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2-13 15:49
熱血阿舜
《巴布狄倫:搖滾詩人》:顛覆傳統的巴布狄倫,忠於自我的搖滾詩人
「每個人都希望我成為別人,但他們應該讓我做自己。」
電影改編自伊利亞沃爾德(Elijah Wald)在2015年出版的《狄倫要插電 Dylan Goes Electric! 》紀實作品,忠實紀錄巴布狄倫(提摩西夏勒梅 Timothée Chalamet 飾)當時想要從傳統民謠,跨足到電子搖滾的軒然大波,故事則是要從一個19歲的年輕人帶著吉他與才華洋溢,遠從明尼蘇達鄉村的默默無名,輾轉來到紐約西村的展露頭角。

「大聲唱出來吧!儘管去興風作浪。」
然而巴布迪倫在個性上,難以捉摸的不甘平庸,就如同他在音樂上,始終拒絕被定義的求新求變,成名後日復一日的反覆吟唱,更是令他莫名焦躁的備感壓力,於是他開始轉向搖滾的懷抱,並將電子樂器融入在自己的音樂風格,這一連串大膽顛覆的反骨操作,被民謠界視為殊方異類的離經叛道,直到1965年7月25日的紐波特民謠音樂節(Newport Folk Festival),巴布狄倫不顧現場噓聲四起,也要堅持揹上電吉他的插電演唱,讓他正式成為民謠叛徒,但也替搖滾音樂,從此寫下全新的篇章。

「別妄想著摘月亮,我們還有星星啊!」
《巴布狄倫:搖滾詩人》除了深刻描繪巴布狄倫歌唱生涯迅速走紅的來龍去脈,對於他私底下的感情生活,同樣是多加著墨的完整交代,遊走在藝術家情人希薇羅素(艾兒芬妮 Elle Fanning 飾),與民謠歌手瓊拜亞(莫妮卡巴巴羅 Monica Barbaro 飾)的三角戀情,就如同他飄泊個性的撲朔迷離,自從遇見希薇在她的鼓勵支持下,讓他從無名小卒的毫無信心,開始不斷創作的勇敢追夢,直到與瓊展開合作巡演的推波助瀾,演唱事業的聲勢則是逐漸攀向巔峰,倆人更因此產生曖昧情愫,而發展出地下戀情,這一切看在希薇的眼裡,從微笑以對到眼眶泛淚,明白自己終究無法成為唯一的月亮,最後還是選擇放下一切的轉身離開。

雖然甜茶在片中只演唱了《Like a Rolling Stone》、《Girl From the North Country》、《Highway 61 Revisited》、《Mr. Tambourine Man》、以及《Blowin in the Wind》等13首經典歌曲,但實際卻在片場準備了多達40首歌,以因應拍攝需求的不時之需,這彷彿複製貼上的完美復刻,更是獲得巴布狄倫本人在X社群上,稱讚提摩西夏勒梅是個出色的演員,就像是另一個版本的自己。

《巴布狄倫:搖滾詩人》觀影重點:
1.巴布狄倫影響整個世代的音樂傳奇。
2.提摩西夏勒梅完美復刻的複製貼上。
3.整體演出陣容不遑多讓的實力堅強。
FaceBook粉絲專頁:No Movie No Life
instagram:Cheng_A_Shun
喜歡這篇文章嗎?歡迎贊助作者,好內容值得更多人支持。
贊助說明
為了鼓勵作者持續創作更好的內容,會員可以使用「贊助」功能實質回饋給喜愛的作者。可將您認為適合的點數贈送給作者,一旦使用贊助點數即不得撤銷,單筆贊助最低點數為30點,最高點數沒有上限。
U 利點數 1 點 = NTD 1 元。
您當前剩餘 U 利點數:0點;前往購買點數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