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愛我嗎?交往多年卻不求婚,原來是這7項理由讓伴侶不想結婚!

2023-11-09 18:11

只談戀愛結婚,原來是這7項理由,才讓伴侶遲遲沒有結婚的打算?我們每個人都嚮往擁有美好的愛情,希望愛情都有一個快樂幸福的結局,但是為什麼交往了那麼久,伴侶遲遲沒有想婚的念頭,為什麼不想與我一起進入人生的下一個階段?當身邊的好友們也陸陸續續相繼步入禮堂,又遇到親朋好友與父母不斷地催婚,開始有了結婚的壓力,但每次與伴侶討論到結婚話題,伴侶只會敷衍帶過,開始懷疑這段經營許久的感情是不是遇到問題?我們用下列7個觀點去瞭解伴侶的心態,好好的去瞭解彼此與溝通,愛情不該只用結婚證書去證明,讓我們一起解決問題,順利踏上紅毯之路吧!

交往多年不想婚,原來是1. 是否對婚姻有恐懼感呢?

對於亞洲社會的教育下,男性面對傳統的社會價值觀就是要賺錢養家,並擔負起一家之主的角色,而女性面對傳統價值觀認為進入婚姻就必須要結婚生子,並輔佐先生的家庭,在家裡擔任賢妻良母教育孩子,但這樣的傳統婚姻思想,是不是讓伴侶卻步了?當結了婚許多事情不再只是兩個人的事,是需要面對兩方的家庭,是不是這樣的壓力讓他卻步與害怕了?

交往多年不想婚,原來是 2.不想放棄正在發展的事業

事業正如日中天慢慢往自己期待的目標前進,漸漸達成自身夢想之際,卻要在這個時間點進入婚姻,勢必需要暫停自己夢想發光的機會,每個人都有資格追求人生目標的權利,我們沒有立場要別人犧牲成全自己想要的發展,只有好好協調才是讓感情能昇華往結婚邁進的不變法則,不管是想繼續拼搏事業或是想暫停先進入婚姻,有彼此當對方事業上的打氣筒,互相打氣互相照顧,相信兩人一同打拼的事業婚姻也是一樣幸福美滿!

交往多年不想婚,原來是 3.凡事都想要按照計畫,有自己的人生藍圖

很多的計畫先生與計畫小姐,喜歡為自己的人生做好階段性計畫,他們是相當有責任感的人格,而在面對婚姻這個人生後半場挑戰時,這樣的人格特質一定會更想做足全部的準備,不想讓突如其來的事件影響到原先規劃好的目標,如果可以可以兩人一起計畫,安排每個階段需要實現的,一步一步往相同的道路邁進,兩人擁有目標的一致性,人生規劃裡每個階段都有對方一同參與的計劃與安排,這樣的感情不再只是孤軍奮戰,更有革命情感的好感情,讓婚姻有穩固的感情基石,是彼此再樂見不過的!

交往多年不想婚,原來是 4.經濟壓力的重擔

尤其是這個社會付諸在男性身上太多的社會壓力,需要存到多少的存款才可以迎娶新娘,需要準備多少的金錢才可以舉辦一場世紀婚禮,多方的金錢壓力與親戚朋友的高度期待造成無限放大的壓力,讓想婚變成一道枷鎖,重重的經濟壓力讓人望之卻步,害怕承擔這金錢擔子導致結婚之路遙遙無期,婚禮是一天的事,但婚姻卻是一輩子的,做好金錢規劃才不會讓幸福的婚姻葬送在柴米油鹽裡。

交往多年不想婚,原來是 5.杜絕生育下一代

面對前述的經濟壓力,覺得自己都快養不活了,還要面對生育而造成的金錢支出,無力負擔多餘的生活開銷,這時需要一同訂立儲蓄計劃,是不是需要一起開立育兒帳戶,一起扛下這甜蜜的負擔?又或者伴侶是不想要有小孩的,沒有辦法接受孩子嬰兒過渡時期的吵鬧,擔心身材會因生產而變形,還是沒有信心可以有能力照顧好小朋友,很多事情是需要時間去了解與學習的,不要加諸自己的希望在他人身上,孕育出來的孩子是一個生命,生了就要好好養育撫養成人,盡責做到為人父母的責任,不只是男性或者女性,現在社會的不安定性造就很多年輕人不敢生育,害怕以後小孩需要面對更嚴峻的社會考驗,但這些都需要在婚前就先討論清楚,如果實在沒有共識,只能告別伴侶好好規劃自己下一步的計畫。

