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2-07 11:15
躲在電影裡的詩人
改編自張愛玲成名作 《第一爐香》我們的關係不談愛

1940年代,上海的中學生馬思純為躲避日軍侵佔,遠赴香港讀書,但生活拮据也無處可回,只好尋求在當地頗有名聲的姑媽幫助。
衣食無缺的生活固然很好,但紙醉金迷的更是有種魔力,明明那是自己厭惡的樣子,卻情不自禁地為它著迷。很快的,馬思純在此找到了樂趣與理想的生存之道,她習慣華麗的打扮,也會在唱詩班主動尋找合適對象,沒想到的是姑媽明擺著橫刀奪愛,同時自己又立馬被風流的富二代彭于晏給吸引。

即使富家妹妹提醒她那同父異母的哥哥不是個好東西,馬思純還是義無反顧地去愛。
當你以為接著只剩癡情女子和富家渣男的狗血故事,或許不能說錯,可是若他渣的異常誠實,渣到告知對方我們不能談愛,只能談快樂呢?正是因此,影片變得奇妙,觀眾很難理解他的所思所想,他花心卻不說謊,霸氣又小孩子氣,更坦然面對自己的無能和嬌生慣養而來的不結婚、不工作理念,反倒有些奇特的魅力。至於這樣的他你接不接受,那就是你的選擇了。

其實在姑媽奪愛時就證明了馬思純始終沒能融入這上流社會,同時暗示著她的感情路是坎坷的,而且會越來越墮落。
所以是一個願打,一個願挨嗎?或者兩人各有自身的利益考量,最終才結為連理?影片模糊了愛和利的界線,他們的關係不談愛,觀眾卻知女方有著強烈的情感,男方也難以對她說謊,這稱得上撇開一般見解,所謂另類的愛嗎?

影片改編自張愛玲1943年發表的成名作,老實講前段只覺得還好,強烈的影像和嘮叨的台詞並無造就迷人的時代氛圍,甚至感到冗長。但隨著富二代戲份增添,迷惑的中學生跟著活了過來。
而片中的色彩使用精彩非常,冷冽地圍繞馬思純身邊和衣著的藍,對照姑媽豪房滿到溢出的暖橘,直到婚後的蜜月之旅,馬思純才首次換上橘色衣裳,認為終於融入,迎來全新人生。可是不時轉變的黑白色調與坂本龍一賜予的詭譎配樂,把那一抹光給熄滅,婚姻帶給了她身份,幸福似乎沒有隨之而來。

《第一爐香》所引發的愛情觀,別有一番風味,雖仍有出戲之處,但它會在心中留下深長餘韻。
而這浮沉的故事在演員表演下深具說服力,相當喜愛彭于晏以灑脫、任性又摸不透的角色激發出片中女性的情緒徘徊,而這樣的鮮活形象,擔當服裝設計的和田惠美也有雄厚功勞。
喜歡這篇文章嗎?歡迎贊助作者,好內容值得更多人支持。
贊助說明
為了鼓勵作者持續創作更好的內容,會員可以使用「贊助」功能實質回饋給喜愛的作者。可將您認為適合的點數贈送給作者,一旦使用贊助點數即不得撤銷,單筆贊助最低點數為30點,最高點數沒有上限。
U 利點數 1 點 = NTD 1 元。
您當前剩餘 U 利點數:0點;前往購買點數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