人掌桿菌產生毒素,這種細菌耐熱,即使加熱也不一定能完全消除毒素,可能導致噁心、嘔吐或腹瀉。若要保存,應盡快冷卻並放入冰箱,隔日加熱後立即食用,切勿存放過久。

圖/canva
圖/canva

隔夜菜能不能吃,重點在於「保存是否正確」與「食材是否高風險」。只要注意安全原則,就能安心享用,不必過度憂慮。

「女子漾」網站全新上線,陪你愛自己的每個樣子!最棒的美食旅遊、美妝穿搭、娛樂話題、運動健康、情慾愛情分享,都能在這裡看到!快點來加入成為創作者!https://woman.udn.com
YT:女子漾https://www.youtube.com/@udngpower
Fb:https://www.facebook.com/udnGpower
IG:https://www.instagram.com/udnGpower

最新文章

戰神再+1!被5校封殺「最佳辯士」35天逆襲醫學系還交女友  方法全說了

戰神再+1!被5校封殺「最佳辯士」35天逆襲醫學系還交女友 方法全說了

#台北 #畢業生 #學習歷程 #分科測驗

女子漾/編輯張念慈 2025.09.04 854
夏日清爽料理  甜不辣炒小黃瓜

夏日清爽料理 甜不辣炒小黃瓜

#食譜DIY #健康飲食 #甜不辣 #分享

isa小眼睛 2025.09.04 10
夏日清爽料理  雞蛋炒小黃瓜

夏日清爽料理 雞蛋炒小黃瓜

#健康飲食 #食譜DIY #雞蛋 #分享

isa小眼睛 2025.09.03 25
為何夏天一到就腸胃炎?營養師揭腸胃炎3大飲食關鍵、4大預防妙招

為何夏天一到就腸胃炎?營養師揭腸胃炎3大飲食關鍵、4大預防妙招

#腸胃炎 #食物 #夏季料理 #上吐下瀉 #健康飲食

女子漾/編輯ANDREA 2025.09.03 13
為什麼孩子一上國中就掉分?國中孩子讀書失敗的真正原因,其實是缺少爸媽這一步…

為什麼孩子一上國中就掉分?國中孩子讀書失敗的真正原因,其實是缺少爸媽這一步…

#親子教育 #親子教養 #親子 #高效學習 #親子溝通

國文老師|謝蓁 2025.09.03 55
益生菌、葉黃素、魚油到底在補什麼?我該吃嗎?2025十大保健食品排行榜 

益生菌、葉黃素、魚油到底在補什麼?我該吃嗎?2025十大保健食品排行榜 

#益生菌 #分享 #魚油

網路溫度計DailyView 2025.09.03 280
九月盛產的小花 清炒甜菜心

九月盛產的小花 清炒甜菜心

#健康飲食 #食譜DIY #免疫力 #皮膚

isa小眼睛 2025.09.02 23
開學才一週「請假潮」湧現!醫師:6大病毒齊發「這疫苗」記得打!

開學才一週「請假潮」湧現!醫師:6大病毒齊發「這疫苗」記得打!

#腸病毒 #流感疫苗 #新冠 #RSV #校園

女子漾/編輯張念慈 2025.09.02 506
台知名女演員被騙百萬! 2025十大常見詐騙手法揭曉 「這手法」最扯

台知名女演員被騙百萬! 2025十大常見詐騙手法揭曉 「這手法」最扯

#詐騙集團 #名人 #詐騙手法

網路溫度計DailyView 2025.09.02 3093
高蛋白飲食防肌少症! 10大增肌減脂高蛋白食材:食譜懶人包教你做

高蛋白飲食防肌少症! 10大增肌減脂高蛋白食材:食譜懶人包教你做

#鮭魚 #增肌減脂 #高蛋白食材 #健康飲食

網路溫度計DailyView 2025.09.02 236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