交往多年不想婚,原來是 6.獨身自由主義,享受自我世界

在戀愛時可以與心愛的伴侶假日去看場電影,閒暇之餘去旅行看看世界,享受了自由無拘無束,但是要他們步入婚姻,就像逼迫小鳥拿掉牠的翅膀一樣,失去自己的生活空間,害怕自己被別人掌控,覺得自己不再擁有個人的控制權,這類人的人格特質非常的獨立,無法忍受被約束被束縛,個人環境的自由度對於他們的生活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因為要進入婚姻而無法與伴侶互相磨合一起融入家庭,當他的伴侶是會非常痛苦的,不要用愛的名義去說服自己與對方,這樣的婚姻走到最後,受傷的會是自己。

交往多年不想婚,原來是 7.你不是那位對的人,他還在等待著

這麼說很殘酷,但是現實總是有許多交往多年分手的例子,在分手之後沒多久又進入下個戀情,但很快就與下一任閃電結婚,但是對象卻不是苦等時日的女朋友,為什麼?很清楚的是一拖再拖就只是因為你不是那位他想要一起共組家庭的另一半,所以放寬心,如果對方並沒有把你放進他的人生藍圖之中,我們就好好收拾心情勇敢的跟他說再見吧!放過自己,給彼此尋找幸福的機會!

『結婚』我們踏上紅毯前,需要了解婚姻這件事!

結婚從來就不需要設立一個時間點,雖然我們都對婚姻抱持著高度期待,但是人生並不一定是結了婚,生了孩子才是成功的,婚姻也不是一段感情的幸福結局,並不是進入婚姻之後從此生活都可以幸福美滿,邁向結婚的道路必須雙方都可以一起計畫,一起規劃你們的人生階段並且互相扶持,有沒有實質的愛情證書,那一切都不再重要了,相愛的兩個人必須要攜手同心,一起面對外界的挑戰。

如果經過溝通後,伴侶並沒有把你放進他的人生藍圖裡,我們也不要去逼迫對方,不要委屈求全的等待,在這樣的愛情關係已經失衡了!但卻逼自己不斷的妥協退讓,讓自己的人生不斷的耽誤不斷的犧牲,不要再被伴侶用打拼事業當藉口一年的拖過一年,你需要的是勇氣,勇敢的和沒有共同人生觀的人說再見,去尋找對未來有共同目標與共同價值觀的伴侶。

在現在的社會裡我們需要足夠瞭解自己的人格特質,理解自己與對方是不是適合婚姻的人,不需要用世代的眼光去追求不想要的自己,不要被他人的定義而綁架,雖然女性在面對時間流逝的壓力比男性大上許多,但也不要為了結婚生子而急迫的進入婚姻,沒有良好的感情基礎,婚姻是會很辛苦的,不管是要邁向結婚或者正在交往的過程中,我們都是需要和對方好好溝通並試著瞭解伴侶的立場,站在對方的角度去理解去設想,美好的愛情都是建立在互相尊重好好溝通上的,相信你一定也會擁有美麗的愛情與幸福的婚姻!

希望你也喜歡這一次魏氏夫妻心裡話分享,成為粉絲一起追蹤各項流行資訊吧!讓我們在追愛的道路上一帆風順🥰❤️

👉🏻 點我 🌹 歡迎追蹤我的 instagram

撰文編輯 魏氏小夫妻 |魏氏小夫妻帶你吃喝玩樂找到真愛

圖片來源:UNSPLASH |魏氏小夫妻製作

喜歡我們的文章歡迎|按愛心♥︎收藏♥︎分享 

有任何兩性的愛情問題都可以留言與我們討論喔

成為粉絲♡ 讓我們文章創作更有動力喔!

🌹看看你有興趣的其他文章:

https://woman.udn.com/woman/story/123166/7513799

https://woman.udn.com/woman/story/123166/7466382


熱門文章

大雨天鞋子全濕怎麼辦?7個超實用急救法,讓鞋子快乾不發臭!

