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3-18 12:00
穗波心理師
「先愛再說VS先說再愛」單親戀愛的兩條道路,你選哪一條?

曾經寫過一篇文章:「我有小孩了,自己想談戀愛,怎麼辦?」,文中談到「有小孩而想談戀愛的人,在遇到想交往的對象時,會先試探對方在不在意他已經有小孩,甚至會看對方接不接受或是愛不愛自己的孩子?如果是不在意而且對自己的孩子態度是正向的,他們才放心跟對方發展愛情,程序上跟一般愛情進展不太相同。」意即有孩子的人,往往先確認對方接受他有孩子,才會和對方發展關係,投入感情。
在觀賞韓綜戀愛實境秀「恢復單身的男女」,它倒轉這個程序,沿用一般的愛情進展,先是去發展兩人之間的愛情,再逐步揭露個人的條件,諸如職業、居住地及是否有孩子。而是否有小孩是最後揭露的資訊。
這樣的過程顯得很有趣!以「愛情的蛋黃酥模型」來看,代表純粹愛的蛋黃核心,會不會因爲這些個人重要資訊(條件)的揭露,而影響自己對對方的整體感覺,因而修正愛情的發展?
單親戀愛心理學
我的答案是會也不會。觀察上來說,想談戀愛那個人的年紀是重要因素!一般來說,年紀輕的戀愛者,追求真愛的比例較大,對象所散發出來的整體感覺若是打動他,其他個人重要因素(條件),就淪為次要,以前有一部日劇叫「大和拜金女」,最後情節是拜金女神野櫻子捨棄了多金的男友,在婚禮中逃走,轉而追求貧窮但讓她心動的男主角歐介,堪稱代表範例。現實世界中是否會發生不顧一切,追求真愛的故事,不得而知,但觀察上來說,年輕的戀愛者會做此事的比例較高,而且小說、電影、戲劇不乏歌詠拋下一切,追求真愛的故事。
反觀年紀大的戀愛者,在談戀愛時,個人重要因素(條件),就成為主要考慮因子,而對方整體的感覺是否打動他,讓他心動,就成為次要考量,還是重要但沒那麼重要。日劇戀愛實境節目「愛在山林間」裏60歲的「中哥」,堪為代表。中哥前期曾經為一位30多歲,面容姣好的女性神魂顛倒,但在瞭解她生活使用金錢的價值觀之後,對她愛情的感覺不再。
我並不是說,被電到的感覺不重要,而是說只要跨過基本門檻(不討厭),有點心動的感覺就可以成為試著發展愛情的對象,或是反過來說,被他人電到,只是可能發展戀愛的開端,而真正實際要發展具體的戀情時,個人的條件就成為重要考量。
雙重角色身份
當有小孩的單身者,要投入一場戀愛時,就會遇到未來可能兩種身分的交疊矛盾!一個是他「個人」的身份,他是一個男人或一個女人;另一個是身為孩子的「父母親」身份。
之前提過,實務觀察上,有孩子的人,往往會先確認對方可以接受他有孩子,才會和對方發展關係,投入感情。也就是說,在愛情發展的時間順序上,他/她是一位父母親的身份,先要被對接受,才可能以個人的身份(一個女人或一個男人)投入和對象的愛情發展。
但是有一些狀況,卻不是如此情況,比如韓綜「恢復單身的男女」的節目設計,它讓參加活動的男女投身愛情發展之後,才逐步揭露個人重要資訊(條件),或是現實狀況中,有些離婚有小孩的人,不知不覺中和他人產生愛情。這會導致什麼樣的心理處境呢?!
就拿韓綜實境秀「恢復單身的男女」來說,當每一次揭露個人資訊時,第四季主持人們,都會引導觀眾思考這些因子是否會改變他們的(愛情)心意?改變他們發展愛情的方向?比如說,揭露他們所居住的地點相隔的遠近(因為參加的10位人士都是韓裔美國人,而美國地大物博,如果兩人住在不同的區域【若分別住在東岸和西岸】,兩人要發展愛情的狀況就很艱難),很可能因為這樣的艱困狀況,而使得他們收回或者不投入感情。
在有孩子的離婚男女想要再一次投入戀愛時,不像以前單身未婚的戀愛發展,他們會進入一個特殊的、充滿張力的心理處境。
離婚有孩子的人再進入戀愛過程,可視為一種「回春」
以「恢復單身的男女」的例子來說,當最後揭露自己是否有孩子的資訊時,我記得其中一位女性成員哭得很厲害,非常的焦慮。在五個女性成員中,這位女性成員參加戀愛實境節目活動的頭幾天,是非常受到男性成員歡迎的女性,漂亮、年輕又相當有女性特質,因此很快就和某位男士互有好感,熱絡交往,但是在節目要求揭露個人是否有孩子的資訊時,她變得異常的焦慮,哭個不停。她深怕揭露孩子的資訊後,原本的男伴會揚棄她。揭露後才知道,這位女性有三個小孩!
這時候節目主持人們也同感焦慮,因為對那位女性來說,現實的狀況是辛苦的,普通日常時候,她忙於照料三個小孩,是個「母親」的角色。而當她來參加這個戀愛實境節目時,整個生活的處境,就好像變回一個自由的女性,被男性所追求,然後陷入愛情。參加戀愛實境節目的這幾天生活經驗,所帶給她的感覺,讓她重新體驗到自己是一位可愛有自信、能穿著漂亮衣服的女人,就好像在一段現實忙碌的生活中突然被釋放出來,在人群中自在地展示自己,這種「回春」之感讓這段時間如同夢境。夢境和現實的是否能夠和諧連接,就要看所愛的對象是否能接受自己的現實條件?!在還不知道結果的狀況之下,揭露孩子訊息的焦慮來到了最高點,節目因此呈現巨大的張力,連主持人們都因為可能的悲劇,流下眼淚。如果所愛的對象不能接受她有小孩,因而收回了愛,這位女性現在所感受的愛情將會瞬間斷裂,這幾天投身戀愛所產生的愛情感受,成為生命中的一段幻覺;但如果所愛的對象願意接受她有小孩,她與他將能持續投入愛情生活,未來愛情的能見度瞬間提高。這兩個可能結果,擁有生或死般的遙遠差別,無怪乎張力之大,同感焦慮。
所以我主張當擁有孩子的單身者想要再投入戀愛時,需要知道三件事:
1、最好向可能戀愛的對象,及早揭露擁有孩子的事實。
2、身為父母親的角色可能和戀愛中的個人角色競爭,要能產生一個維持平衡點的方法。
3、孩子和戀愛的對象無關,教養孩子的主要角色還是自己。戀愛對象可成為孩子親近的長輩朋友。
如果有孩子的單身者若能接受以上三項觀點,調整自己內心的預期及想像,再度投入戀愛的發展,比較能克服兩人間的困難,相對會是和諧的事。
喜歡這篇文章嗎?歡迎贊助作者,好內容值得更多人支持。
贊助說明
為了鼓勵作者持續創作更好的內容,會員可以使用「贊助」功能實質回饋給喜愛的作者。可將您認為適合的點數贈送給作者,一旦使用贊助點數即不得撤銷,單筆贊助最低點數為30點,最高點數沒有上限。
U 利點數 1 點 = NTD 1 元。
您當前剩餘 U 利點數:0點;前往購買點數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