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當個善良又不會被欺負的人?

聯合新聞網 陳志恆

最近,被一位母親問道,她就讀國小的女兒常常被朋友佔便宜,明知道被欺負了,卻總是默默承受,母親告訴她要認清人性險惡,不需要對那些佔她便宜的人這麼好,但女兒總說沒關係,她說:「我想當個善良的人」。

「我該如何讓女兒知道,她不需要當善良的人,這樣只會讓自己更受傷?」母親看來很心疼。

我同意,我們該懂得保護自己;同時,我也告訴這位憂心的母親:「選擇當善良的人,與懂得保護自己是不相抵觸的。」也就是,一個人可以選擇當善良同時也有底線的人,懂得在退讓到一個極限時,能及時喊停,自我保護。

圖/Pixabay

「人善被人欺」是句常聽到的話,善良的人,真的容易被欺負嗎?

善良的人總是善解人意,願意同理他人的感受,承受較多的重任。在他們的世界中,每個人都是良善的,都是值得被關懷的,所以,他們會為別人做得更多。當然,也會在不知不覺中,被佔便宜、受了傷而不自知。

當我看到《想太多的你,不當好人也沒關係》這本書時,我明白了,原來善良的人容易被欺負的原因,是因為總是想太多——他們是「大腦多向思考者」。他們比別人有更敏銳的心思,會從不同角度去體察人心,最顧慮的是別人的感受,最不希望的是傷害到別人。

他們總是強迫性地為別人著想,揣測他人的心思,所以,總是被認為「想太多」。正因為如此,就常引來「心理操控者」。沒錯!就是那些會利用你的善良,佔你便宜,讓你受傷痛苦,還讓你覺得對方沒有做錯,都是為你好的人。

「不、不、不!怎麼可能有人如此邪惡?」你搖頭吶喊著。如果你是個大腦多向思考者,一定很難接受這樣的說法!你不孤單,因為我也是如此。

我也很難相信,有人就是生性邪惡,總要利用他人的弱點,做出不合理要求,步步侵犯他人。在大腦多向思考者的眼中,心理操控者是不存在的,因為任何人做出的任何惡行,都會被他們解讀為「一定有不得以的原因」。也就是,他們相信人性本善,所以會為欺負他們的人找台階下,而默默承受這些痛苦。

但本書作者以多年心理治療的經驗告訴你,心理操控者真的存在,他們可能是你的朋友、同事、上司、部屬、甚至家人——心理操控者無所不在。他們似乎內建著雷達,能搜尋那些生性善良又容易想太多的人,專挑這樣的人下手。問題是,即使你已經傷痕累累,仍然渾然不覺。你甚至還會說:「他們不是故意的。」想幫他們的惡行找個合理的藉口。

這本書就是要你辨識出那些心理操控者,看穿他們的操控詭計,同時,停止被無止盡地傷害。

要避免一再被欺負,首先我們得知道自己正在被欺負,正在受到不合理對待——這正是最難突破的地方。因為,從小到大,很少有人教導我們正視自己的情緒感受,甚至許多長輩都在話語中暗示我們,去忽略或否定自己感受到的不愉快經驗。像是,我們常會聽到長輩這麼安慰孩子:

「別難過!沒那麼嚴重!」

「別哭了,想些好事就好了。」

甚至當孩子跌倒痛哭時,大人會說:

「別哭了,不痛不痛!」

「沒事了!沒事了!」

當我們的情緒沒被正視,甚至,被暗示有負面情緒是錯的時候,我們也學會去忽略與否定發生在我們身上的一切經驗。於是,當有人欺負你時,你也會對自己說:「沒事的!」、「別理會就好!」你聽不到我們的身體正透過情緒感受向我們奮力呼救。

如果有興趣去認識心理操控者的內心世界,這本書裡有豐富的資訊。不過,不管你是否相信真有心理操控者的存在,你都需要找回自己本該擁有的情緒感受,去充分體驗它,同時,認可這些情緒感受都是真實存在的。面對真實的自我需要勇氣,因為感受痛苦情緒往往令我們更加痛苦。但唯有如此,你才能依賴情緒感受做為偵測器,提醒你正在受到侵犯,需要挺身捍衛自己的權益。

於是,情緒感受成了我們與他人之間的一道防線,讓我們得以去研判,自己是否被虧待、被陷害、被重傷。

自我保護並不表示一定等同於要當壞人,我們可以繼續當個善良的人,但也很清楚知道自己的底線在哪裡。在與人互動時,我們仍然可以選擇多承擔一些,但也知道何時該喊停。

曾聽過一句話,很適合用在這裡:「除非你同意讓別人傷害你,否則沒有人能夠傷害得了你。」永遠記得,你可以不同意被他人用任何方式對待——不管對方是出於善意或惡意。

其實,這就是情感教育的基礎——能夠正視自己的情緒,也懂得尊重別人的感受;願意顧慮他人而不讓別人受傷害,也能夠自我保護,讓自己免受傷害。

你說,這不重要嗎?不該從小就與帶孩子認識這個議題嗎?

或許,人心險惡,但我們不必因此就教孩子要處處提防他人,或者用險惡的手段應對這個世界,我們仍然可以當個好人,同時,也擁有不被侵犯的能力。

好書推薦《想太多的你,不當好人也沒關係:我決定無所畏懼,為自己再活一次》(大樹林出版社2019年8月出版)。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