往下滑看更多精彩文章
《噤界》的恐懼本該留在電影世界;如今,孩子與父母卻身歷其境

《噤界》的恐懼本該留在電影世界;如今,孩子與父母卻身歷其境

2025-10-12 10:47
LIVING IN A QUIET PLACE|活在靜音的世界,安靜成為求生之路
活在靜音的世界,安靜成為求生之路。(圖/擷取自pexels、canva製作)
活在靜音的世界,安靜成為求生之路。(圖/擷取自pexels、canva製作)

《噤界》的電影恐懼感,漸漸的融入現實生活

在電影《噤界》(A Quiet Place)裡,人類為了活下去,必須壓抑每一個聲音。一聲咳嗽、一個腳步、一句話,都可能引來死亡。那是虛構的恐懼,如今卻越來越像現實。在高鐵車廂、餐廳、捷運裡、飛機上,父母開始提前學習道歉,學習為孩子的聲音道歉。而孩子學會壓低聲音,笑聲被掐斷、話語被吞回,安靜成了被社會大眾接納的代價

「我不是討厭小孩,只是家長不會教。」這句留言在網路上屢見不鮮。它看似理性,卻像一把無聲的刀,切開了溫度與共感,也切斷了對孩子與父母的理解。於是,公共空間成了一場沒有怪物卻充滿審判的片場,誰太真實、誰太吵鬧、誰家的孩子不夠乖,都可能被拍下、被上傳、被貼上標籤,然後開始公審,卻忘記詢問「他/她發生什麼事?需要幫助嗎?」。

那是一種無聲的威嚇,讓人們開始相信:安靜比真實更安全。

笑聲被掐斷、話語被吞回,安靜成了被接納的代價。(圖/擷取自pexels)
笑聲被掐斷、話語被吞回,安靜成了被接納的代價。(圖/擷取自pexels)

當被聽見,成為風險

在這個社會裡,「被聽見」逐漸成為一種風險。聲音不再是交流的橋樑,而成為被放大的錯誤。父母不是不懂規矩,而是害怕自己「沒有被理解的空間、時間」。他們提前安撫、主動道歉,因為害怕被拍下、被評論。當聲音變成威脅,情緒成就了無數的「錯誤」。久而久之,我們養成一整個懂得「自我靜音的世代」,大家開始學會「壓低音量,或是不說話」。

孩子則從大人的表情與肢體中學會另一種語言——不是「請安靜」,而是「不要被聽見」。

孩子從大人的表情與肢體中學會另一種語言——「不要被聽見」。 (圖/擷取自pexels)
孩子從大人的表情與肢體中學會另一種語言——「不要被聽見」。 (圖/擷取自pexels)

誰有資格要求他人安靜?誰又應該被要求安靜?

「安靜」逐漸成為一種權力語言。大人可以講電話、開會、開懷聊天,但孩子只要多一句話,就會被視為打擾,遭來數落或是白眼對待。我們不敢制止講電話的大人,也不敢提醒在車廂裡高談闊論的人,因為【無數的社會經驗】告訴我們,那可能引起衝突、甚至危險。

但孩子和家長不同——他們柔軟、無害,容易被指責。多數父母不是不知道不公,而是為了讓孩子安全、不被波及,只能選擇沉默、低頭、假裝沒聽見。這種「忍讓」不是溫和,而是一種防衛。而社會因此形成一個潛規則:柿子挑軟的吃。越是沒有威脅、越不會爭辯的人,越容易成為「維持秩序」的出口。

我們口口聲聲說要維持秩序,其實只是想在不冒風險的情況下,找到一個可以安全指責的人。被挑中的,往往是孩子和他們的父母。

當文明變成一種選擇性指控,安靜也就不再是禮貌,而是一種權力。

誰有資格要求安靜?誰又應該被要求安靜?  (圖/擷取自pexels)
誰有資格要求安靜?誰又應該被要求安靜?  (圖/擷取自pexels)

不喜歡用『乖』定義孩子;但「乖孩子」的定義,越來越狹隘

我們誇獎安靜的孩子、稱讚懂事的沉默,卻忽略他們的情緒正在被消音。過去,「乖」代表懂得禮貌、懂得分享、願意照顧他人;如今的「乖」,往往只剩下一個要求——不製造所謂的「噪音」。

孩子不能太興奮、不能太好奇、不能太有表情。一旦超出他人預期的分貝,就會被貼上「沒教養」的標籤。社會在追求秩序的同時,也在偷偷縮小「乖」的範圍。那些「會自己玩、不吵不鬧」的孩子被誇讚懂事,但他們也因此學會壓抑。懂得觀察大人的臉色、收起問題與情緒,因為太真實反而會被視為失控。這樣的「安靜」看似成熟,其實是早熟的防衛。

當「乖」被誤解成「不要有聲音」,社會便開始培養一整個不敢表達、也不再相信自己值得被傾聽的世代。大人們在「可被接受的安靜」中尋找安全感,那不是教養的進步,而是情緒的消音。文明若建立在壓抑之上,終將變得空洞而冷漠。

如今的「乖」,往往只剩下一個要求——不製造所謂的「噪音」。 (圖/擷取自pexels)
如今的「乖」,往往只剩下一個要求——不製造所謂的「噪音」。 (圖/擷取自pexels)

當安靜成為禮貌與教養的代名詞,我們追求的,是秩序,還是理解?

