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9-22 12:24
JC酒依絲
韓劇放大鏡:一句「為什麼拿我包裝妳的人生」讓全網哭了!《媽媽朋友的兒子》裵石榴喚醒亞洲女兒心中的痛


當乖乖女不乖了,家庭的愛與溫暖也會消失?
在韓劇中,裵石榴從小便是不需父母擔心的孩子,她成績優異、自律自發,下課打工是為了給母親買生日禮物,就連下定決心離家出走都是完成了所有的課業才出發,憑藉著不懈的努力,她赴美留學、擠身知名企業,還曾和律師男友論及婚嫁。可當一路開掛的人生變了調,裵石榴決定為人生按下暫停鍵休息一下時,換來的不是家庭溫暖的懷抱,而是父母痛心疾首的質疑:為什麼從未犯錯的女兒突然想不通了。對於成長在高壓環境下、長期扮演「乖乖女」角色的亞洲女兒們來說,裵石榴因離職歸國被母親激烈責備的一幕,想必深深觸動了內心深處的情感。這些乖巧又懂事的完美孩子,長期困在父母的期望的牢籠,限制著人生種種的選擇與自由。一旦選擇停下奔赴世俗成功的腳步,往往迎面而來的便是父母的不解與責難,甚至質疑她們是否「辜負了」家庭的期待。

別再拿愛當擋箭牌,親子關係愛與壓力的界限
當母親極力塑造的「成功孩子」轟然崩塌,與女兒心中渴求的「父母認同」產生衝突,石榴終於忍不住情緒吶喊:
妳不能理解我一下嗎?不能對我說一聲「休息一下吧!真的辛苦了!」這樣的話嗎?為什麼我要總是當媽媽妳的驕傲呢,我不能只是妳的女兒嗎?不能偶爾有點瑕疵和缺點嗎?我為什麼必需拿來包裝妳的人生?「包裝」這個詞,精準點出了所有矛盾的癥結,直戳最痛、最酸之處。包裝,暗藏無數父母希望子女按照他們的理想去塑造自己人生的心態,也象徵著無數子女拋棄自我價值只為成為父母體面外衣的處境。於是,當子女赫然驚覺自己努力活成的樣子,並非是真實的自我,而僅只是父母的延伸品,這樣的矛盾感加劇她們對父母的質疑及對自己人生的困惑。


重新活成個體,迎向自我覺醒
值得慶幸的是,石榴悲憤的吶喊並非只是喚醒傷口,也是通往自我覺醒的過程。當她意識到比起成為母親的驕傲與期許,更想被當成一個獨立的個體來愛護與理解時,過去為了成就優秀而努力鞏固的「包裝」外衣也逐漸瓦解。

喜歡這篇文章嗎?歡迎贊助作者,好內容值得更多人支持。
贊助說明
為了鼓勵作者持續創作更好的內容,會員可以使用「贊助」功能實質回饋給喜愛的作者。可將您認為適合的點數贈送給作者,一旦使用贊助點數即不得撤銷,單筆贊助最低點數為30點,最高點數沒有上限。
U 利點數 1 點 = NTD 1 元。
您當前剩餘 U 利點數:0點;前往購買點數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