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0-10 21:17
JC酒依絲
除掉自己也要人死留名!電影《周處除三害》3大人生課題:存在、善惡與悔改
國片《周處除三害》號稱台灣最惡電影、阮經天巔瘋之作,果然名不虛傳,不僅強勢入圍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最佳動作設計等七項金馬大獎,由香港導演黃精甫編導打造,阮經天、王淨、李李仁、金馬影帝陳以文、袁富華等實力派演員所組成的黃金陣容,讓這部融合古老典故與黑幫搏火的犯罪動作電影劇情飽滿,場面精采,人物情感細膩而深刻。
《周處除三害》不光是一部犯罪動作片,其妙用典故呼應存在意義、善惡分別和人生悔悟等課題,也值得觀影時細細玩味與反思,各位讀者朋友在欣賞阮經天憤殺到底的瘋魔演技之時,不妨也將道德與成見擺放一旁,透過電影故事重新反思以下三大人生課題的意義與答案吧!
《周處除三害》劇情簡介
三害不除,何樂之有?《周處除三害》引用為人熟知的古文典故。
四年前,在黑幫大哥葬禮上囂張尋仇的通緝犯陳桂林(阮經天 飾演)四處躲藏、銷聲匿跡。直到接獲養老院的奶奶病危不治,自己罹患了肺癌第四期的噩耗,決定在臨終前「幹一票大的」,讓自己死後留名,不留遺憾。偶然間,他意外得知自己只是全台排名第三的通緝犯,不甘落於人後的他便追查起其他兩名通緝犯的下落,展開「除害」之旅。然而,隨著其他兩名通緝犯先後被陳桂林給掃除,他逐漸意識到人生最大的障礙並非除害,而是來自內心…
▲ 以下內容牽涉關鍵劇情,介意者慎閱!!!
《周處除三害》人生課題1:存在的意義是自己所賦予
道上有個「桂林仔」,只知道殺人很狠,天不怕地不怕,老大下令要追殺他,但卻連自己弟兄都不太清楚他的長相,陳桂林若無其事地聽完黑幫小弟金毛的講述,虛應了幾聲,正色道:「我有名有姓叫陳桂林,以後不要再叫我桂林仔。」然後操起傢伙毫無猶豫地又幹掉一個人物。電影開篇從葬禮上一則幫派間津津樂道的傳聞開始,揭露了第一個人生議題:存在的焦慮。陳桂林,幫派中流傳的狠角色,全台通緝要犯,細數其罪狀那是惡中之惡,但面對唯一的親人奶奶又可以是極其乖順、充滿柔情的孝孫。這樣的陳桂林在失去了世上唯一至親,又得知了自己罹患癌症末期的噩耗以後,首先煩惱的並不是「死亡」的問題,而是「存在」的問題:我是不是該幹一票大的?死後沒人記得我怎麼辦?他煩惱的是這些。
我不是怕死,我是怕死了以後都沒人記得我。—陳桂林相信你我都曾在午夜夢迴時問過自己:我為什麼活著?我存在的意義是什麼?要怎麼樣才能成為一個有用的人?這樣的困惑與焦慮廣泛存在於我們每個人內心的角落,我們渴望自己所做的事情在這個世界泛起漣漪,渴望從他人的言談與筆墨之中證明自身的價值。
人們總是希望自己的生命是有意義的,哪怕罪大惡極的陳桂林也是。
當存在的焦慮迫切的敲起警鐘,陳桂林意識到自己的生命正在倒數,他能想到的辦法不過是再幹一票,做個極惡之最,也許就能在舉目無親的世界裡被永世銘記。這個心願雖不符合道德法制,但在孑然一身的陳桂林身上顯得特別感傷。人生大風大浪都看盡了,最後怕的竟然是沒人記得,是何其孤獨。在陳桂林後續除惡的道路上,我們可以看到他從一開始憤殺不止,到後來一度放下無謂的目標,逐漸意識到自己的存在不假外求,這也提醒著我們個體存在的價值皆是自身所賦予,並非來自他人的評斷。
《周處除三害》人生課題2:善惡的標準來自於內心
若要用世俗的標準評斷陳桂林這個角色,無須搬出善惡的天秤,因為恐怕是「極惡」都還不夠。但若讓我們走進陳桂林的生命裡,跟著他除三害再回頭看,也許會認同我們認知善惡的標準還不夠精細,也許會在最後小美送陳桂林最後一程的那一幕跟著嚎啕大哭。先說陳桂林這個人,先是個孝孫才是個壞人,逞凶鬥狠之餘不忘寄錢給養老院的奶奶,為了不危及奶奶人身安全也不讓年邁的奶奶掛心,小心藏匿,就怕有天上了社會新聞,老人家會難受得受不了。死後留名這個心願,在奶奶在世時,並非陳桂林的首要願望。奶奶走後,他將唯一的遺物粉紅色的卡通手錶掛在手腕上,不管那手錶跟他一身黑社會的打扮有多違和。這樣的陳桂林給人重情盡孝的形象,實在難想能有多壞?
而當陳桂林開始除三害,在實現「惡」的旅途卻又不時散發「善」的光輝,例如:從香港仔手中解救了被控制已久的程小美(王淨 飾演)、一度放下內心的貪嗔癡決定好好生活、發現邪教騙局極力挽救受害者,這些都讓我們不禁反思,善惡並非絕對使然,而是比較而來。在某些情狀之下,惡人可能也是個好人,反之,好人也可能在某些狀況下成為壞人。
也許,陳桂林最初並沒有發現「善惡」對他人生的意義,但當他歷經了尊者(陳以文 飾演)的謊言與圈套,他的內心也開始覺醒。當陳桂林在宗教場域裡大開殺戒,為的不再是贏得天下第一惡的欲望,而是為了斷絕禍害人間的亂源,免於再有人受害。
《周處除三害》人生課題3:真正的悔改永遠不嫌遲
在古文典故中,周處在除去兩害以後,得知讓百姓惶惶的首害是自己,內心備感羞愧,於是誠心悔改,痛改前非成為一名好人。電影中,這個典故雖化用為主角陳桂林爭取人生價值的手段,但仍然在某些環節體現出「悔改」的課題,例如:陳桂林在受到尊者的幫助,又得知健康狀況改善以後,決定捨棄世俗身外之物重新開始,當他將奶奶遺留的手錶與一百萬送進火坑裡焚化,這是悔改。又如:陳桂林入獄得知從未罹患肺癌,醫生張貴卿(謝瓊煖 飾演)前來探監告訴他實情,他卻泰然笑之,認同世間少了三個罪人實屬好事,那抹釋然的笑容也是悔改。
陳桂林的「悔改」也許來得太晚,以至於必須付出生命的代價來贖己過。但至少,在人生最後一段路程,陳桂林透過善惡的覺醒、付諸悔改的行動消除了存在的焦慮,也便算是「悔改」真正的價值罷!
原文發表於:JC酒依絲|Meet Me In Kismet
喜歡這篇文章嗎?歡迎贊助作者,好內容值得更多人支持。
贊助說明
為了鼓勵作者持續創作更好的內容,會員可以使用「贊助」功能實質回饋給喜愛的作者。可將您認為適合的點數贈送給作者,一旦使用贊助點數即不得撤銷,單筆贊助最低點數為30點,最高點數沒有上限。
U 利點數 1 點 = NTD 1 元。
您當前剩餘 U 利點數:0點;前往購買點數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