有人說:「公共場合應保持安靜,這是基本教養。」這句話沒錯,但「教養」不該只剩靜音。真正的教養,是在不舒服的時候,仍然願意理解別人為什麼會這樣。聽見孩子哭鬧、大聲喧嘩、尖叫,我們會看到慌亂的父母、道歉的眼神,卻不願意再伸手協助,只想遠離。於是父母學會道歉,孩子學會收聲,旁人學會忽略。每個人都在表現得「有教養」,卻沒有人真的在練習理解。文明,不該靠壓抑維持,而該靠理解支撐。安靜不應是懲罰,而是一種選擇。

有些聲音甚至還沒開始,就被判定為「不應該出現」。那些還不會說話、聽不懂人話的嬰兒,在公共場合哭了幾聲,就開始有人低語:「幹嘛出門?」彷彿出門這件事,也需要先學會聽懂人話、懂得壓低聲音,才能被社會允許出現。但如果連一個還在學習表達、嘗試適應世界的生命,都必須被要求噤聲、被貼上打擾的標籤,那麼我們追求的「安靜」,究竟還是文明的象徵,還只是恐懼的延伸?

我們往往在追求秩序的同時,不自覺把「自己的舒適」當作普世標準。當「我所追求的安靜」成為唯一被接受的樣貌,我們以為那是禮貌,其實只是逃避差異。或許問題從來不在於孩子的聲音,而在於我們對「安靜」的理解。當安靜成了舒適的代名詞,也可能意味著我們正在失去傾聽他人的能力。而真正成熟的社會,不在於誰能保持沉默,而在於——我們是否仍願意傾聽那些被壓低的聲音。

文明不是靜音,而是共存。真正的安靜,從來不靠壓抑,而靠理解。
往下滑看更多精彩文章
每晚一句情話讓愛更濃!8句晚安結束語 感動妳的另一半

每晚一句情話讓愛更濃!8句晚安結束語 感動妳的另一半

2025-10-28 09:34

編輯/李明真撰文

每天結束之前,也要跟另一半好好說晚安,不過,說「拜拜」似乎又太生疏。晚安,作為一天結束前的告別,應該是承載了無數愛意與期待的時刻。小編要為女孩們介紹8句情意綿綿的晚安結束語,讓妳在睡前為心愛的人送上最溫暖的祝福。

跟另一半好好說晚安,能夠延續親密感。圖/123RF圖庫
跟另一半好好說晚安,能夠延續親密感。圖/123RF圖庫

1.今天的星星特別亮,因為它們也在為你閃耀。晚安,我的星光。

透過星星的比喻,將對方比作星光,表達了對方在自己心中的獨特地位。

2.閉上眼睛,讓我的愛陪你進入夢鄉。晚安,我的寶貝。

這句話充滿了溫柔與呵護,讓對方感受到無微不至的關懷。

3.今天的疲憊,就讓我的晚安吻帶走。明天見,我的愛。

透過晚安吻的意象,傳遞了對對方的愛意與關心,讓對方在睡前感受到溫暖。

今天約會的美好回憶,用充滿愛意的晚安問候作結。圖/123RF圖庫
今天約會的美好回憶,用充滿愛意的晚安問候作結。圖/123RF圖庫

4.晚安,我的守護星。願你在夢裡也能感受到我的保護。

將對方比作守護星,表達了對伴侶的保護與關愛,讓對方感受到安全感。

5.今天的忙碌結束了,讓我們在夢裡相見。晚安,我的唯一。

這句話表達了對對方的思念與期待,讓對方感受到自己在對方心中的獨特地位。

6.晚安,我的小太陽。願你在夢裡也能感受到我的溫暖。

將對方比作小太陽,表達了對對方的溫暖與關懷,讓對方感受到無盡的愛意。

7.今天的煩惱,就讓我的晚安擁抱帶走。明天見,我的寶貝。

透過晚安擁抱的意象,傳遞了對伴侶的愛意與關心,讓對方在睡前感受到溫暖。

好好說晚安,彼此帶著溫暖與愛意更好入睡。圖/123RF圖庫
好好說晚安,彼此帶著溫暖與愛意更好入睡。圖/123RF圖庫

8.晚安,我的夢中情人。願你在夢裡也能感受到我的愛。

這句話充滿了浪漫與愛意,讓對方感受到自己在對方心中的重要地位。

結語

這些晚安結束語不僅僅是簡單的告別,更是對伴侶深情的表達。每一句話都充滿了愛意與關懷,讓對方在睡前感受到無盡的溫暖與幸福。無論是情侶還是夫妻,這些晚安小情話都能為彼此的關係增添更多甜蜜與浪漫。

