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侶關係不是比較誰付出更多、誰需要照顧誰!醫師:你該學習從容接受被愛
兩人關係不能建立在「付出─收穫」的模式上
在伴侶關係中,常見的一個情況是:人們無法從過去的「付出-收穫」模式中轉換過來,總把伴侶關係視為另一種工作來經營。
曾經有對一同來諮商的年輕夫妻,太太抱怨先生天天加班,回到家裡就是睡覺,假日也都要到公司加班,根本沒有兩人相處的時間。而先生則是感歎道,為了讓兩個人有美好的未來,他拚命攢錢買房,太太卻完全不能體諒。
有意思的是,當我問先生:「其他同事都像你這樣加班嗎?」得到的答案卻是否定的,這引起了太太的興趣,終於在追問下,先生才坦誠,其實在公司他很容易感到焦慮,不斷反覆做著重複的動作,希望把每件事情都做到最好,主管卻認為他浪費太多時間,很沒效率,於是在心急之下,就索性不打卡,偷偷加班,只為了把事情做得更好,讓主管刮目相看。
「所以,你為了給太太一個美好的未來,卻吵到連婚姻也快沒了?」我說。先生點點頭,神情有些激動。「但是,我跟他們不一樣!我是真心為家裡好!我已經累到像條狗了,到底還要我怎麼樣?」
這是一個很經典的案例。男性把「付出-收穫」的投資模式用在伴侶關係上,卻不知道另一半所希望的,不是像個公主般被照顧,而是更在意兩個人攜手共同為這個家努力奮鬥的過程。不知不覺,卻深陷完美主義的焦慮之中而無法自拔。
反過來,在女性身上,類似的心理同樣存在。當女性在原生家庭中沒有機會得到「被愛、被寵或被珍視」的經驗時,她們在伴侶關係中很難體會到另一個值得的人(她挑選的,當然有價值),為什麼願意不求回報地為了她付出這些愛與關懷?實際上,當她得到了越多的關注與愛,只會感到更加不安,覺得應該加倍回報,否則,她會擔心對方生氣,下次就不願意繼續對她好了。
事實上,被愛且不需要報答對方,也就是「從容接受被愛」,是一種難能可貴的能力。相信「自己是值得被愛」,是需要後天學習而來。在被愛的過程中,需要等待別人來愛你,而不能選擇何時、何地、何種方式,更不能確定對方一定會採取行動,也就是說,主導權並不在自己手上。因此,很多人寧可選擇先主動去愛對方或甩掉另一半,而不願讓一顆心懸在那裡。
然而,在伴侶關係中,如果你無法「被愛」的話,就只能持續停留在「愛人」的狀態─這固然會給你安全感與主導權,卻無法讓人好好放鬆與休息,而且在不斷付出的過程中,我們很容易矮化自己的地位─因為對方會越來越習慣你的付出,並將它視為理所當然。
試著回想,兩人當初決定在一起時,就必須深刻地了解到:伴侶之間絕非要比較誰厲害、誰付出更多、誰需要照顧誰。相反地,伴侶關係近似戰友或夥伴,是為了兩人的共同目標而決定一起生活──除此之外,不管是照顧模式、討好模式、投資模式,甚或是下一段要提的競爭模式,都只是錦上添花,別因為受到社會氛圍的影響,而忘了共同生活的根本。
《鬆綁你的完美主義:首本由台灣精神科權威深度剖析,揭露完美主義者的成因與表現!》,作者:陳俊欽,出版日期:2023年5月,悅知文化出版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