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7-17 21:20
失敗要趁早 - 張念慈
誰才是真正的朋友?10幾歲的孩子該懂的3種「交友力」 慢熟或社恐也能與人好好相處!
求學階段裡,我很喜歡身旁有滿滿的朋友。我認為,朋友越多代表自己越有價值,當朋友變少了、離開了,我會極度不安,充滿恐懼,懷疑自己的價值。
但隨著我以為的朋友越多,我的心裡卻益發空虛,這些人真的是我的朋友嗎?
為了營造自己受歡迎的假象,我努力討好和迎合朋友的需求,卻變得越來越不快樂。
我喜歡和朋友在一起,卻又因為過程中的情緒內耗而傷透腦筋。
一直到這幾年,我才慢慢理解自己,根本就是個內向人格又社恐的人,卻選擇的大家公認的交朋友方式,當然會讓自己疲憊不堪。
現在,我的孩子也即將上小學、國中,在人際關係的議題上,我該給他們怎樣的建議呢?如何選擇朋友,才能真正身心靈平和?
全民教育學者齋藤孝在《什麼是真正的朋友》書中,給了青少年清楚的指引。我認為,其中10幾歲的孩子特別該懂3種「交友力」:
1. 結交志同道合的朋友
朋友是在一起很開心、心意相通的人。朋友的數量,跟是不是能為自己帶來美好的友情,是完全不相關的兩件事。
重點不是朋友有多少,而是彼此建立的關係有多親密。
要怎麼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呢?「我們都很喜歡這個耶!」是很好的切入點,共同喜歡的食物、運動、明星、學習課程,都可以讓兩個人產生共鳴。
每個成長階段都會認識不同的朋友,隨著居住地、學校轉換很多人可能不會再聯絡,但只要有共同的興趣和喜好,友誼就能持續下去。
2. 與合不來的人也能和睦相處
大家都是朋友,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長大以後,會發現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夠和樂融融相處,就算無法當朋友,也沒有關係的。
但父母一定要提醒孩子,就算是無法成為朋友,也不要互相傷害,「與合不來的人也能和睦相處」的能力,比起交志同道合的朋友更重要。
平常跟你朋友相稱的人,在你落魄時不見得可以幫助你,但平常就看你不順眼的人,在你落魄時絕對會想盡辦法落井下石。
比起讓朋友變多,更重要的是讓敵人變少。
就算不喜歡對方,我們依然可以試著不要硬碰硬,不要互相傷害、針鋒相對,在必要的時候可以心平氣和的協力合作,這樣就好。
3. 擁有獨處的勇氣
想與人好好相處,要先懂得和自己好好獨處。
求學階段的時候,我很害怕一個人,覺得身旁沒有朋友,就代表我的人生失敗。後來我才發現,「跟所有人都當好朋友」不是人生的標配。
想跟所有的人都當朋友,只會換來更多煩惱和痛苦。只要清楚自己不需要跟所有人都變成朋友,就不用勉強自己做任何忍耐。
如果在某個階段,身旁實在沒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也沒有關係。
我們可以「主動選擇獨處」,豐富獨自一個人的時間,例如看書、運動、彈琴、寫作等,如此不會感到寂寞或羞恥,自然也不會沉溺在自憐自艾的情緒裡。
可以擁有獨處的勇氣,我們就不會為了合群而委屈自己,而且更能好好的專注在照顧自己身上。
與人相處,是一輩子都需要的軟能力。
結交志同道合的朋友、與合不來的人也能和睦相處、享受獨處,看起來似乎是3個完全不同的價值,但其實是可以因時制宜,彈性轉換的相通概念。
求學階段的孩子,不論個性是慢熟或社恐,如果可以好好培養這3種「交友力」,未來在職場、人生都可以少流很多眼淚,長成更成熟的大人。
【延伸閱讀】比MBTI、九型人格更有用!讀懂孩子3種「本能性格」,父母教養更輕鬆,化解親子間的關係衝突
【延伸閱讀】別讓憂鬱成為習慣!父母3方法教孩子處理憂鬱情緒,在憂鬱和無力感輪迴的生活裡找到逃生門!
【延伸閱讀】孩子愛生氣、易怒怎麼辦?如何處理憤怒情緒?家長跟孩子一起做3個「不生氣」練習
【延伸閱讀】怎麼拒絕不適合的朋友?學校不會教,但孩子必須懂的「人際斷捨離」果斷抽身法
--
更多第一手訊息不漏接,請按讚追蹤
🎯個人網站:小記者所見所聞
🎯粉絲專頁:失敗要趁早-張念慈
🎯IG追蹤:fail.early
🎯Youtube頻道:失敗要趁早-張念慈
🎯Podcast:失敗學。學失敗
喜歡這篇文章嗎?歡迎贊助作者,好內容值得更多人支持。
贊助說明
為了鼓勵作者持續創作更好的內容,會員可以使用「贊助」功能實質回饋給喜愛的作者。可將您認為適合的點數贈送給作者,一旦使用贊助點數即不得撤銷,單筆贊助最低點數為30點,最高點數沒有上限。
U 利點數 1 點 = NTD 1 元。
您當前剩餘 U 利點數:0點;前往購買點數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