所以,從今天開始,試著用這些晚安小情話來結束一天吧!讓伴侶在睡前感受到溫暖與關懷,讓你們的愛情在每一個夜晚都能得到昇華。

本文享民頭條提供,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往下滑看更多精彩文章
這10句情話太甜了!甜言蜜語大聲說讓愛情更有力量

這10句情話太甜了!甜言蜜語大聲說讓愛情更有力量

2025-10-21 08:54

編輯/李明真撰文

有愛就要大聲說,三不五時就要嘴甜甜的跟伴侶表達愛意,兩人的感情一定越來越好。看似簡單直白的話語,卻蘊含著最真摯的情感,讓人在會心一笑的同時,感受到滿滿的愛意。超懂女人心的小編精選10句撩人情話,讓妳在愛情路上更加得心應手。

1.你知道我最喜歡什麼季節嗎?是和你在一起的每一季。

這句話巧妙地將時間概念與愛情結合,表達出無論何時何地,只要與對方在一起就是最美好的時光。

一個頻率對的伴侶,天天都能膩在一起。圖/123RF圖庫
一個頻率對的伴侶,天天都能膩在一起。圖/123RF圖庫

2.我覺得你像一本有趣的書,越看越想看,越看越喜歡。

將對方比喻為一本書,暗示其內涵豐富,值得細細品味,展現出對對方的欣賞與愛慕。

3.你知道我為什麼近視嗎?因為我看不清這個世界,只能看清你。

用幽默的方式表達對方在自己心中的重要性,將愛情與視覺感知結合,創造出獨特的浪漫感。

4.我覺得你很適合當快遞員,因為你總是把我的心快遞到你的心裡。

將職業與情感傳遞結合,展現出對方在自己心中的特殊地位,同時也帶有俏皮的趣味性。

5.你知道我最喜歡什麼顏色嗎?是你眼睛的顏色。

用對方的特徵來表達愛意,既具體又浪漫,讓對方感受到自己的獨特魅力。

彼此都是生活中的重要支柱,親密又充滿愛的魔力。圖/123RF圖庫
彼此都是生活中的重要支柱,親密又充滿愛的魔力。圖/123RF圖庫

6.你知道我最喜歡什麼水果嗎?是你這個開心果。

用水果來比喻對方的性格特徵,既幽默又貼切,讓對方感受到自己的快樂與幸福。

7.我覺得你很適合當建築師,因為你總能在我心裡建造一座城堡。

將對方的影響力比作建築師的創造力,表達出對方在自己心中的重要地位,展現出浪漫的想像力。

8.你知道我最喜歡什麼動物嗎?是你這個小可愛。

用動物來比喻對方的特徵,既可愛又親切,讓對方感受到自己的寵愛與呵護。

9.我覺得你很適合當畫家,因為你總能在我心裡畫出最美的風景。

將對方的影響力比作畫家的創作力,表達出對方在自己心中的美好地位,展現出浪漫的藝術感。

相處的點點滴滴都很快樂,即便只是窩在家看電影都很開心。圖/123RF圖庫
相處的點點滴滴都很快樂,即便只是窩在家看電影都很開心。圖/123RF圖庫

10.你知道我最喜歡什麼遊戲嗎?是和你一起玩的愛情遊戲。

用遊戲來比喻與對方的相處時光,既有趣又浪漫,讓對方感受到自己的愛意與陪伴。

這些俏皮情話,雖然看似簡單,卻蘊含著深刻的情感。它們不僅能夠在平淡的日子裡增添一絲趣味,更能夠在關鍵時刻表達出最真摯的愛意。無論是初次約會還是老夫老妻,這些情話都能夠讓愛情更加甜蜜,讓感情更加深厚。

在愛情的世界裡,有時候最簡單的表達方式,反而能夠觸動人心。這些情話正是這樣的存在。它們不需要華麗的辭藻,不需要複雜的修飾,只需要一顆真誠的心,就能夠讓對方感受到滿滿的愛意。

本文享民頭條提供,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往下滑看更多精彩文章
愛情訊號藏不住!男生對妳有好感的6個「身體反應」快來對照看看

愛情訊號藏不住!男生對妳有好感的6個「身體反應」快來對照看看

2025-11-05 08:18

編輯/鄭欣宜撰文

當一個男生對某位女孩產生好感時,其身體語言往往會洩露內心最真實的情感。這些非語言的訊號,比起刻意的言語表達,更能反映出一個人的真實想法。小編要來跟女孩們分享,當男生對女孩有好感時,可能出現的6種「身體自然反應」,記得多留意身邊的男性,看看他們有沒有對妳發出愛的訊號。

