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員許家蓓「子宮內膜癌」病逝! 子宮內膜癌10大高風險群、如何預防?常見症狀?如何降低復發風險?

2024-09-20 19:01
子宮內膜癌示意圖。圖片來源:Canva
子宮內膜癌示意圖。圖片來源:Canva

潮健康/綜合報導

台北市議員許家蓓於5月確診子宮內膜癌,並於今(18)日凌晨不幸逝世,享年48歲;確診至癌逝僅短短4個月。專家表示,近5-10年子宮內膜癌已成為婦癌重大惡性癌症首位,發生率逐年上升,甚至超越子宮頸癌、卵巢癌,成為新增人數最多的婦科癌症,每年造成約260-280名女性死亡。

子宮內膜癌是什麼?哪些女性可能是高風險群?

子宮內膜是子宮腔的內層組織,也是女性懷孕時受精卵胚胎著床之處;當子宮內膜異常增生變厚,發生癌細胞病變而產生腫瘤、硬塊即是子宮內膜癌。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婦女醫學中心副院長洪耀欽醫師曾受訪指出,子宮內膜癌早期僅限於子宮腔內,隨著腫瘤進展可能侵犯至肌肉層、子宮頸、卵巢、輸卵管及周圍的淋巴腺,蔓延到子宮以外甚至遠處轉移。

子宮內膜癌的好發年齡在60歲以上女性,風險因子包括肥胖、糖尿病、高血壓、多囊性卵巢等。過量單純雌激素的荷爾蒙(不含黃體素)刺激,也會增加子宮內膜癌風險。女性月經不規則、初經太早、停經太晚(超過52歲),以及未曾生育都較容易發生子宮內膜癌。

另外,因罹患乳癌服用泰莫西芬(Tamoxifen),可能增加2-9倍不等的子宮內膜癌風險;家族中有乳癌、子宮內膜癌、大腸癌、卵巢癌等病史者,要注意自身的遺傳風險。台北秀傳醫院執行院長鄭丞傑醫師對此也表示,嗜吃甜食或高熱量食物,是導致女性肥胖、糖尿病的關鍵原因之一,若過往未曾生育則更需注意相關風險。

「不正常出血」是一大警訊? 子宮內膜癌的常見症狀

子宮內膜癌的明顯症狀為何?洪耀欽醫師指出,子宮內膜癌在停經前常見症狀之一是「不正常出血」,包括月經不規則、出血量過多、月經時間過久。如果停經後一年以上又再出血,應高度注意子宮內膜病變,如子宮內膜長出肌瘤、瘜肉或嚴重發炎,而子宮內膜癌引起的停經後出血也佔相當大比例,務必及時諮詢婦科醫師,進行超音波及內診檢查或子宮內膜切片取樣。

洪耀欽醫師也建議婦女,應每1-3年接受子宮頸抹片檢查,可經婦科醫師評估是否同時進行超音波檢查子宮內膜。另外,提醒女性養成記錄月經周期的習慣,瞭解自己是否常有經期超過8天以上、經血量超過80cc、經期是否不規則或拖過久,有相關症狀應及早就醫以免延誤診斷。

子宮內膜癌的治療方式? 有機會不切除子宮嗎?

洪耀欽醫師說明,子宮內膜癌有不同治療方式,但手術仍是首選,切除範圍包括簡單子宮切除(含子宮頸)、兩側卵巢及輸卵管。侵犯程度較深、腫瘤體積較大的病人則需要進行(廣泛)子宮切除,並清除骨盆腔及腹主動脈旁淋巴結。當癌細胞侵犯程度較深且蔓延至子宮外,子宮切除之後須搭配電療或化療以降低復發率。

若子宮內膜癌屬早期、第一期且癌細胞分化良好、沒有侵犯肌肉層(或很表淺)的病患,在考量保留生育能力的情況下,可用子宮鏡手術刮除癌細胞,配合大量黃體素治療,經3-6個月評估會有機會保留子宮。惟術後須持續1-2年以上的黃體素治療。

