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2-09 16:57
蒔緣
馬鳴山鎮安宮五年千歲的《吃飯擔》
吃飯擔的由來
早期農業社會家家戶戶的壯丁,會協同收割稻子,排定收割日期後,整批人便一畝田一畝田的割稻;不想與人合作的,也可以雇傭專門割稻的人。農婦會使用扁擔挑著菜籃、米籃、竹簍,並裝滿各式各樣的食物、湯品、水果,將其挑到較寬闊的空地,或是收割後的稻田裡給大家享用,以補充體力或有感謝之意,遂有了《挑飯擔》的稱呼。
而信眾也有挑著裝滿食物的飯擔答謝神恩,犒謝相關執事人員的習俗,稱為《吃飯擔》,延續至今吸引許多人參與,使得馬鳴山《吃飯擔》逐漸演變成元宵節當天廟會活動的重頭戲,並與平溪天燈、鹽水蜂炮齊名。
於民國103年(公元2014年)登錄為雲林縣無形文化資產。https://taiwangods.moi.gov.tw/html/cultural/3_0011.aspx?i=82
據台灣宗教科儀記載;五年千歲廟的《吃飯擔》與《五年一大科》,皆被列為無形文化資產,其中五年大科更登錄為國家重要民俗,是很寶貴的宗教軌跡。
馬鳴山五年千歲今年元宵節春祭『吃飯擔』,即將於國曆2月12日星期三開鑼,對於台灣宮廟、傳統文化或道教民俗有興趣的,不妨趁著元宵佳節前往朝聖。
文by香蕉&蒔緣邊遊邊記
喜歡這篇文章嗎?歡迎贊助作者,好內容值得更多人支持。
贊助說明
為了鼓勵作者持續創作更好的內容,會員可以使用「贊助」功能實質回饋給喜愛的作者。可將您認為適合的點數贈送給作者,一旦使用贊助點數即不得撤銷,單筆贊助最低點數為30點,最高點數沒有上限。
U 利點數 1 點 = NTD 1 元。
您當前剩餘 U 利點數:0點;前往購買點數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