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16 01:15
Dear Han
《器子》:有太多話想說,卻無從開口——那是他無法控訴的心痛與寂寞
《器子》這部電影,如同很多人事前期待的緣由,我最開始被吸引的,確實也是卡司——不光是因為張孝全跟李沐的電影出演,甚至還同樣帶有疑似是父女的角色設定,立刻讓我想起《誰是被害者》這部作品;還有婁峻碩跟李沐的再次合作,也仿若瞬間回到《夏日的檸檬草》,不過這次兩人已是相互扶持的小情侶,婁峻碩飾演的角色總算沒有再癡情單戀李沐了。
除此之外,其實包含像是薛仕凌、黃健瑋、尹昭德,甚至是「五間情」的出演,總覺得在看《器子》時,有一種在故事推進之際,都可以在卡司上發現驚喜的感覺,意外也成為我在觀影過程中的一大樂趣。

「張允融」的失蹤,明顯是有人故意為之,起初一度以為是某種狹怨報復(畢竟皆在孤兒院院長因故受害之後),但後來卻是更龐大的犯罪結構。某種程度上是一種被遴選出的悲劇,而他們面對失去,措手不及。
好印象深刻小靜那一句「我沒有弄丟,她是被偷走的」的對白,某種程度上既強調了「器子買賣」的黑心,我覺得也從那宛若自我說服的喃喃自語,道出了她終究有其自責。但觀眾也難免心疼於,這其實真的不是她的錯,卻也理解她的走不出來。

像是一套完美的劇本,只待張其茂跳入陷阱,成為故事中的關鍵角色,順理成章地往下演出,他無力反抗,只得承受。爾後假釋出獄,他順應著角色設定,把偏執放大到極致,開啟他的殘忍報仇。可其實我們也知道,比起報仇雪恨,大抵他更期待有尋回女兒的奇蹟發生。
可當他循線挖掘,卻發現這當中的環環相扣,每一個角色在各自的職業場域跟資源,都有其功能存在,也因此生成了一個惡的生態鏈,長年運營。他只能個個擊破。儘管我覺得在「器官買賣」這件事情成為劇情簡介的一部分時,坦白說整個真相不算太過意外,但我還是可以從故事中可以感受到那種,要對抗的邪惡體制如此龐大的無力感。
對我而言這確實是一部很典型的商業類型電影,儘管我並不覺得有懸疑性在,但我覺得動作戲的精彩,以及那些「酷刑」過程與警察追緝間的緊湊刺激,都讓我感覺在水準之上。

其實看完全片,偶讓我覺得,某些地方的節奏掌握,來自於一些精彩表現或設定的無法割捨,感覺有太多的捨不得,所以就都放了進去——可是其實,我會覺得破除章回體的設定本身,或許用不同的剪接方式,減少一些支線,多把原本主線的一些所謂造成觀眾槽點的細節細膩處理,其實有機會產生更完整的一個故事,也減少可能被詬病的弊端。
難免覺得可惜,畢竟確實覺得環繞著器官買賣的這一條線,放大了人性的邪惡與自我。很難同理那些以愛為名的自私,把他人的犧牲與成全當作理所當然——當徐元哲嚷嚷著他是個父親時,卻忘了在他眼前的,也是另一位女兒的父親;當他渴求徐子喬的犧牲成全時,其實也就忘了眼前的,也是一條活生生的人命。

人在情急之下說出了那些狡辯之詞,都荒誕的讓人覺得不可思議,可卻又在現實世界裡,當我們發現這個市場需求仍然存在,也就象徵著世界上可能真有那麼多失去生命的「器子」,甚至有人以此交易牟利,也更感覺到一種憤怒跟不可置信。
但我特別想提的,還是回到張孝全跟李沐的父女情,坦白說是否要擺在「贖罪」階段,且有那麼大的篇幅,我個人並沒有那麼認同(我可能更覺得精煉之後,擺在其他位置可能更加適合),但是我蠻有感觸的在於——張其茂布下了局,天羅地網,也不過希望網回自己失去的女兒,可是後來他卻明白,終究換不回那些被偷走的時光。

那些兩人相處時的「沈默無言」,反倒是過程中讓我特別有感的部分。搭配蕭煌奇演唱的《默聲》,聽見張其茂作為父親的韌性跟堅強,以及他最深刻的祝福。

喜歡這篇文章嗎?歡迎贊助作者,好內容值得更多人支持。
贊助說明
為了鼓勵作者持續創作更好的內容,會員可以使用「贊助」功能實質回饋給喜愛的作者。可將您認為適合的點數贈送給作者,一旦使用贊助點數即不得撤銷,單筆贊助最低點數為30點,最高點數沒有上限。
U 利點數 1 點 = NTD 1 元。
您當前剩餘 U 利點數:0點;前往購買點數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