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22 09:27
夫子。旅食趣
吉貝石滬文化館 手滬海洋 巡滬體驗
澎湖,吉貝石滬文化館位於吉貝旅客服務中心內的東側,館外有座石滬模型,三尊仿真人偶模擬介紹石滬的修護與漁撈作業,館內走廊有石滬資訊看板、石滬人偶、漁具做靜態展示,另有多媒體影片播放教室,以影音播放介紹吉貝石滬文化,並設有展品櫃,展示石滬研究著作、早期石滬漁權契約 (影本) 等文件。
石滬人偶維妙維肖,具象石滬的修護與漁撈。
參觀完吉貝石滬文化館,可別錯過吉貝石滬文化館正前方海堤下的「蚵仔窟」石滬群,海面上左、右各有一座三心石滬,原是二座弧形石堤,為推展觀光進行修改,成為三滬房滬 (三心石滬)。
參加澎管處主辦的「石滬環境教育遊程」與一般遊客的走馬看花有許多的不同,除了有專人解說導覽外,還能換上防滑鞋走入潮間帶做巡滬體驗。首先;導覽老師會透過看板對石滬的種類、構造與捕魚原理等石滬知識,做深入淺出的介紹。澎湖傳統石滬類型可概分為三種:弧形石堤、單滬房滬及雙滬房滬。
石滬的主要構造可分為滬房、滬門、滬碇 (坎)、伸腳、滬彎、魚井、腳路等。其中滬門位於滬房面對潮水引流入內的開口處,寬度約 1公尺,滬門下方會設一滬碇 (坎),為沉水的門檻,在滬門底部以石塊填高,防止魚兒入滬房內又溜出去,捕魚時還可用漁網封住滬門。魚井則設在滬房的左右兩邊,與伸腳相連的地方會築一至兩個坑洞,在集魚效果較好的深海區,用來暫時儲存拿不走的漁獲。
滬堤一端若未接著陸地,則末端會建成捲曲如螺尾的部分,稱滬彎 (螺尾),目的在讓魚入滬後,游至彎曲處碰壁而回頭,不讓到手的魚群溜出滬外。
在澎湖,能用來修築石滬的石材有玄武岩 (烏石)、灘岩 (白石) 和團塊狀的微孔珊瑚礁岩 (粗仔) 三種,其他質輕易碎的岩石都只能做填補縫隙之用。
巡滬是輪值到當天的滬主才有的權利,也就是說在當天的24小時內,捕魚權與漁獲都屬同一位滬主所有。而澎湖地區的潮汐類型為半日潮,每天固定會有兩次的漲退潮,所以滬主通常一天可以巡滬兩次,但在初十,廿五兩天,因退潮的時間剛好在午夜12時以後,所以這第二次巡滬權就歸隔天的滬主,也就是當天祗能巡滬一次,因此有「初十無暝,十一人的;廿五無暝,廿六人的。」的俗諺。為求公平公正,每一年巡滬的時間順序都是由滬主們共同抽滬鬮決定。導覽老師表示:巡滬人的裝備大有學問,除了要頭戴頭套防寒,手拿電土燈、鐵叉、竹簍及拖網外,還要穿上草鞋防滑。
多媒體影片播放教室,透過訪問吉貝耆老的影音,介紹吉貝石滬文化。
吉貝石滬文化館
地址:澎湖縣白沙鄉吉貝村182之2號
電話:06 991 1487
官網:https://www.penghu-nsa.gov.tw/edu/
喜歡這篇文章嗎?歡迎贊助作者,好內容值得更多人支持。
贊助說明
為了鼓勵作者持續創作更好的內容,會員可以使用「贊助」功能實質回饋給喜愛的作者。可將您認為適合的點數贈送給作者,一旦使用贊助點數即不得撤銷,單筆贊助最低點數為30點,最高點數沒有上限。
U 利點數 1 點 = NTD 1 元。
您當前剩餘 U 利點數:0點;前往購買點數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