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25 09:32
夫子。旅食趣
心雕居 台灣原始木雕第一人 出水秘境
心雕居位於苑裡鎮出水海邊防風林旁,門口樹木高大成拱,一條長長石階步道,通往一座傳統閩氏一條龍古厝,以卵石砌成的兩條百步蛇圍牆左右環抱一片綠意草地悠閒寧靜。
心雕居主人陳炯輝1990年英年早逝沈寂了好幾年,2007年他的弟弟陳清海有感心雕居創作命脈斷層,老宅建築結構年久失修荒廢在即,加上父親陳成合生前遺願尚未完成,決心進行老宅的整建,為父子三人不同風格的木雕藝術創作,提供一個永續的展出舞台。
庭院內的大豎石、涼亭、雕刻,處處流露出原住民風情。
這座原住民大豎石,圖案除了人、山豬 (或狗)、百步蛇等原住民元素外,還有一條大鯰魚,非常特別。
原始亭」一座由鵝卵石堆砌為底座的涼亭,充滿原住民元素。
門邊斑駁的木臼,充滿歲月的刻痕。
橫批「心雕居」及對聯「心識應無邊與海為鄰,雕藝需有道以山作師」,1987年由藝術家栗耘老師手書。門上的人物雕刻為陳炯輝的作品,一旁豎立的的木板雕像則是排灣族師兄高富村的作品。
963年14歲國小畢業的陳炯輝,離家到台北跟隨鄭玉麟學習雕刻,同時也接觸到台灣原始木雕品,並深受吸引。三年後陳炯輝出師,前往屏東潮州黃金德處從事仿刻排灣族木雕品的工作,一年後捨棄仿刻的優渥待遇,深入山區與排灣族人同住,學習排灣族木雕的精髓,此時的他目睹排灣族木雕作品不斷被商人低價收刮,而日漸流失深感痛心。
1972年23歲陳炯輝退伍,排灣族的雕刻文物已嚴重流失,他只好回到苑裡出水海濱 (心雕居現址),成立「山地門雕刻社」以仿刻排灣族原始木雕品為主,販售給台北及國外之古董商。
1980年經由文建會主委陳奇祿先生的提點與鼓勵,陳炯輝拋棄所有的訂單與大批仿刻半成品,開始嘗試以原始木雕元素創作,此時他的創作生命出現大轉折,開始走向藝文舞台。
陳炯輝的作品,常見百步蛇與人相互糾結的景象,藉此表達出原住民內心的吶喊,渾厚豪邁中流露細膩精緻的質感,締造了原住民雕刻的新境界,被譽為「台灣原始木雕第一人」。他的晚期更創作出一系列「鹿」的作品,以「鹿」與「路」之間的諧音,來暗喻他的漫長藝術創作之路以及感嘆人世的矛盾與不定。
或許天妒英才,就在陳炯輝雕刻逐漸步入巔峰之際,不幸於1990年7月因肺癌病逝,得年42歲。陳炯輝過世前作品,其妻吳女士委雇學生黃勝忠、劉茂龍繼續予以完成,並做成翻銅作品8件。
對木雕無師自通的陳成合,自幼就有藝術天分,在兒子陳炯輝過世後,傷心之餘常到海邊散步,發現海邊漂流木樣貌多變、造型優美,於是把漂流木撿回雕刻,將傷痛轉換成創作能量,付予漂流木豐富的生命力。
陳清海年輕時曾跟哥哥陳炯輝學過木雕,奠定了雕刻的興趣和基礎,在陳炯輝去世後,為延續兄長陳炯輝的心雕居及父親陳成合的遺志,將心雕居加以整理後,成為海線地區的藝文展覽空間,展出兄長與父親的創作。陳清海的作品以怪誕、樸拙的表現手法,記錄「人生實態」,有超越現實的視覺感受。爾後因病無法負重,便將創作能量由雕刻刀轉換為畫筆,藉油彩繪出萬物百態。
走入濱海秘徑,通過木麻黃及黃槿夾道的防風林,來到出水海邊,視野豁然開朗,不需要特別做什麼,站在高處面迎海風,遠眺海天一色,看海面輕浪湧起微波蕩漾,風聲、浪聲聲聲入耳,自有心靈的寧靜。
2012年底,出水沙灘這一段在「苑裡反瘋車自救會」以風車與住戶的距離過近 (只有60-250公尺,國際平均安全距離為470-700公尺) 為反對述求發動抗爭,得以保持沙灘原貌。
心雕居用餐空間寬敞舒適,園區內的咖啡館、無油煙開放式廚房,提供健康養生套餐以及手作輕食、下午茶,適合來此偷得浮生半日閒,賞心、聽風、看海、看雕刻。
心雕居 木雕藝術園區
地址:苗栗縣苑裡鎮西平里出水路64號
營業時間:10:00 ~ 18:00 (週二、週三公休)
電話: 037 867 339
團體參觀請預約導覽,歡迎來電洽詢陳薈茗小姐 (0920 778 010)
FB 粉專:搜尋 [心雕居]
喜歡這篇文章嗎?歡迎贊助作者,好內容值得更多人支持。
贊助說明
為了鼓勵作者持續創作更好的內容,會員可以使用「贊助」功能實質回饋給喜愛的作者。可將您認為適合的點數贈送給作者,一旦使用贊助點數即不得撤銷,單筆贊助最低點數為30點,最高點數沒有上限。
U 利點數 1 點 = NTD 1 元。
您當前剩餘 U 利點數:0點;前往購買點數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