1.眼睛離不開妳

眼神交流是最直接的身體反應之一。當男生對女孩有好感時,他的目光會不自覺地追隨女孩的身影,眼神中流露溫暖和關注。這種眼神交流並非刻意,而是內心情感的自然流露。

當男生對女孩有好感時,無論是一起吃麵包或是聊天,他的目光會不自覺地追隨女孩的身影,眼神中流露溫暖和關注。圖/123RF圖庫
當男生對女孩有好感時,無論是一起吃麵包或是聊天,他的目光會不自覺地追隨女孩的身影,眼神中流露溫暖和關注。圖/123RF圖庫

2.群體之中,身體傾向妳

在群體活動中,男生會不自覺地將身體朝向心儀的女孩,顯示出他對女孩的關注和興趣。這種身體朝向的調整,是為了更好地接收女孩的訊息,並展示自己的開放態度。

3.常常對著妳笑

微笑是最具感染力的身體語言之一。當男生對女孩有好感時,他的微笑會更加頻繁和真誠。這種微笑不僅是禮貌的表現,更是內心喜悅和滿足的外在反映。真誠的微笑能夠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增加彼此的親密感。

當男生對女孩有好感時,無論是一起喝咖啡還是說說話,他的微笑會更加頻繁和真誠。圖/123RF圖庫
當男生對女孩有好感時,無論是一起喝咖啡還是說說話,他的微笑會更加頻繁和真誠。圖/123RF圖庫

4.不經意觸碰妳的肩膀

當男生對女孩有好感時,他可能會在不經意間觸碰女孩的手臂或肩膀,這是一種試探性的身體接觸,這種觸碰往往是輕柔且短暫的,但卻能傳達出男生的興趣和親近感。

當男生對女孩有好感時,他可能會在不經意間觸碰女孩的手或肩膀,這是一種試探性的身體接觸。圖/123RF圖庫
當男生對女孩有好感時,他可能會在不經意間觸碰女孩的手或肩膀,這是一種試探性的身體接觸。圖/123RF圖庫

5.他在模仿妳的行為或反應

如果妳發現,身邊的男性朋友很愛模仿妳的行為或是反應,顯示出他對妳的認同和親近。

6.全神貫注聽妳說話

注意力的集中是另一個重要指標。當男生對女孩有好感時,他會全神貫注地聆聽女孩的每一句話,並給予積極回應。這種注意力的集中,顯示出男生對女孩的尊重和興趣。

結語

當男生對某位女孩有好感時,身體語言會不自覺地洩露內心的真實情感。這些身體自然反應,包括眼神交流、身體朝向、微笑、觸碰、模仿行為等,都是內心情感的外在表現。理解這些身體語言,不僅能夠幫助我們更好地解讀他人的情感,也能夠增進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和理解。

本文享民頭條提供,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往下滑看更多精彩文章
把孩子帶回家或是走向戶外,高鐵、飛機與餐廳就真的安靜了嗎?

把孩子帶回家或是走向戶外,高鐵、飛機與餐廳就真的安靜了嗎?

2025-10-13 10:55
LIVING IN A QUIET PLACE|當公共空間成了考場,誰還能自在呼吸?
當公共空間成了考場,誰還能自在呼吸?。(圖/擷取自pexels、canva製作)
當公共空間成了考場,誰還能自在呼吸?。(圖/擷取自pexels、canva製作)

「寧靜車廂」只是最後被壓垮的那根稻草,

當城市不再接納孩子,家與戶外成了孩子最終的避難所

高鐵「寧靜車廂」的爭議,其實只是壓垮眾多父母的最後一根稻草。在那之前,社會早已出現許多對孩童不友善的現象與制度。從部分商場與餐廳張貼「禁止兒童入內」、到住宅社區懸掛「孩童請勿喧嘩」,觀光飯店推出「Adults Only」標語,彷彿孩子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種干擾。疫情解封後,這道界線延伸得更遠。航空公司推出「無孩童艙」、高鐵設立「寧靜車廂」,讓「安靜」成為可以被購買的服務。人們開始相信,只要付出足夠的代價,就能買到秩序;而那些哭泣、歡笑、發問的孩子,成了秩序的代價。每當有孩子在公共場域哭鬧,社群上總會掀起兩派對立:一方指責父母「不會教」,另一方反問:「難道孩子沒有搭乘的權利嗎?」這場看似為了「安寧」的行動,逐漸演變成對聲音的過濾、對情緒的懲罰。

孩子不再被視為正在學習的生命,而成了需要被「管控」的雜音。孩子能去的地方越來越少——家與戶外成了唯二安全的選項,而城市的每一個角落,就真的安靜了嗎?

