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後常做惡夢、緊張易怒?不及時治療恐PTSD! 醫揭4招遠離創傷「震後群」
潮健康/編輯部
今(2024)年4月3日
東台灣發生芮氏規模7.2強震,雖然地震帶來的恐慌或許已逐漸消退,但對心理健康的影響卻可能持續存在!不少民眾在震後變得更敏感,較容易受到驚嚇,甚至惡夢。對此,華人心理治療基金會董事長、精神科醫師王浩威醫師提醒大眾,部分心理症狀的發生,可能與「震後創傷症候群」有關。
王浩威醫師指出,地震帶來的創傷,可能引起不少民眾的焦慮和憂鬱等情緒,而若這些情緒問題沒有得到及時且有效的處理,可能會演變成「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治療複雜度和難度都相對較高;根據研究統計,對於經歷過創傷事件的高危險族群,PTSD終生盛行率從5-75%不等。
PTSD對於心理健康,恐形成龐大且難以想像的影響。因此,提醒民眾千萬不可輕忽地震事件帶來的心理影響,應盡快把握黃金時間以關注自伸的心理健康狀態,可謂至關重要。倘若沒有把握時間自我評估並尋求協助,可能增加日後治療的複雜度與困難度。
0」創傷後壓力量表自測
為了幫助民眾更好地應對震後情緒問題,王浩威醫師建議,民眾可以先行使用政府推薦之「PTSS-10」:創傷後壓力症候群量表進行自我評估,針對當中的十個問題,檢視是否符合自身狀況。另外,透過自我評估,可以更清楚地了解自己的狀態,並作出相應的處理和應對。
至於什麼狀況需要盡速尋求醫療協助?王浩威醫師特別提醒,應留意在地震事件之後才突然出現的症狀,例如過去不會失眠,但事件之後出現失眠症狀,就需要特別注意這個狀況是否有逐漸改善還是持續影響。另外,自我評估並非只需要做一次,而是可以每隔一段時間來做評估,觀察變化的趨勢。
若發現PTSS-10分數有增加趨勢,則應尋求專業的身心科醫療幫助。王浩威醫師指出,分數增加可能代表「中重度」情況,需要更深入的專業治療和幫助,而醫療團隊可以提供更有效的支持和治療方案;若評估結果分數有隨時間下降,顯示為輕中度情況,則建議可採取多種策略以促進心理復原。
民眾若想在災後促進心理復原,可以主動採取哪些措施?王浩威醫師建議,可以練習以下4大措施,緩解因災難帶來的創傷或負面情緒:
1. 積極運動。民眾可以積極參與身體活動,如快步走、瑜伽等,以幫助減少壓力荷爾蒙,促進內啡肽的釋放,改善情緒並減輕焦慮。
2. 良好睡眠。良好的睡眠管理對於心理健康至關重要,民眾應建立固定的睡眠時間表,盡量確保睡眠充足。
3. 保持社交。最後,與家人、朋友和社區保持聯繫,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經歷。
4. 練習正念。民眾可以嘗試不同的抒壓方式,例如探索正念或其他冥想技巧,可透過手機APP等工具加以輔助。
最後,王浩威醫師也推薦由明怡基金會開發及提供之「Mind Relief 還道靜心」免費服務;除了內建PTSS-10評估量表外,更融合了正念靜心、中醫經絡能量、AI概念於一體,民眾可以於檢測評估後視需求直接進行靜心調理,希望能陪伴民眾度過震後的情緒問題,提供心理支持、重新找回生活的平衡。
延伸閱讀:
外表正常也可能是「戀童癖」? 心理師揭6大潛在特徵:這些人應及早諮商
樂觀主義者「認知功能」更差? 研究:過度「正面思考」恐使人破產、提高早死風險
原文出處:https://blog.coolhealth.com.tw/2024/04/18/earthquake-ptsd
「女子漾」網站全新上線,陪你愛自己的每個樣子!最棒的美食旅遊、美妝穿搭、娛樂話題、運動健康、情慾愛情分享,都能在這裡看到!快點來加入成為創作者!https://woman.udn.comYT:女子漾https://www.youtube.com/@udngpower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