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01 09:59
女子漾/編輯張念慈
愚人節為什麼是4月1日?從法國改曆到魚貼紙,一篇搞懂愚人節的文化真相!

這篇文章帶你從愚人節的歷史根源、各國有趣習俗,到曾經失控的惡作劇事件一次搞懂!

一、愚人節由來:其實是日曆制度惹的禍?
愚人節的來源沒有統一說法,但以下3種說法最被廣泛接受:
1.法國改曆說:被笑的不是人,是時代落伍感
16世紀法國,當時原本以3月底到4月初作為新年,但法王查理九世在1564年決定全面改用格里曆,將新年改到1月1日。但許多地區的民眾還是依照舊曆過節,結果被認為「不與時俱進」,甚至被開玩笑、送假禮物,久而久之,4月1日就變成惡作劇的節日。

2.古羅馬「Hilaria」歡笑節:先有歡樂,再有玩笑
古羅馬人在每年春分後會舉行歡樂節Hilaria,人們變裝、搞笑、模仿官員或上層階級,是一種對社會的反抗性幽默。這種節日氛圍後來可能成為愚人節的文化根基。
3.英國中世紀傳統:連《坎特伯里故事集》都提到愚人被整
早在1392年,英國文學《坎特伯里故事集》中就有提到有人在「三月三十二日」被耍,象徵4月1日的愚人傳統早已存在。而18世紀後,媒體也開始參與整人行列,形成全民娛樂的盛事。

二、各國怎麼過愚人節?原來「貼魚、踢我」都是真的!
愚人節的玩法在世界各地五花八門,不只是捉弄,還藏有地域文化的趣味差異:
1.法國:Poisson d’Avril(四月魚)
當地傳統相信4月1日是釣魚好日子,後來演變成孩子會把畫好的紙魚貼在別人背後,捉弄成功時還會大喊「四月魚!」這也是愚人節另一個名稱的由來。

2.英國&加拿大:中午12點後不能整人
在英國與加拿大,只有在4月1日中午前的惡作劇才被認為「有效」,超過12點後再作弄別人,反而會被認為不吉利。

3.蘇格蘭:整整過兩天還升級
蘇格蘭將愚人節延長到兩天。第一天會要求路人幫忙傳荒謬訊息,第二天則進階貼上「踢我(Kick Me)」的紙條。整人文化玩得更精緻。
4.希臘:整人成功就能轉運一整年
希臘人相信,在愚人節成功作弄他人,象徵機智與幸運,能帶來全年的好運氣。

三、品牌也愛整人:經典愚人節惡作劇案例
除了民間趣味,很多品牌早已把愚人節當成品牌行銷秀場,不但展現幽默,也能獲得大量關注。
1.Google嗅覺搜尋(2013)
Google推出虛構功能「Google Nose BETA」,聲稱可搜尋並聞到味道,內建超過1,500萬種氣味,只要把鼻子靠近螢幕就能聞。影片甚至還請來工程師現身說法,超擬真設定騙倒一堆人。

2.樂桃航空榻榻米飛機(2016)
日本樂桃航空釋出全新「SAMURAI武士號」的宣傳影片,機上座椅全部換成榻榻米,還設有足浴池「桃之湯」。甚至還聲稱機長為真正的武士,網友笑稱根本是夢幻航班。


歷史級愚人:這些惡作劇太瘋,竟然真的騙到人
1.倫敦「洗獅子秀」(1856)
大量倫敦居民收到官方邀請函,被邀請參加倫敦塔的年度「洗獅子」活動。信紙還蓋有紅色官方戳章,結果當天成群人到現場,才發現動物園早在1835年就關閉了。

2.BBC「義大利麵樹」(1957)
英國BBC播出農民從樹上摘義大利麵的假紀錄片,讓觀眾瘋狂打電話詢問哪裡買樹苗。雖然是經典,但也有人質疑媒體公信力受損。

3.瑞典電視套絲襪變彩色電視(1962)
瑞典電視節目上一位「科技專家」告訴觀眾,把尼龍絲襪套在黑白電視上,就能看到彩色畫面。結果民眾紛紛照做,只讓畫面變模糊,完全沒有變色。

4.BBC讓人短暫飄浮(1976)
調皮的 BBC聯手英國太空人Patrick Moore,在電視上說四月一號早上冥王星與木星連線會讓地球重力暫降,大家能在9:47時短暫「離地」。結果BBC接到大量民眾來電:「我真的飄起來了!」

惡作劇不是沒界線:愚人節「翻車事件」你聽過嗎?
雖然愚人節充滿歡笑,但當「玩笑」超出界限,也曾釀成公眾恐慌或負面形象。Google Gmail「Mic Drop」功能(2016)翻車案例,值得記取教訓。
Gmail2016推出愚人節限定的「丟掉麥克風」(Drop the mic)功能,先按下「傳送+麥克風圖示」的按鍵,錄完音後再按下傳送,對方就能收到你的錄音信件,還會自動附上小小兵一臉跩樣的動畫圖,但因與一般寄信按鍵太像,導致不少正式郵件誤插搞笑動畫,重要的是,對方無法直接回覆你的惡搞信件。

甚至有用戶因此丟了工作:「拜『丟掉麥克風』之賜,我剛才丟了飯碗。把文章傳給我的老闆後再也無法收到她的回信了。」用戶也抱怨,動畫圖彷彿在侮辱老闆的編輯技巧。因引起廣大用戶怒火,最終被迫緊急下架。
「女子漾」愛自己的每個樣子! 【女子漾】最棒的美食旅遊、美妝穿搭、娛樂話題、運動健康、情慾愛情分享,都在女子漾!快點來加入成為創作者!https://woman.udn.com
YT:女子漾https://www.youtube.com/@udngpower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