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鈴芽之旅》令人耳目一新的新海誠電影
記得三年前的《天氣之子》,新海誠以RADWIMPS的音樂和MV般的剪輯手法昇華情節,引爆情緒,讓英雄主義式的純愛成為烙印在內心的新經典,即便察覺些許煽情,但至今仍難以忘記當時所受到的震撼。
於是我期待《鈴芽之旅》能重現或者帶來近似感動,但電影捨棄相同招數,當RADWIMPS的音樂不再作為電影高潮,故事也選擇納入更為廣闊、更為複雜的社會議題,《鈴芽之旅》儼然成為一部耳目一新的新海誠電影。
高中少女與青年擦肩而過,除了一見鍾情還有記憶乍現,因為青年在尋找的廢墟中的門,竟能讓少女見到夢中的光景。是真的誤打誤撞,還是別有私心?而少女展開的旅程,拯救的是世人、土地,還是自己?
電影的震後議題明確,行徑的路線也從東日本大震災時的輕災區來到重災區,然而即使一路上出現不少少年漫畫般的「關門場面」,可是並沒有抹滅掉新海誠獨有的角色光彩,少女、青年,再到任何配角,他們依然有著一意孤行的主見,這種直行且單純的執著,奮不顧身而閃耀光芒的信念,讓新海誠自身的風格,很好地融入在想訴說的主題裡。不過對我來說,反倒在熟捻的男女愛情描寫,小小失手。
畢竟讓觀眾看著少女和椅子談戀愛,還是微妙的難以共感吧。相反的,僅在一場戲裡爆發的親情部分更有打動我,因為那看似突然的行為,捕捉的不只是身為親戚或母親的職責,而是身為大人,終將碰到那就算無關自己,就算犧牲餘生,也要承擔的責任。
雖然電影不算有仔細描繪,但卻一針見血,同時依此反映少女的執念,其實存在尋找母親的記憶、修復創傷的面向,也讓整趟旅程變得心酸且治癒。
不過有太多既視感。除了能聯想到少年漫畫,如宮崎駿《神隱少女》的神靈、村上春樹〈青蛙老弟,救東京〉的地震和「任務」,其實都有讓我在觀影時感覺出戲。
但不論是效仿還是撞題,新海誠的《鈴芽之旅》在我看來是達到「印象中的新海誠」與「不曾見過的新海誠」的融合境界,而且電影愈到後段,那股奮不顧身的力量將逐漸轉化為能量,既能動搖人心,又能撫慰人心,依然使人喜愛。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