台灣高鐵公司表示,打造更加寧靜、舒適的車廂為社會共識。(圖/擷取自台灣高鐵)
台灣高鐵公司表示,打造更加寧靜、舒適的車廂為社會共識。(圖/擷取自台灣高鐵)

錯得很有禮貌:當邏輯成了偏見的偽裝,「不打擾」成了道德與教育的標準

在飛機上、高鐵中出現了一句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對話:「你要吵,不會去買商務艙嗎?」這句話乍聽合理,其實邏輯完全顛倒。商務艙的本質從來不是「隔音艙」或「吵鬧區」,而是代表更寬敞的空間、更快速的登機、更好的服務、更精緻的用餐。它提供的是舒適與效率,不是特權與排他。

但這句話之所以流行,反而揭露了一種潛在的階級心態。我們把「安靜」誤認為一種可以被購買的權利,甚至覺得「有錢的人應該享有更安靜的環境」,而「有孩子的家庭」就該自動遠離。結果,「想要安靜的人」與「被認為製造噪音的人」被對立起來,公共空間的共享精神也被撕裂。

真正的問題不是誰應該去買商務艙,而是我們都該學習把「聲音」變成一種合理的狀態。不只是孩子,更包含長大成人的我們。社會不應該用金錢劃分「誰能被理解、誰應該閉嘴。」

安靜不該是階級的象徵,更不是排除的理由;它應該是一種相互尊重的結果,而不是誰能付得起的奢侈品。

商務艙的本質從來不是「隔音艙」或「吵鬧區」,它提供的是舒適與效率,不是特權與排他。(圖/Yvonne 攝)
商務艙的本質從來不是「隔音艙」或「吵鬧區」,它提供的是舒適與效率,不是特權與排他。(圖/Yvonne 攝)

當公共空間變成「無聲競技場」,成人的交談比孩子的哭鬧更能被接受

近年來,公共空間逐漸變成一場無形的「安靜競技場」。誰最安靜、誰最守規矩、誰最不打擾他人,成了被默默評分的標準。大人開著視訊會議、用擴音講電話、擴音看著影片、在公共空間高談闊論,卻鮮少有人上前制止;但孩子在餐廳因為開心而笑得太大聲、在車廂問了幾個好奇的問題、在飛機上因不適而嚎啕大哭,卻成了部分追求安靜的人,所不能理解的「眾矢之的」。

社會在維持秩序時,我們往往選擇性地對弱勢開口。我們不敢對陌生的大人說「請小聲一點」;不敢對身材高碩威武的男性說「請你關掉擴音」。卻選擇在孩子哭鬧時,用眼神或手機鏡頭,要求他閉嘴;要求爸媽控制。

這不只是禮貌的爭議,而是一種潛在心理學中的權力結構:人性選擇挑軟的柿子,因為那樣最安全。

公共空間逐漸變成一場無形的「安靜競技場」,成人的交談似乎更能被接受。(圖/擷取自pexels)
公共空間逐漸變成一場無形的「安靜競技場」,成人的交談似乎更能被接受。(圖/擷取自pexels)

「公共教育」的教室在不在學校,更不在家裡

在網路論壇與社群上,有一種聲音是「我花錢吃飯,為什麼要忍受小孩吵?」但餐廳的存在,本就不是讓所有人達成「同一種安靜」。它是一個用餐的場所——有朋友談笑、有家人慶生、有情侶安靜約會,這些都是人與人共處的樣貌。而孩子當然也能合理的嬉笑、好奇詢問與開心大笑,父母與孩子都不該成為另類焦點,而是希望他們在大環境裡漸漸學習社會化的生活。學會點菜、等餐、與服務生互動,這些看似微小的過程,正是孩子理解社會規則、練習同理的「公共教育」。

「公共教育」從來不只在學校課堂,而發生在每一張餐桌、每一趟車程、每一個公共場合。孩子透過觀察、模仿與回饋,學會如何與社會互動;而社會,也應該在這些互動中學會包容。若孩子被排除在公共空間之外,那麼失去的不只是聲音,而是整個社會學習理解的機會。