鄭丞傑醫師則強調,只要及早發現並治療,子宮內膜癌的預後相對良好;其早期5年存活率約有9成以上,晚期也有近2-3成。治療則視期別而定,第一期以手術治療為主;第二期須加上放療;第三、四期則要追加化療放療。「子宮內膜癌發現越早通常預後越好,有症狀應及早來尋求婦產科醫師協助!」

另外,洪耀欽醫師表示,近年針對晚期子宮內膜癌,可進行基因篩檢確認是否有對應的標靶藥物(例如Lenvatinib)可用,並搭配Anti PD-L1免疫治療藥物,可提高5年存活率並延長無疾病存活期。

子宮內膜癌復發率最高達50%?  醫揭2招降低風險

第1-2期的子宮內膜癌復發機率約在5%-20%之間;第3-4期的子宮內膜癌,復發率將上升為30%-50%。洪耀欽醫師表示,早期發現不只復發率較低,也有機會不必進行電療及化療,幫助預後較佳。

治療後減少復發的正確作法分為兩大層面:第一是「自我健康調整」,建議早睡早起、維持正常作息及免疫力充足,攝取足夠維生素等營養素,不可亂服用荷爾蒙藥物。適當運動、每天走路也有助於降低復發;本身有高血壓、糖尿病、肥胖等問題,應盡早調整改善。

第二則是「定期回診」,術後每3-6月接受骨盆腔內診、抹片、超音波檢查,追蹤CEA及CA125腫瘤指標是否有異常上升、監測肝、腎功能等數值。也要注意身體是否出現復發症狀,如食慾不振、消瘦、疼痛、呼吸會喘或陰道出血,可能是子宮內膜癌復發或轉移跡象。

子宮內膜癌是婦癌首惡?  哪些方式有助預防或早期發現?

近5-10年子宮內膜癌已成為婦癌重大惡性癌症第一名,標準發生率為每10萬人中15-16人。洪耀欽醫師說明,子宮內膜癌好發年齡在60歲上下,仍不乏有30幾歲就確診的年輕個案。該類患者常以月經量過多、經期不規則或拖很久為主要症狀,經檢查後才發現是子宮內膜癌,年輕女性不可掉以輕心。

降低危險因子對預防子宮內膜癌相當重要,肥胖、高血壓、糖尿病應接受適當治療。鄭丞傑醫師提醒,肥胖會增加皮下脂肪組織,造成荷爾蒙分泌混亂,更容易增加子宮內膜癌風險。女性應盡量維持BMI在18.5-24之間,最多不要超過27。一旦有病態性肥胖問題,最好尋求外力協助減重。

服用荷爾蒙應注意避免單獨補充雌激素,可使用有搭配黃體素的藥物;服用混合型口服避孕藥或可降低子宮內膜癌的風險。飲食應避免高熱量、高油脂。尚未生育的女性則要注意卵巢沒有適當休息、過度工作,可能導致子宮內膜癌風險上升。

另外,女性若暫時無生育需求,可考慮規律使用避孕藥。鄭丞傑醫師解釋,避孕藥中包括雌激素、黃體素等成份,可幫助月經恢復規律。針對多囊性卵巢症候群的避孕藥,還能改善青春痘等外觀問題。尤其月經2、3個月才來一次的女性,強烈建議規律使用避孕藥,除了調理月經也能減少子宮內膜癌風險。

資料來源:停經後出血非回春,小心子宮內膜癌找上身

延伸閱讀:

亂經、燥熱被當成更年期 一照超音波醫驚:子宮內膜癌2期了

【專家問答集】子宮內膜癌有哪些症狀、如何治療? 停經前後「不正常出血」要當心

原文出處:議員許家蓓罹「最惡婦癌」病逝! 子宮內膜癌如何預防? 醫揭10大高風險群

熱門文章

【懶人包】淘寶買不動了?6月20日網購新規定來了 網購族以後怎麼買?

