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19 19:01
潮健康
餐後腹痛不一定是吃壞肚子! 她腹痛6小時就醫嚇傻:「膽結石」大到必須開刀
潮健康/編輯部
餐後腹痛不一定是吃壞肚子! 她一檢查嚇傻:膽囊竟「暗藏巨石」
上腹悶痛且有噁心感,不一定是吃壞肚子,而是「膽結石」發生的警訊?奇美醫院一般及消化系外科主治醫師陳界溥醫師表示,此前曾收治一名43歲女性患者,過去無慢性病病史,近2週卻因為晚餐吃得較多,開始出現上腹悶痛狀況,起初以為是腸胃炎不以為意,直至症狀加劇且疼痛持續超過6小時,合併噁心想吐的感覺才尋求治療。
經由理學檢查及抽血檢驗,發現該患者的白血球指數及發炎指數(C反應蛋白)偏高,電腦斷層也檢查出膽囊石合併膽囊炎。由於患者肝指數因發炎有明顯升高,陳界溥醫師決定先進行「經皮穿肝臟膽囊引流術」輔以抗生素治療,後續再進行腹腔鏡膽囊切除手術。術後患者恢復良好,腹痛也獲得改善。
除了膽結石外,其他常見的結石包含總膽管結石及肝內膽管結石。體積較小的總膽管結石可以用胃鏡取石,如體積太大則可利用微創總膽管探查手術處裡。而肝內膽管結石常會造成慢性發炎,時間一久甚至增加後續膽管癌的風險。微創肝臟切除手術是目前治療肝內膽管結石的首選。
膽結石發生率重女輕男! 年紀越大風險越高不可輕忽
陳界溥醫師說明,膽結石為常見的健康問題,起因主要與膽汁的濃縮有關。當膽囊長時間未受刺激,膽汁停留在其中且水分被吸收,就有可能逐漸形成結石。女性罹患膽結石的機率為男性的2倍,研究指出可能與女性荷爾蒙有關,特別是懷孕次數較多、使用口服避孕藥或正在接受荷爾蒙治療的女性;而血脂過高和體重過重,也都是膽結石的高風險因子。
隨著年齡增長,男性和女性的患病風險皆可能逐漸上升。若出現上腹痛等不適症狀,應及時就醫以利排除膽結石的可能性。大部分膽結石的成分為膽固醇或膽色素,不同顏色的結石也反映出不同的健康狀況,例如膽固醇結石顏色較淡、膽色素結石顏色則較深。
陳界溥醫師指出,膽囊炎的症狀好發於夜晚,特別是在享用晚餐後。由於進入胃部和十二指腸的食物,會促使膽囊收縮素分泌、進而刺激膽囊收縮及膽汁排出進入膽管,若排出的過程被膽結石堵住,容易造成膽絞痛;時間一久則會變成膽囊炎,出現上腹疼痛及噁心感,甚至進一步導致膽管炎及肝炎的發生。
無症狀膽結石可觀察追蹤 劇烈疼痛時應考慮這手術
如患者單純出現膽結石而無顯著症狀時,除非特殊狀況下(如同時有膽息肉、結石較大顆、膽囊有鈣化等),否則通常建議先進行觀察和追蹤。藥物治療及坊間流傳的化石粉偏方,對於膽結石的治療效果微乎其微。一旦膽結石引發疼痛症狀,最有效且一勞永逸的方法是進行「腹腔鏡微創膽囊切除手術」。
腹腔鏡膽囊手術僅需要3個腹部小傷口深入腹腔,便能將膽囊及石頭一同移除。陳界溥醫師指出,手術加麻醉時間約略2小時左右,術後住院約2天即可出院。相較於傳統膽囊切除手術,腹腔鏡膽囊手術恢復期較短,疼痛感也大幅降低,傷口大小僅為傳統手術的十分之一。
隨著手術技術的精進和發展,腹腔鏡膽囊切除手術現已進步至單孔腹腔鏡即可執行完整的膽囊切除。患者在接受手術後,僅會在肚臍周邊形成一個小傷口,比起傳統三孔的腹腔鏡,外觀上的傷害更小,且能有效減少術後傷口的疼痛程度,唯一的缺點是有額外自費器械的支出。然而,若為嚴重發炎或身體狀況不適合開刀者,「經皮穿肝臟膽囊引流術」則為較佳的選擇,引流管通常需置放一段時間才能移除。
高達25%患者有這兩大困擾! 膽結石治療後的飲食守則
陳界溥醫師表示,患者在術後常面臨的症狀,除了手術傷口的疼痛感之外,腹部脹氣與軟便亦為常見困擾,診間約有四分之一的患者在手術後會暫時性的出現腹部脹氣和軟便,但通常在手術後一個月內就會逐漸恢復,起因為膽汁不再被儲存在膽囊中,而是直接排入腸道,導致腸道反應的刺激。
陳界溥醫師建議患者,在手術治療後盡量採取少量多餐飲食方式,避免食用過於油膩的食物,以幫助身體逐漸適應新狀況,讓症狀得以改善。另外,只有非常少數的病人會出現長期腹瀉的併發症,大部分病人不必過於擔心。
延伸閱讀:
反覆結石住院竟是膽管癌! 醫揭膽管癌十大元兇:喝1飲料風險暴增1.8倍
胃痛好不了是「膽結石」作祟? 醫授「4大要點」一秒分兩者差異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