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9-29 12:39
夫子。旅食趣
媽祖宮九塊厝生態園區 青蛙裝漁夫體驗 X 虱目魚美味饗宴 X 赤腳洋門神
台南市安南區「媽祖宮九塊厝生態園區」專業虱目魚養殖解說,櫓魚栽、數魚苗、拉吊罾、學拋八掛網,品嚐美味的虱目魚佳餚,穿著漁夫裝 (青蛙裝) 圍網捕魚,小心奕奕的行走在魚塭裡,腳步一陷一拉之間,感覺好像在太空漫步,這是都市生活裡不會有的體驗。府城天險鎮門宮,赤腳洋門神手持兵器,頭戴螃蟹、龍蝦,濃眉大眼、高鼻子,很特別!全台僅有。鹿耳門溪口落日西斜波平浪靜,美麗的「鹿耳夕照」歷歷在目,聽著波浪聲響,放鬆心情,洗滌身心靈。
「媽祖宮九塊厝生態園區」位於台南市安南區顯宮里,四塊計畫停養的虱目魚漁塭,在無水產養殖專業的顯宮里女婿蔡春風,從零開始學習的努力與規畫下,美麗轉身成為台南最夯的生態休憩魚池。這裡除了專業虱目魚養殖解說、櫓魚栽、數魚苗、拉吊罾、學拋八掛網外,更提供青蛙裝下水圍網捕魚,進行漁夫體驗,還能划竹筏、坐輪胎玩碰碰船。
導覽老師蔡春風表示,台江安南地區的虱目魚養殖魚塭有二種:淺坪魚塭及深水魚塭。淺坪魚塭,面積較大,深度淺約 30 ~ 40cm,因水淺保溫不易,寒流來時虱目魚常大量凍斃,目前深水魚塭養殖較多。
虱目魚,早期魚苗來源依賴近岸河口捕撈之天然苗,自 1978年首次虱目魚人工繁殖成功,並於 1983年建立虱目魚自然產卵技術後,虱目魚魚苗得以量產可完全養殖。過往養殖戶為獲取虱目魚魚苗,必須到河口「櫓魚栽」,為方便入水工作都會穿上「圍私裙」 (照片:左)。
櫓魚栽是一種單人操作,使用三角網 (櫓網) 捕捉饅魚苗或是虱目魚苗的方式,櫓網是手抄網的一種,竹竿上綁著細網與浮具 (浮球),浮具可幫助櫓網浮於水面,減省櫓網的重量,降低操作的疲勞。
捕獲的魚苗放入缸盆,用扁擔挑回,行進間必須要持續搖晃來產生氧氣,來增加魚苗的存活率。
在買賣魚苗時,為方便計算數量,養殖戶衍生出一種「數魚歌」,用碗舀魚「數魚苗」,配合吟唱曲調,一邊唱一邊算,非常有趣。(照片中非虱目魚魚苗,以大肚魚苗代替)
八卦網,在使用時要利用扭腰的力道,將網子從 45度角拋甩出去,拋時藉由離心力道讓網撒開成圓形,此時下方的鉛塊會讓網子往下沈,撒出去的網子形狀越圓,魚網的面積越大,網到的漁獲越多。
蜈蚣網,網具的形狀酷似蜈蚣,三個網格為一組,中間格留有一個喇叭形入口,方便魚蝦蟹進入網格中,蜈蚣網收放容易又不佔空間,是台灣河川、淺灘常見的捕撈漁獲的方式。
吊罾 (音同曾,又稱「四手網」),是利用簡易槓桿原理便能將水中魚蝦撈起的裝置。吊罾是一面由竹架所撐起的方形大網,透過L形的支架與轉軸,壓下時將網具升起,為了省力後段的支架會藉由重物增加重量,以方便操作。
虱目魚是台灣的主要養殖魚種之一,肉質鮮美富含蛋白質,因魚肉呈乳白色,又被稱為「牛奶魚」。虱目魚也被稱為「國姓魚」,最常見的說法是鄭成功登路鹿耳門時,漁民獻上虱目魚,鄭成功詢問這是「甚麼魚」,後人便相傳鄭成功賜此魚名為「甚麼魚」,而訛音為「虱目魚」。也有一說是虱目魚被捕獲後,眼球外圍的透明組織 (魚類學上稱之為脂性眼瞼) 中的膠原蛋白會漸漸變得混濁,看起來很像眼睛被塞住,台語發音為「塞目」,而「塞」的台語發音與中文「虱」的台語發音相似,所以就寫作「虱目魚」。
下水前,導覽老師示範穿著漁夫裝 (青蛙裝),重點是後方的綁繩記得交叉,且要向上拉緊,才能防止漁夫裝滑落掉進水,青蛙裝進水,可是會讓人在魚塭裡動彈不得的。漁夫裝因為完全防水,所以穿起來挺悶熱的,不過一下水就涼了。
穿上青蛙裝後,坐上竹筏船,準備圍網捕魚,進行漁夫體驗。
圍網捕魚前,養殖戶會以船筏晃動池水,並用竹竿拍打水面,虱目魚受到驚嚇,會像飛魚般成群躍出水面,目的是藉此讓虱目魚將魚腸中的髒東西排出,減少土味,這是老一輩的養殖智慧。為避免虱目魚跳出時撞擊臉部傷及眼睛,參與體驗的每個人都必需要戴上護目鏡。
圍網捕魚,小心奕奕的行走在魚塭裡,每向前走一步都會感覺腳是下陷的,等停止下陷站穩腳步,再移動重心努力拉起另一隻腳,慢慢的小步跨向前,腳步一陷一拉之間,這種感覺好像在太空漫步,是都市生活裡不會有的體驗。
