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1-16 22:17
蒔緣
憶兒時
早上,一個人坐在花園裡,聽著音樂、喝著咖啡,偶而起身走走、超慢跑、賞花,今天主要園務,就是刮去龍舌蘭根部的蠟質表皮,留下美麗的紅色根,以為日後手作資材。
這看似無聊,實則有意義的行徑,竟令自己不覺莞爾一笑,因為回憶起童年時,母親和鄰居的婆媽們,不就是如此嗎?各自拿個小板凳,齊聚曬穀場或某一戶的屋簷下,聊天、手上還做著手工,有的在挑揀爛菜葉、有的在育嬰、有的在喝茶,一旁,一群天真爛漫的小孩正遊戲著;恍然,自己也步入以此來度過餘生的步調了!
50年代的農村,婦女們的生活雖簡樸,卻饒富韻味,雖日復一日地重複著近似的農村勞作,卻也有屬於她們自己的生活節奏。
曬穀場成為了婦女們集聚的中心。有的帶來一大壺『割稻仔茶』,有的捧了一大碗剛蒸煮的花生,或玉米,或地瓜,有的坐在屋簷下,有的曬衣服,就這樣搭起一片和樂的小小天地,展開一場熱烈而和諧的閒聊。她們有時談論家裡的田地,交換著耕作心得;有時聊聊村裡的大小事,關心著孩子們的學習與成長;也有分享心事,或是婆媳問題的!
說是閒聊,但幾乎每個人的手都沒閒著哪!有的正在挑揀從田裡採摘回來的菜蔬,細心地剔除掉枯黃的部分,準備做給家人吃;有的則低頭專心做手工,賺些『外路仔』貼補家用;也有哄著襁褓中的嬰兒,或是一邊喝茶、一邊搖動著小小搖籃的。
臉上的皺紋,是她們接受歲月挑戰得勝的驕傲;手上的老繭是她們經風歷雨、與天抗衡的印證。
廣場那頭,幾個天真無邪的小孩,在空地上嬉戲:捉迷藏、一二三木頭人、踢罐子…也有調皮搗蛋的小孩,去挑逗鵝群或火雞,引來一陣追逐與尖叫聲,當然少不了大人的責罵聲。女孩子比較文靜,玩的是跳繩、擲沙包、踢毽子。
婦女們的勤勞與智慧,孩子們的純真與快樂,交織在一起,成為了那個時代特有的風景:天然、和諧、溫馨。
記憶中的童年雖然困苦,但夾雜著的情愫,實在也少不了這一段溫馨回憶!
喜歡這篇文章嗎?歡迎贊助作者,好內容值得更多人支持。
贊助說明
為了鼓勵作者持續創作更好的內容,會員可以使用「贊助」功能實質回饋給喜愛的作者。可將您認為適合的點數贈送給作者,一旦使用贊助點數即不得撤銷,單筆贊助最低點數為30點,最高點數沒有上限。
U 利點數 1 點 = NTD 1 元。
您當前剩餘 U 利點數:0點;前往購買點數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