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灣坑休閒魚場的東海遊艇,以白坑漁港為出發碼頭,在前往東海秘境的航程上佔有絕對優勢,遊艇駛出漁港肉眼便可看見雞善嶼、錠鈎嶼,單程僅需約 15分鐘,比起以歧頭或沙港為出發碼頭的其他業者,節省一半時間。
雞善嶼,由大小雞善嶼組成,漲潮時海水隔離成兩小島,海崖的柱狀節理非常明顯,大雞善嶼的東、南、西邊皆可以看到海蝕洞、海蝕溝等地形,東南方則有一處淺水沙灘。小雞善嶼的柱狀玄武岩筆直屹立海中,整體地勢高低變化明顯,為玄武岩自然保留區。

雞善嶼,每年夏季皆有約一、兩千隻的燕鷗至此繁殖、棲息,盤旋覓食相當壯觀,是賞鳥者的絕佳地點。

每當候鳥遷徙季節時,澎湖群島常見的燕鷗種類有紅燕鷗、蒼燕鷗、小燕鷗、白眉燕鷗、玄燕鷗與鳳頭燕鷗等 6種。
黃嘴黃腳,頭頂黑前額白,是小燕鷗的識別特徵,是雞善嶼與錠鈎嶼上,燕鷗棲息數量最多的品種。
錠鈎嶼,玄武岩自然保留區之一,由四個玄武岩礁組成,岩漿流出形成具各種不同方向的柱狀節理,再經過風化與海蝕,形成奇特多樣海蝕地形,有著「海上桂林」的美稱,也是這裡跟雞善嶼一樣也是燕鷗的繁殖地,冬季沿岸礁石長有紫菜,紫菜品質優良與雞善嶼一樣,均為附近村落共有產業。
船長關閉引擎,透過麥克風介紹燕鷗的生態與玄武岩的地形,副手則在船尾將小魚拋向大海,成群燕鷗迅速飛撲而來,盤旋於船尾上空並發出鳴叫,不一會兒一隻綠蠵龜游到船邊覓食,讓人驚喜。
綠蠵龜是六種硬殼海龜中,體型最大的一種,體內脂肪也因食性呈墨綠色,故被稱為綠蠵龜。綠蠵龜性成熟約需 20 - 50年,成龜體重可超過 100公斤,會洄游至出生地交配產卵,覓食地與產卵地很可能會相距上百甚至上千公里遠。

又一隻綠蠵龜的游來加入覓食,成為今日賞鷗行程的最高潮。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