划竹筏、坐輪胎玩碰碰船。
虱目魚美味饗宴,虱目魚鮮肉包 (內餡:豬肉、虱目魚與西瓜綿)、虱目魚韮菜盒子、虱目魚丸與虱目魚湯。
虱目魚多刺,魚體有 222根刺,怕魚刺哽喉,常讓消費者望而卻步,為讓消費者安心食用,已有業者進行專業除刺加工,生產無刺虱目魚真空包裝,提供宅配購買。
品嚐完虱目魚的美味,在導覽老師的帶領下前往「跨鹿耳門溪自行車橋」,漫遊鹿耳門溪。
鹿耳門溪其實不是溪,而是古早年代一條可以供給船隻航行的港道,因為形狀像鹿耳而得名。清道光年間,台將內海淤淺,原來一望無際的海洋變成沙洲陸地,而鹿耳門港道也歷經多次浮沈變化,最後形成一條細小流長的鹿耳門溪。與一般溪流不同的是鹿耳門溪的溪頭 (上游) 在海,沒有溪尾,水流來自海水的漲退潮。鹿耳門溪中佈滿著蚵棚,今年 (2023) 八月二個颱風襲台,蚵民為避免一整年心血流失,蚵農已完成牡蠣搶收,只剩蚵棚漂架浮水面。
跨鹿耳門溪自行車橋,單塔對稱脊背橋,橋長 88公尺,橋面板寬度由 7公尺漸變至 15公尺以呈現帆船意象,塔柱淨高約 11公尺,兩側各拉 3條斜張鋼纜,塔柱頂並設置高度約 3公尺的『魚躍鹿耳』石雕品圖騰。
堤岸邊觀景台,遠眺鹿耳門天后宮。
「府城天險」位於台南市鹿耳門溪口,「府城天險」石碑佇立在堤防的盡頭。這裡是清朝初期 (1683) 台灣與大陸商賈往來的唯一正口,當時這進出台江內海的鹿耳門港道,因鐵板沙地質,航道怖滿沙洲,險惡曲繞難以通過,故有天險之稱。
時光倒回三百六十多年前,明永曆15年 (1661) 鄭成功率兵攻台,駐守台灣的荷蘭將領認為,鹿耳水道狹窄,堅石暗礁四伏,舟船難行,所以未在此駐兵,而鄭成功利用大潮率船,順利進入台江內海,讓荷蘭將領措手不及,進而攻下普羅民遮城 (赤崁樓) 與熱蘭遮城 (安平古堡),結束荷蘭據台 38年的歷史,展開明鄭治台歷史。
鄭成功,出生于西元 1624年 (明天啟四年 ) 8月27日,日本九州長崎縣平戶市,逝世於西元 1662年6月23日得年39歲,是鄭芝龍的長子,原名鄭森,字明儼、大木,幼名福松。府城天險旁的沙灘地,相傳是鄭成功登陸下馬磨刀之處,立有一尊 2公尺高的鄭成功石像。
堤防旁樸素的明式建築「鎮門宮」,主祀延平郡王鄭成功,鎮門宮旁圍繞著十八羅漢石雕,石雕神態栩栩如生。
「鎮門宮」由藝術家林中信所作的西洋門神彩繪,畫法和風格十分特別,值得細心欣賞。
鎮門宮的六位門神中,有兩位「赤腳洋門神」很特別!是全台僅有,赤腳洋門神手持兵器,頭戴螃蟹、龍蝦,濃眉大眼、高鼻子,林中信以洋人的形象繪製,並取名為「鹿風」及「耳順」,他認為荷蘭人戰敗,應留在鄭成功身邊守護台灣。傳言 2003年赤腳洋門神向管理人林忠民托夢,因沒穿鞋腳冷,廟方還特別舉辦門神祭,火化紙鞋給二位荷蘭門神。
今年 (2023) 正值台江建庄二百年,台南市府在此地製作大型藝術裝置「美麗的蛻變」,彩色菅芒在鹽分地帶中深耕茁壯,開出春花。
藝術家游文富以彩色竹籤創造鹽分地帶長出多彩菅芒的美麗意象,菅芒象徵著台江先民不畏艱苦的墾拓精神,在層層包覆的菅芒迷宮中穿梭遊走,最終將抵達佇立於中心的竹編巢居,這裡是台江人在這片鹽分土地上美麗的蛻變,是落地生根、成家立業的象徵,也是鹿耳門溪口最夯的打卡景點。
鹿耳門溪口落日西斜波平浪靜,美麗的「鹿耳夕照」歷歷在目,夕陽餘暉,海面上泛著耀眼金色光芒,輕風拂面望著眼前的台灣海峽,聽著波浪聲響,放鬆心情,洗滌身心靈。
府城天險
地址:台南市安南區媽祖宮一街345巷420號
媽祖宮九塊厝生態園區
地址:台南市安南區媽祖宮二街126巷215號
電話:0931 533 221 (蔡春風)
官網:https://shop1688.com.tw/aom20200930022/
喜歡這篇文章嗎?歡迎贊助作者,好內容值得更多人支持。
贊助說明
為了鼓勵作者持續創作更好的內容,會員可以使用「贊助」功能實質回饋給喜愛的作者。可將您認為適合的點數贈送給作者,一旦使用贊助點數即不得撤銷,單筆贊助最低點數為30點,最高點數沒有上限。
U 利點數 1 點 = NTD 1 元。
您當前剩餘 U 利點數:0點;前往購買點數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