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婚後再婚幸福感更高? 研究:對「這個性別」心理健康有益
潮健康/外電編譯
青年時期的單身經歷,將會影響日後的生活滿意度與收入多寡?發表於《Journal of Marriage and Family》的研究表明,個人於年輕時期的單身狀態,或許能幫助未來與伴侶關係破裂後,所需要面對的挑戰與瓶頸。研究作者亦對此表示,該文獻為少有探討單身好處的研究之一。
男性25歲前單身越久好處越多? 研究證實:離婚後生活滿意度較高
來自荷蘭格羅寧根大學的團隊,透過「德國社會經濟小組(SOEP)」提供的數據,針對1,003名受試者進行36年的長期追蹤。這些受試者皆經歷年幼離家、與已婚/未婚伴侶分手或分居等狀況,並有一段時間處於獨身或單身狀態。研究主要關注於2項因子:「生活滿意度」和「勞動所得」。
研究團隊透過問卷調查,衡量受試者2項指標的高低程度:生活滿意度以11 分制衡量;勞動收入包括就業收入、福利獎金等等。為了確保結果可靠,研究團隊為受試者設下幾項標準,包括離家時年齡必須小於25歲、在分居前後都必須接受研究觀察,且潛在變因要素須徹底了解,例如教育程度。
最後,受試者被分為2個組別,第一組人馬是指離家後就開始自力更生且沒有伴侶者;第二組則是離家後很快就建立戀愛關係或伴侶關係者。分析女性受試者的結果顯示,無論最初是單身、或與第一位伴侶結婚,並沒有對其生活滿意度有顯著影響;不過,2組女性在離婚、分手那年都歷經生活滿意度的下降。
至於男性,第二組男性在離婚當年的生活滿意度下降更為顯著;然而對於第一組男性來說,其生活滿意度在最初下降後,有迅速反彈的趨勢。研究發現,對於男性而言,結婚前單身的時間越長,分手或離婚對他們生活滿意度的負面影響就越小。這種現象表明最初單身的男性,可能在單身期間累積了一定程度的技能和資源,幫助其更好地應對分手危機。
勞動所得方面,第一組女性的年勞動收入高於分手或離婚前2年的第二組女性,但分手後兩者的收入差距縮小,分居一年後兩組女性的收入並沒有顯著差異。男性方面,第一組男性在分居前2年的勞動收入更高;有趣的是,立即結婚的男性在分居後1年和分居後2年的收入皆有所增加。
長期單身意外能獲得潛在好處? 婚姻危機對男性危害較小
「我們發現,如果男性之前已經單身且單身時間較長,那麼『婚姻危機』對他們而言,危害要小得許多。另外,單身女性在分手前的收入已經較高,尤其與離家後立即結婚的女性相比,分手後收入上升更多;因此首次歷經單身的女性,可能需要提高勞動力市場參與度。」研究作者Lonneke van den Berg表示。
Lonneke博亦指出,該研究結果來自於德國國內的數據,有一定的侷限性,未來不排除透過更大的樣本數進行解析。另外,單身者的心理健康方面,在此研究中並沒有深入考量,受試者於單身期間的孤獨感與憂鬱情緒,是否會影響日後與伴侶間的感情、乃至於分手後的心理狀態,也值得後續深入探討。
離婚後再婚幸福感更高? 研究曝3發現:對男性心理健康有益
縱然婚前長期單身,對生活滿意度有潛在的好處;不過若分手或離婚後沒有再婚,反而可能對心理健康有害?中國西安工程大學於2021年曾針對235名離婚者進行調查研究,結果顯示再婚者與離婚者相比,罹患憂鬱症的機率更低、自我評量的健康狀況更良好。
研究指出,再婚行為對於促進健康似乎有性別差異,再婚行為對男性的心理健康有明顯效益,而與女性心理健康較無顯著關聯。除了性別之外,再婚產生的健康促進效果似乎也與年齡增長呈現反比。較年輕就再婚的人,心理健康改善的幅度較年長者更明顯,而年長再婚者在婚姻關係享受的好處有遞減趨勢。
再婚與離婚對個體的影響,似乎也隨著社會開放而逐漸被接受。波蘭研究則指出,與離婚者或喪偶者相比,再婚者的生活質量更高、且憂鬱症發生率更少,在男性族群中尤其明顯;反之,離婚或喪偶事件,更易導致單身者心理健康受影響,被視為隱性的社會與醫療負擔。
相關研究中看到離異後的單身者們,心血管疾病、慢性病與心理疾病風險往往呈現增長趨勢,似乎代表離婚、喪偶伴隨而至的是死亡率上升。科學家在這份研究提醒,再婚可能有助於降低社會與醫療的總體負擔;而單身者的心理狀態更需要有關單位積極關注。
資料來源:
Remarriage after Divorce and Health in Later Life: Findings from CHARLS in China
The link between singlehood in young adulthood and effects of romantic separation
原文出處:
https://blog.coolhealth.com.tw/2023/11/21/single-benefits-divorce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