我們不能一邊要求孩子「理解世界」,卻又在他想要參與世界時,把門關上。

餐廳是一個用餐的場所,有朋友談笑、有家人慶生、有情侶安靜約會,這些都是人與人共處的樣貌。 (圖/擷取自pexels)
餐廳是一個用餐的場所,有朋友談笑、有家人慶生、有情侶安靜約會,這些都是人與人共處的樣貌。 (圖/擷取自pexels)

當文明開始用「理想分貝表」審判他人

家,成了被迫安靜的避難所

無論高鐵也好、飛機也罷,都只是一種交通工具;而餐廳更是一個用餐環境。它們的存在,是為了讓人移動、讓人相聚,不是為了滿足誰心中那把「理想分貝表」。然而,這個社會逐漸形成一種新的秩序:孩子能待的地方越來越少。家,成了被迫安靜的避難所;戶外,成了唯一能笑、能說話、能唱歌的地方。城市的每一處公共場合——車廂、劇院、餐廳——都默默地發出訊息:請你們小聲一點、再小聲一點。

我們口口聲聲說要教孩子「學會社會化」,卻把整個社會關成靜音室。當一個城市讓孩子只能在家裡學習規矩、在戶外釋放天性,那並不是文明的進步,而是理解的倒退。當文明開始用「理想分貝表」審判他人,所謂的秩序就不再是共存的結果,而是排除的開端。真正的文明,不在於誰能控制聲音,而在於誰願意傾聽。

戶外,成了孩子唯一能笑、能說話、唱歌的地方(圖/擷取自pexels)
戶外,成了孩子唯一能笑、能說話、唱歌的地方(圖/擷取自pexels)

把孩子帶回家或是走向戶外,高鐵、飛機與餐廳就真的安靜了嗎?

最新文章

【星期整聊事|回不去的愛】: 有些人不是不愛了,只是再也回不去了

【星期整聊事|回不去的愛】: 有些人不是不愛了,只是再也回不去了

#愛情 #愛情怎麼翻譯 #愛情金句 #瓊瑤愛情 #感情

羽昊 2025.11.05 18
愛情訊號藏不住!男生對妳有好感的6個「身體反應」快來對照看看

愛情訊號藏不住!男生對妳有好感的6個「身體反應」快來對照看看

#兩性關係 #曖昧 #女孩 #內心 #眼睛

享民頭條 2025.11.05 62
【星期整聊事|願你被溫柔包圍】: 如果他要走,抓不住; 如果他願意留,推不走。

【星期整聊事|願你被溫柔包圍】: 如果他要走,抓不住; 如果他願意留,推不走。

#愛情 #愛情怎麼翻譯 #愛情金句 #愛情長跑 #速食愛情

羽昊 2025.11.04 13
你們夠信任彼此嗎?7句讓愛情更穩固的對話 快來看看!

你們夠信任彼此嗎?7句讓愛情更穩固的對話 快來看看!

#兩性關係 #金句語錄 #感情 #分享 #聚餐

享民頭條 2025.11.04 25
【星期整聊事|最近好嗎?】: 所有溫柔都藏在不敢聲張的地方

【星期整聊事|最近好嗎?】: 所有溫柔都藏在不敢聲張的地方

#兩性關係 #愛情怎麼翻譯 #愛情金句 #愛情長跑 #瓊瑤愛情

羽昊 2025.11.03 12
從堅強到崩潰,她學會放手,也學會愛──《我們意外的勇氣》

從堅強到崩潰,她學會放手,也學會愛──《我們意外的勇氣》

#電影 #兩性關係 #劇情 #蛋糕

國文老師|謝蓁 2025.11.03 38
【星期整聊事|成熟以後的我們】: 不再把愛說出口,卻比誰都深情。

【星期整聊事|成熟以後的我們】: 不再把愛說出口,卻比誰都深情。

#兩性關係 #愛情怎麼翻譯 #愛情金句 #愛情長跑 #感情

羽昊 2025.10.31 22
能接受前任分手後,談了幾次戀愛再求復合嗎?

能接受前任分手後,談了幾次戀愛再求復合嗎?

#兩性關係 #感情

唐蘋想很多 2025.10.30 37
【星期整聊事|突然好想你】:明明什麼都沒發生,卻突然覺得好想你。

【星期整聊事|突然好想你】:明明什麼都沒發生,卻突然覺得好想你。

#愛情 #愛情怎麼翻譯 #愛情金句 #愛情長跑 #感情

羽昊 2025.10.29 32
生小孩不只是錢的問題!想要不後悔 懷孕前先思考6個關鍵問題

生小孩不只是錢的問題!想要不後悔 懷孕前先思考6個關鍵問題

#兩性關係 #生育 #懷孕 #育兒 #感情

享民頭條 2025.10.29 24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