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9-05 09:00
小狐尼 aka 孤獨的潤餅獵人
[嘉義東區]屏東蒸肉圓。嘉義東市場周邊的清蒸肉圓 #葷素都有
以前我非常怕吃肉圓,因為我不喜歡地瓜粉做的肉圓皮的口感
自從吃過數家我很愛的台南清蒸肉圓後,知道自己是對不同類型的肉圓有喜好之分
算是對肉圓開啟一扇小小喜好之門,在路上看到肉圓的招牌都會多留意,甚至用Google map找實體照
初級分辨是不是我喜歡的那種皮比較軟糊、餡是一整坨的肉圓呢?
今天要來試試看嘉義東市場附近的一家「屏東蒸肉圓」
營業資訊
餐廳名稱:屏東蒸肉圓(嘉義市東區忠孝路164號)
營業資訊:05-2253374 9:30-16:00
餐點介紹:葷肉圓/素肉圓
屏東蒸肉圓 店面
店名就是「屏東蒸肉圓」,就在排隊嘉義美食北回水晶餃旁邊而已
老實說,我自己有個不會在A縣市吃招牌寫著B縣市店家的潛規則,這家位在嘉義的「屏東蒸肉圓」說不定是讓我破戒的第一家呢
因為我知道我喜歡清蒸肉圓,那就近在自己生活圈內的這家清蒸肉圓,就先不管什麼潛規則啦(反正沒人在意)
(客串演出: J哥、Na哥)
屏東蒸肉圓 店面
門口就是料理台,上面疊著兩大籠蒸好的肉圓,旁邊有大鍋高湯冒著熱煙
老闆在旁邊完全不停歇地做著肉圓,一旁的瓦斯爐灶則持續蒸著剛做好的肉圓
負責招待點餐的老闆娘和老闆娘的朋友(吧)非常親切,聽到我問說是否可以拍照,便說上面這籠只剩幾顆、不夠好看
直接將上層蒸籠移開,讓我拍下層裝滿肉圓的大蒸籠
屏東蒸肉圓 店面
用沾過水的飯匙和叉子將肉圓挖起來,淋上醬油膏和少許嘉義在地品牌「錦龍辣椒醬」便可上桌
原本想葷素肉圓都點一份(每份至少兩顆起)嘗試看看,但當時(約11:30)就沒有素肉圓了
不知道是不是每天只會剛開始營業時只做一兩籠而已,當日售完不再補
屏東蒸肉圓 製作肉圓過程
老闆手右手持冰淇淋挖勺,左手先將少少的粉漿均勻抹進挖勺內,然後捏一坨肉團並塞入勺內,最後再抹入粉漿到挖勺被填滿
蒸籠上「喀」一聲,半球狀的肉圓就做好了
葷肉圓
桌上還有辣椒醬、蒜末可以自行取用
用冰淇淋挖勺做的肉圓,表面呈光滑圓頂狀,塊頭不大,兩顆可作點心,三顆以上才可能會飽
肉餡是整團的,吃起來是瘦肉居多的口感,帶點筋、沒有肥肉丁的口感,甚有咬勁,並帶點油蔥、黑胡椒等調味
醬油膏微甜,錦龍辣椒醬則辣度溫和,兩者多加點都不太膩;我一定會加蒜末,可點綴蒜頭香氣和輕輕的嗆辣,不僅有更多風味,也較低醬油膏的甜味
上層肉圓皮較薄、下層則是近1 cm厚度
雖然說是清蒸肉圓,但這家配的粉漿中的地瓜粉比例對我來說還是不夠低,下層那厚厚的皮對我來說還是太Q了,我不尬意
而上層肉圓皮則較薄,蒸過後口感比較軟綿,我可以接受
※肉圓的歷史
相傳台灣肉圓起源於彰化北斗。當時北斗發生嚴重水災,而寺廟文筆生范萬居將地瓜粉混水揉團煮熟提供給災民食用,後來才演變成有包肉餡的肉圓,在台灣各地也發展成有不同餡料、做法和加熱方式的肉圓,各地方也有稱之肉丸、肉回、肉皮、包仔等不同稱法。肉圓較知名的縣市包含新竹、台中、彰化、北斗、台南、高雄、屏東,大家習慣以彰化為界,北彰化以北與南彰化以南的「南蒸北炸」之說,但這說法其實不精確;
在彰化以南的雲林、嘉義,其實更常見地仍是油泡肉圓。論單純只炊蒸加熱的肉圓,應該是從屏東縣潮州鎮發起,並擴展到高雄和台南。
※肉圓的分別
清蒸和油泡(或油炸)肉圓除了最後步驟的加熱方式不同以外,肉圓本身最主要差異在於肉圓皮的原料比例。
油泡(或油炸)的肉圓粉漿中有很高比例的地瓜粉,經油炸後口感外酥內有彈性,用清蒸的話反而會太韌;清蒸肉圓則有用較高比例的在來米(秈米),其直鏈澱粉較多、遇水後黏度低,清蒸後呈乳白、口感類似粿條般軟綿中帶一點點有彈性。肉圓皮本身沒什麼味,因此醬變成是各店家的獨家特色,基本預設是加米漿(米糊)和醬油膏,並再依喜好配甜辣醬、蒜末、芥末醬等;
當然肉圓皮和肉的配方比例也影響口感和整體風味,也都是各家的商業機密囉
以上。
喜歡這篇文章嗎?歡迎贊助作者,好內容值得更多人支持。
贊助說明
為了鼓勵作者持續創作更好的內容,會員可以使用「贊助」功能實質回饋給喜愛的作者。可將您認為適合的點數贈送給作者,一旦使用贊助點數即不得撤銷,單筆贊助最低點數為30點,最高點數沒有上限。
U 利點數 1 點 = NTD 1 元。
您當前剩餘 U 利點數:0點;前往購買點數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