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最重要的就是溝通!找到親子間的「寶寶手語」
有天晚上,大女兒在玩點讀筆,不知道是聽到哪個單元,只聽她突然興奮地大叫:「媽媽,它在說『手語』耶!是媽媽以前學的那個用手在說話的東西嗎?」
不久前剛好在一個巧合下和孩子提到了手語,告訴她有些耳朵不方便的人因為聽不到別人說的話,所以會用手來說話;沒想到當時的隨口一提,孩子居然記到現在。
「對阿,手語就是用手在說話喔!」我說,接著突然想到什麼似的,脫口道:「你小時候也會一點點寶寶手語耶,你還記得嗎?」
六歲小孩一臉茫然,疑惑地說:「蛤?」
也是,都那麼久了,哪個小孩會記得自己小貝比時的事呢?
還記得很久很久以前,當我還在手語狂熱期時,曾在一部電影上看過一幕寶寶手語的畫面,電影名稱以經記不太清了,但那幕畫面卻歷歷在目。電影一散場,馬上興奮地和身旁的友人宣告:「我以後一定要教我的小孩寶寶手語!」友人似笑非笑,不置可否。
身為一個實習中的手語翻譯員(當年的),正陷入手語狂熱期的我哪肯罷休,回家就馬上和家人分享,結果理所當然換來母親一陣質疑:「為什麼要讓那麼小的小孩學手語?好好一個小孩幹嘛要學手語啦!?阿如果學了手語就不講話怎麼辦?那他會不會變啞巴?而且就算他比來比去我們也看不懂阿~~」
成千上萬的問題和反對接踵而來,一時答不上來的熱血青春少女不甘心就此放棄,立刻上網搜尋了一堆資料,但當年的青春少女別說孩子了,連個對象都沒有;既沒有實驗品又沒有證據,「要教我的孩子寶寶手語」這件事也就因此不了了之。
但這個念頭卻從此深植我心,即使後來因為各種因素脫離了曾經狂熱的手語圈,卻始終不曾忘記這個信念。
所幸孩子的父親雖然完全不懂手語,還是全力支持;於是生了老大後,馬上就開始我的「寶寶手語計畫」,即使明知剛出生根本不可能會,還是堅持每一次餵奶、喝水、給奶嘴……時邊說邊比手語。
姐姐八九個月大時,狂熱媽媽開始四處搜尋寶寶手語的課程,可惜的是,一來當年的寶寶手語相關課程不多,二來幾乎每一堂課都需要報名整期課程,對於只是想去體驗觀察「專業的」寶寶手語和我學的有什麼不同的媽媽我來說,一次繳個整期費用下去未免也太不切實際。
好不容易終於找到一個願意讓我先去體驗試上的老師,雖然費用不便宜,還是拎了小孩抓著孩子的爹迅速報名了。同為手語圈的友人聽到我帶孩子去學寶寶手語,各個露出不可置信的表情:「你自己教就好啦,幹嘛浪費錢!」是大家一致的評論。
話也不是這麼說,都沒去看過「專業的」寶寶手語,怎麼知道到底是怎麼一回事?說是這麼說,上完一堂體驗課後,結果是、阿就我自己教就好啦,幹嘛上課?🤣🤣😂😂
以下簡單解惑,給想教孩子寶寶手語的新手(或老手)爹娘們參考參考。
1、為什麼要學寶寶手語?
寶寶在語言發展中,「聽得懂」會比「說得出」來得早,在孩子口腔結構發展成熟前,會有一段「想說卻無法說出口」的尷尬時期。多半的孩子因為不知道怎麼說,只好用哭的方式表達 。學會寶寶手語後,寶寶可以清楚表達自己的意思,大大減低哭泣的頻率。
2、那麼小的小孩會比嗎?
會。同一個簡單的動作不斷重覆,例如餵奶時比:「ㄋㄟㄋㄟ」、拿水杯時比:「水」;一次兩次三次、一天兩天三天、時間一久孩子自然就會熟悉連貫。
但要切記,學任何一個語言都一樣,沒有一蹴可成的語言,千萬不要教了三遍孩子還不會就放棄:「我孩子就學不會阿~」革命尚未成功,爸媽仍需努力。
3、學手語以後會不會不說話變啞巴?
當然不會。
俗話說:「出一張嘴最容易。」用嘴巴講永遠比用手「說」還輕鬆。除卻先天條件,沒有一個孩子會說話後會「懶得」說話;反倒是多半的孩子在學會說話後,就慢慢忘了學會的手語了。
4、寶寶手語和聾人用的手語一樣嗎?
以單字來說基本上是一樣的,但因為寶寶的小肌肉發展還沒成熟,所以手型會稍微簡化,以大動作為主。
再者,語言最重要的就是溝通,你怎麼能期望一個未滿一歲或剛滿週歲的寶寶跟你長篇大論像個專業手語翻譯員?對寶寶來說,最重要的需求來自身理需求,最需要學的寶寶手語也以身理需求的單字為主,如:ㄋㄟㄋㄟ、水、奶嘴、餓、吃、還要…………等。至於其他單字嘛,能學會固然最好,可相較之下就沒有強烈的迫切性了。
5、家人看不懂寶寶在比什麼怎麼辦?
前面說過,語言最重要的就是溝通。如果想要教寶寶學會手語,最好的方式是全家人(至少主要照顧者們)一起學。當寶寶知道自己的表達方式大人看得懂,自然就會試著用手語表達;同樣的,如果寶寶試了好幾次發現根本沒人懂時,很自然就會尋求其他表達方式(例如:哭)。
所以如果想要教寶寶手語,千萬不要覺得這是媽媽的工作,父母、甚至是祖父母或主要照顧者如果能一起學,也就不會有看不懂在比什麼的困擾了。
6、我又不會手語,怎麼教小孩寶寶手語?
沒問題的,坊間很多寶寶手語的頻道,先挑一兩個簡單的、自己就能快速學會的手語來教寶寶,等寶寶和全家人都熟悉了後,再酌量增加。千萬不要一次學太多,結果連自己都記不起來,那就畫虎不成反類犬了。
同場加映寶寶手語的好處:
1、穩定的孩子
以我們家的經驗來說,只有老大時因為全副精力全在她身上,媽媽可以一個一個慢慢教,同時間讓孩子的父親一起學,所以當姐姐比出想要的東西時,我們都能很快地滿足她;容易被了解的孩子完全不需要用哭的方式來表達,相較之下情緒穩定性當然也比較高。
可惜生了妹妹後因為實在太忙太累,能教她寶寶手語的時間精力有限,僅以身理必須品為主,相較之下哭的機率大增,直接影響媽媽的暴躁度~~🤣🤣
2、小肌肉的訓練
運用寶寶手語表達自己的需求,直接增加許多寶寶運用手部肌肉的頻率。
3、語言的學習
由於寶寶在嬰兒時期就明白各手勢動作代表的意思,一但口腔結構發育完成,學會說話後很快就能朝句子模式前進,直接跳過很多單字(疊字)期。
看到這裡,你是不是也想試試看教孩子寶寶手語了呢?別忘了,語言最重要的就是溝通,不用執著於每個手勢要百分之百和正規手語一模一樣,就像通常只有主要照顧者聽得懂孩子的臭拎呆一樣,只要多嘗試多磨合,總會找到親子間彼此都懂的、屬於你們的「寶寶手語」。
* 註:此為個人意見和經驗,不代表專業意見,歡迎各經驗豐富的前輩們代我補充,謝謝。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