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7-22 10:18
陳志恆諮商心理師
沒有夢想,不行嗎?
現代社會鼓吹年輕人要懷抱夢想,勇敢前行!走進書店,關於如何實現夢想的書,不計其數。例如職涯規畫類的書籍中,就常會提到:努力工作的終極目標是實現夢想,過著夢想中的生活。
然後作者就會問你:「你的夢想是什麼呢?」如果你回答不出來,肯定很慌吧!過去在校園中,重視的是課業與升學,老師只要你把書念好就好,對未來別想太多;但現在的學校教育不一樣了,師長除了要孩子勤奮向學外,更會鼓勵孩子放眼未來、勇敢追夢。老實說,我覺得這沒什麼不對。然而,當社會上一面倒地充斥著「年輕人就該勇敢追夢」的主流言論時,對某些人而言,或許就是壓迫。
這讓我想起我在高雄中學就讀時,遇到許多才華洋溢又有想法的人。有一位同學,成績優異,我們都相當羨慕他過人的學習能力。有一次,他向我提起:「我好羨慕你們,都知道自己未來要做什麼,而我到現在卻還沒有想到。」當時,我已經想好以後自己要當個老師了。
聽到他的感慨,我有些驚訝:原來別人羨慕他成績好,他卻反而羨慕別人有夢想。他說:「看到你們侃侃而談自己的夢想,我就覺得壓力好大,說出來真是沒面子!」他的這句話,至今仍常迴盪在我耳邊。
當我進入中學擔任輔導教師後,我也曾遇到不少在設定生涯目標上卡關的孩子。一方面,他們對未來感到茫然,另一方面,他們為此感到莫名焦慮。有位孩子告訴我:「我都高三了,還不知道以後要做什麼,怎麼辦?」
問題是,我們怎能要求一個才十八歲的孩子,就想到未來三、四十年,要走什麼方向、要過什麼日子。我不禁懷疑,在高中或大學階段,對未來會感到迷惘的學生,其實才是多數、才算是正常吧!在深入思考過這個問題後,我寫了一篇文章〈別老想選一個一輩子不會後悔的科系就讀〉,並與高中、大學階段的年輕人分享。有夢雖然很美,但不必急著現在就立定志向。
比起找到夢想更重要的事情,是持續不斷地探索,找到當下想做或能做的事情,然後好好地做。
夢想是怎麼來的呢?通常不是突然間靈光乍現、從天而降。大多數人的夢想,是在實際的生活、學習與職場體驗中,慢慢孵化出來的。
我們常誤以為,成功的名人之所以有傑出的成就,是因為他們年輕時就胸懷大志,但事實上,那只不過是生命經驗不斷累積的結果。說不定,他們在年輕的時候,根本沒想過此刻會有這番光景。
《夢想勒索》一書的作者提出「夢想勒索」這個詞,不是在否定追求夢想這個行為,而是,反對大人(或整個社會)用「年輕人一定要懷抱夢想」這樣的時髦論調,來壓迫對未來毫無頭緒的學生或社會新鮮人。
作者又進一步指出,大人一方面高呼夢想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又對夢想有著偏狹與扭曲的定義。既然是夢想,就不應該被設限,只要不是作奸犯科、傷天害理的事都行。甚至,夢想要帶點天馬行空,要有些不切實際,不然,何必稱為「夢想」?
如果一個孩子對大人說,他的夢想是「穿越時空」或「銀河之旅」,肯定會被批評為痴人說夢話;如果夢想是「當個家庭主婦」,大概也會被嗤之以鼻。但如果,你的夢想是要「作育英才」或「懸壺濟世」,就會得到讚賞的眼神。
本書作者觀察到,許多大人對夢想的想像,是限定在所謂「正經的職業」;那些無法帶來收入,或對社會缺乏生產力的事情,不能稱之為夢想。於是,這些大人會一下子要孩子趕快找到屬於自己的夢想,又一下子否定孩子對未來的想像。
小時候,我曾夢想著要當個作家,但促使我後來成為作家的,並非兒時的作家夢。因為,大人很快就潑了我一身冷水,他們告訴我,當作家吃不飽,不是一份正經的工作。於是,我就沒多想了!不過,我的文筆不錯,也對寫作有高度興趣。
長大後,拜網際網路發達所賜,得以在社群媒體上高談闊論,筆耕不輟的結果,讓我得到了出版書籍的機會,而走上了出版作家一路。 我可以向大眾宣稱,我從小就有作家夢,這確實沒騙人。然而,那只是兒時一閃而過的念頭,真正促使我成為作家的,是我對寫作的喜愛與持續筆耕,以及長大後的某些因緣際會。
《夢想勒索》這本書,讀來頗有意思。作者對日本當代社會的職場與教育現象,有著細膩又深刻的觀察。一方面,批評大眾盲目鼓吹追求夢想的怪象,一方面,似乎也想向年輕人傳遞一個訊息:「別因為沒有夢想而感到丟臉」。
我也想要對目前沒有夢想的年輕人說:「暫時找不到夢想,真的沒什麼大不了!」你應該將心力集中在找到現接段對你而言,會感興趣、也做得到的事,把它做好、做大。當行動累積到一定程度,自然會孵化出夢想。 讓夢想晚點報到,也是可以的!
(本文為《夢想勒索:協助被「夢想」壓迫的年輕人,在絕望中找到前進的動力》(真文化出版,2021)一書推薦序)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