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你依然燦爛》看著親人悲傷,家人、朋友和同事可以提供什麼幫助?

聯合新聞網 采實文化

家人、朋友和同事可以提供什麼幫助?

  看著親人悲傷非常痛苦,往往會讓我們感到十分無助。當然,朋友能提供什麼幫助,取決於喪親者的具體情況,好比他們失去了誰、事情是如何發生的,以及他們家還剩下誰。

人們在親人死後,對朋友、家人、熟人和同事的反應和來往通常會有所不同。你看到朋友悲傷時,偶爾也會想起自己離世的親人而悲傷。你盡量別因此增加對方的負擔,而是要去陪伴他們,傾聽他們的悲傷故事和打探他們的需求。

簡嫚書在「沒有你依然燦爛」中面臨喪夫之痛。圖/時創影業提供

  湯瑪斯.阿提格建議,最重要的是了解每個人的喪親之痛是不同的,因此要將精力集中在專心傾聽對方的故事,並努力去理解(和體會)他們的悲傷。阿提格認為最重要的是要有耐心、要專心去傾聽、要知道每個人都不一樣,喪親以後的情況也會有所差異,而且要向對方保證,只要他們需要你,你就會陪伴他們。

讓喪親者講述他們的故事

  要順利化解悲傷,首先要接受親人已經離世的事實。此時親友不妨讓喪親者痛快傾訴心情。回顧親人死亡的細節,有助於讓人接受事實。

  即使到了現在,如果有機會,我也會談論我聽到女兒出事的那個晚上,讓我再次回顧事件、重溫某些經歷,盡而獲得某種滿足或寬慰。出於某種奇怪的原因,我偶爾也喜歡聽別人講他們如何得知親人出事的。然後,我會問他們:「當時你在哪裡?誰告訴你的?」重述如何失去親人顯然能夠減輕痛苦。

我認為聽到別人說噩耗傳來時他們有多麼痛苦和感到多麼震驚,從中證明我自己的痛苦是正常的,讓我知道親人意外死亡是有多麼讓人感到可怕。我聽到他們的回憶以後知道:「沒錯,那真的很糟,所以為什麼你很難去接受它。」這是悲傷過程的起初部分。

  庫伯勒.羅絲和凱斯勒指出:「你必須把它挖掘出來。必須先見識悲傷,才能化解悲傷。分享悲傷就是減輕悲傷。你要講述你的故事,因為這樣才能指出逝去的親人很重要。」因此,朋友和家人的支持必不可少,你也需要他們耐心陪伴。

庫伯勒 羅絲和凱斯勒接著說道:「我們訴說故事時,就會一點一滴驅散痛苦,分給我們遇到的人,因此一路下來就能驅散痛苦。當有人一遍又一遍告訴你他們的故事時,他們是想要弄清楚某些事情。

他們必定想釐清某些東西,否則說著同樣的故事也很無聊。你與其翻白眼說『她又來了』,不如詢問對方一些銜接不上的部分。你要當個見證人,甚至要引導他們,找出他們想知道的東西。」

  要耐心傾聽,鼓勵喪親者談論心事(如果他們表現出想要這樣的跡象)。你可以問:

• 你的親人是在哪裡去世的 ?

• 當你得知此事時,你人在哪裡 ?

• 你當時和誰在一起 ?

• 葬禮辦得怎樣 ?

• 誰在喪禮中發言 ?

• 你所愛的人是土葬或火化 ?

• 他們被安葬在哪裡 ?

• 骨灰放在哪裡 ?

• 你是去墳墓或擺放骨灰的地點紀念親人 ?

  另一種幫助對方接受事實的方法,就是主動提議和喪親者一起去墳墓前探望死者。然而,你要察言觀色,或許對方可能更喜歡單獨前往,但你要告訴他們你很樂意隨時陪他們一起去,而且(因為你不想一直纏著他們)只要他們認為這樣有所幫助,就可以隨時邀你同行。

其他有用的問題:

• 做什麼可以幫助你 ?

• 當⋯⋯的時候,你有什麼反應 ?

• 你的感受改變了嗎 ?

• 你最難熬的日子是什麼時候 ?

• 你今天想談論這件事嗎 ?

幫助喪親者適應親人離世以後的生活

  失去伴侶的人不僅要調適心情,還要接受失去死者生前扮演的所有角色,從做飯到倒垃圾/回收物品、和學校老師打交道、支付帳單、買車、預訂假期住宿、開拖車倒車和洗衣服。

在伴侶關係中,這些通常都是由某個人來處理。一旦負責處理這些日常瑣事的伴侶離世了,這些事就沒人處理了,活著的人就會感到淒涼。不妨問你自己:

• 存活者面臨哪些實際的問題 ? 你要如何幫助他們解決這些問題 ?

• 誰是他們伴侶關係的決策者 ?

• 他們現在要下什麼樣的決定(無論大或小)? 他們想和誰討論這些事情 ?

