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3-04 14:24
蒔緣
戲劇《白色橄欖樹》看雇傭兵的內心世界
印象中,看西洋戰爭影片,總看到雇傭兵在酒吧醉生夢死的樣態,尤其老喜歡調戲女生,所以觀感不佳。看了《白色橄欖樹》這部戲,發現其實那是因為,他們的生命是脆弱的、脆弱到自己無法掌握;看了這一片風景,下一刻可能就化為塵土與景共存,這一刻和美女說了幾句話,下一刻有可能自己就變成遺像讓人景仰,又或許,根本也沒有人記得『拿錢打仗』的他們。
本杰明,在劇中雖是男二的角色,但在感情的詮釋、情感的表達與演技上,都無可挑剔。他雖出身於自承『無親人感』的孤兒院,卻早早設定要讀大學,更要讀新聞系,有機會去看更遼闊寬廣的世界,而不是被囚於這一小方天地。奈何,無論他怎麼拼命賺錢,都無法攢夠讀大學的高額學費,於是他去當雇傭兵,想以賣命的方式,快速累積高金額的收入,僥倖存活的話,他就要去完成夢想中的學業與當記者的心願。
當雇傭兵期間,屢屢遇險,但也因此認識了宋冉、李瓚、薩辛、薩辛的母親雷娜…他不但在軍旅生涯中獲得了可貴的友情,更重要的是雷娜也做了一個,與薩辛一模一樣的星星臂章給他;那是當地人的習俗,是母親給兒子最大的溫暖與祈福。雷娜無私的母愛,讓他突然有了許多家人的情愫,後來雇傭期滿,恰逢隊長遇難,他也甘願義務留下來,接替隊長位置,為東國人擊退叛亂分子,因為他想保護的不只是東國人,而是他的『家人們』!直至死亡前一刻!經由戲劇,我似乎看到了一些雇傭兵內心層面的情感,繼而改變了對他們單一固著的想法:
孤獨感與無根感
雇傭兵通常沒有固定的家園或長期的情感關係,他們的生活是以金錢和戰爭為驅動力的。因此,酒吧以及和女性的交往,成為他們一種紓解壓力和尋求短暫慰藉的方式。
長時間處於戰事的心理影響
雇傭兵時刻處於無法預知狀況的戰事中,那種無助、迷茫、死亡與看不到盡頭的殘酷,難免造成心理上的空虛或疲憊,甚至於輕忽自己的生命;酒吧以及與異性的互動,在此刻可能是他們在緊繃的戰事中,被視為一種短暫逃避現實、放鬆自我的手段。
表現男性魅力和硬漢形象
雇傭兵角色常被塑造為硬漢,具備某種反叛精神和冒險氣質。為了強調自己的獨特魅力與無所畏懼的形象,他們刻意出現在酒吧這種社交場合。
『情節設置』是一種戲劇化的手法,旨在加強角色的突出特質,增加對觀眾的吸引力,同時也為影片增添一些輕鬆或感性的氛圍。如果把雇傭兵視為僅僅是一種『職業』,那麼生活在當下,誰又何嘗不是時刻需要紓解一下職場壓力呢?
喜歡這篇文章嗎?歡迎贊助作者,好內容值得更多人支持。
贊助說明
為了鼓勵作者持續創作更好的內容,會員可以使用「贊助」功能實質回饋給喜愛的作者。可將您認為適合的點數贈送給作者,一旦使用贊助點數即不得撤銷,單筆贊助最低點數為30點,最高點數沒有上限。
U 利點數 1 點 = NTD 1 元。
您當前剩餘 U 利點數:0點;前往購買點數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