要勸告喪親者別太早做出改變生活的重大決定

  要化解悲傷已經夠難了,此時最好待在熟悉的環境,不要在悲傷時倉促下決定。沃登提出警告:「當你勸喪親者不要太早做出改變生活的重大決定時,請不要讓對方更感到無助。你要告訴他們,當他們過了一段時間以後,一定能夠做出決定和採取行動,也要讓他們知道,不應該為了減輕痛苦而倉促下決定。」

《沒有你依然燦爛》。圖/時創影業

幫助喪親者回憶過往

  失去親人以後,最大的挑戰就是要放棄舊生活,轉而擁抱新生活。在這段時間裡,喪親者通常會擔心自己和別人會忘記他們所愛的人。我知道自己有時聽不到艾比的聲音,有時甚至想不起她的臉。

然而,我在十三年前失去母親之後,我也知道這些東西還是會浮上心頭。

  支持者此時可以發揮重要的作用,要喪親者放心,說他們的記憶不會消失,他們所愛的人永遠不會被遺忘。人都是自身經歷的產物,對這些經歷的記憶不會因為相關的人已不在人世就會消失。

有些人覺得談論死者很困難(甚至讓他們反感);有些人會避免提起這個話題,因為害怕會讓喪親者想起所愛的人而心煩意亂。

我認為喪親者應該不會介意你談論他們離世的親人,希望我說得沒錯。我一直都在想念艾比、艾拉和莎莉,所以別怕一提起她們就會讓我難過。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支持者可以分享自己對死者的回憶來幫助因喪親而悲痛的人。你也可以:

• 回憶死者生前幽默的時刻、事件和表情。

• 具體列出你認為死者有哪些良好的個性。

• 當某些事情讓你想起已故的人,或者你看到/做了一些你知道他們鐵定會喜的事情時,不妨或臉書上張貼照片,並寫上你自己的#符號內容(我會寫[艾比一定會喜歡這個的])。我是看到「What' s Your Grief」網站(www.whatsyourgrief.com) 才有這種想法的。這個網站提供許多有用的資源,也有部落格文章,以及提供化解悲傷的見解。

理解喪親者無法承受生活中的小挫折/細節

  當你愛的人死了,世界就停止了。什麼東西都微不足道。我記得我母親去世以後,我盯著超市販售的雜誌,心想為什麼會有人想知道這些瑣事。

  在艾比死後不久,我們不斷驚訝於過日常生活竟然要如此寬容。我們面對如此巨大的問題,但自己的容忍度卻是多麼低啊 !

我們的朋友此時給了我們很大的幫助:他們一看到我們遇到會考驗我們耐心的情況時,就會為我們解決問題或接手處理。例如,我記得我的同事凱特(Kate)有一天在游泳池入口幫我解決問題。

  我們都有預付的入場卡,我們在前一個禮拜儲值了,但很奇怪,我的卡卻顯示儲值為零。凱特見狀後馬上說:「妳先進去換衣服,我來處理這件事。」她把我帶到更衣室,知道我會無法忍受跟管理員你來我往的理論,也會毫不猶豫地逃跑。

給喪親者悲傷的時間

  聽起來就像陳腔濫調,但悲傷需要時間,而對喪親者最好的支持網絡就是那些真正理解這一點的人。

  要不斷提醒喪親者,說你沒有忘記他們的痛苦,你也不期待他們「忘記傷痛」。我親愛的朋友托妮會隨時向我們發送愛心符號的短訊,表示她一直關心我和特雷弗。

在艾比去世後的第一年,她每天都給我們發一封訊息,只是想讓我們知道她在想我們。在艾比離世一年以後,她還是堅持這樣做,但不是每天,而是斷斷續續,這種貼心行為的確意義重大。

  各位要記住,喪親者在某些特定時間點會感覺心情更糟。你要在三個月左右去關心他們,因為喪親者經常告知輔導員,此時似乎沒有人關心他們了,而別人也在避開他們。親人離世一週年和所有的生日及節慶假日也會讓人特別難過。此時要再去關心對方,發一封言詞友好的簡訊或電子郵件,表示你沒有遺忘他們。

不要將你自己的悲傷故事與剛喪親者的情況進行比較

  雖然喪親者傾聽別人的心情時通常非常善解人意,也能夠去扶持其他失去親人的人,但這可能需要時間。

當朋友、同事或家人剛剛失去他們所愛的人時,你不要馬上拿自己的悲傷經歷和他們去比較。

你最好說,「我不知道該對你說什麼」,或者「我無法想像這對你有多麼艱難」。下面這首詩說得很好。

請不要問我是否已經忘記,我永遠也不會忘記。

請不要告訴我她目前在另一個更好的地方,她不在我的身邊。

請不要說她至少沒有受苦, 我還不知道她為何必須受苦。請不要說你知道我的感受,

除非你曾經失去孩子。

請不要問我是否感覺好些了,喪親之痛不會消失。

請不要說我至少和她陪伴了這麼多年,你會選擇哪一年讓你的孩子死去?

請不要告訴我,上帝不會讓我們承受我們所不能承受的,請你只要說你也很難過。

如果你記得,請只說你記得我的孩子。請讓我談談我的孩子,

請提到我孩子的名字,請讓我哭吧。

麗塔.莫蘭(Rita Moran),<只要說你也很難過>('Just Say You Are Sorry'),一九九九年

在喪親者憂鬱時隨時待命

  當人逐漸接受失去親人的現實時,憂鬱是一種常見(但通常是暫時的)悲傷症狀。

人們似乎常常想要哄騙喪親者,想讓他們走出陰霾並振作起來,但我們真正需要的是靜靜待在我們身邊的朋友,而他們也要明白憂鬱只是一個短暫的過程。

和我們坐在一起,了解我們是非常悲傷的,知道我們可能需要暫時讓生命從我們身邊悄悄溜走。

  你還可以建議喪親者定期運動,說你很想跟他們一起鍛鍊身體。鍛鍊身體能讓人心情快樂。然而,喪親者通常需要別人從旁鼓勵和幫助,才能經常去運動強身。

本文摘自《悲傷復原力:一位心理學專家,也是位失去愛女的母親,透過「復原力心理學」,走過分離崩解的悲傷》,作者:露西.霍恩博士,出版社:采實文化

「女子漾」網站全新上線,陪你愛自己的每個樣子!最棒的美食旅遊、美妝穿搭、娛樂話題、運動健康、情慾愛情分享,都能在這裡看到!快點來加入成為創作者!https://woman.udn.com

沒有你依然燦爛 好書推薦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