往下滑看更多精彩文章
【最髒蔬果排行出爐】第一名竟是「蔬菜之王」!連營養師都不建議生吃

【最髒蔬果排行出爐】第一名竟是「蔬菜之王」!連營養師都不建議生吃

2025-06-19 22:13
健康飲食示意圖。圖片來源:Canva
健康飲食示意圖。圖片來源:Canva

你以為吃菜很健康?其實你可能連致癌物都一起吞了下去!美國環境工作組織(EWG)日前公布2025年《農藥購物指南》,最新「最骯髒蔬果排行」揭曉,超過9成樣本驗出農藥殘留,第一名還是大家餐桌上超常出現的——菠菜

這份由美國農業部與FDA資料整理出的榜單,並不是為了嚇你不吃菜,而是提醒大家:「不是每種菜都能生吃」,懂得怎麼挑、怎麼洗,才能真的吃得健康!

健康飲食示意圖。圖片來源:Canva
健康飲食示意圖。圖片來源:Canva

餐桌第一髒:菠菜勇奪「農藥王」寶座

原本被營養師譽為「蔬菜之王」的菠菜,這次卻「黑」上了頭條!根據調查,菠菜的農藥殘留量按重量計算高居12種蔬果之首,甚至檢出超過50種不同的農藥,這不是在料理,是在化學實驗室啊!

緊追在後的還有草莓與羽衣甘藍,都是許多女生愛吃的健康減脂選擇,但如果沒洗乾淨,恐怕越吃越毒!

2025最髒蔬果前12名排行:

1.菠菜

2.草莓

3.羽衣甘藍(含芥菜)

4.葡萄

5.桃子

6.櫻桃

7.油桃

8.梨

9.蘋果

10.黑莓

11.藍莓

12.馬鈴薯

健康飲食示意圖。圖片來源:Canva
健康飲食示意圖。圖片來源:Canva

這些農藥危機可能藏在妳的身體裡

你可能沒即時不適,但農藥的恐怖在於「慢性影響」!根據世界衛生組織與多項醫學研究指出,長期接觸農藥與神經退化、荷爾蒙失調、不孕症甚至癌症有關,孕婦與小孩更是高風險族群。

尤其像氯苯胺靈這類被歐盟禁用的化學物質,仍在美國合法使用,卻早已被列為潛在致癌物。

健康飲食示意圖。圖片來源:Canva
健康飲食示意圖。圖片來源:Canva

怎麼挑?怎麼洗?避開農藥這樣做!

不想變成農藥的「沉默受害者」,記住3個避雷法則:

1.優先挑選有機或認證標章蔬果,來源透明、農藥使用更可控。

2.選厚皮蔬果更安全,像鳳梨、酪梨、玉米等,有天然保護層,殘留風險低。

3.流動清水清洗最重要,特別是像草莓、菠菜這類凹凸表面菜,一定要邊沖邊刷,葉菜還可以短時間汆燙,幫助減少草酸與農藥殘留。

【最髒蔬果排行出爐】第一名竟是「蔬菜之王」!連營養師都不建議生吃。健康飲食示意圖。圖片來源:Canva
【最髒蔬果排行出爐】第一名竟是「蔬菜之王」!連營養師都不建議生吃。健康飲食示意圖。圖片來源:Canva

想吃得安心?記住這15種「乾淨蔬果」

除了黑名單,EWG也公布「15種最乾淨蔬果」,這些食材農藥殘留最低,可以更安心選擇:

2025最乾淨蔬果排行榜:

鳳梨、甜玉米、酪梨、木瓜、洋蔥、冷凍甜豌豆、蘆筍、高麗菜、西瓜、花椰菜、香蕉、芒果、胡蘿蔔、蘑菇、奇異果。

這些蔬果多半有外皮或厚殼保護,也較少使用延命化學劑,料理時記得削皮、去籽,就能大大降低攝入風險!

健康飲食示意圖。圖片來源:Canva
健康飲食示意圖。圖片來源:Canva

健康不是用怕來換!學會聰明吃,才是關鍵

不是叫大家以後只吃鳳梨或酪梨,而是提醒大家「別被蔬果的健康形象給騙了」!有些看起來天然無害的食物,其實裡面早已暗藏化學風暴。挑得對、洗得好,甚至改買有機農產,其實比你每天刷保健食品還有用。

畢竟健康不是用荷包硬撐的奢侈品,而是我們每天吃進去的選擇。從今天起,放下對「看起來漂亮的蔬果」的迷思,學會怎麼聰明吃菜,才是真正的「食在安心」!

「女子漾」網站上線,陪你愛自己的每個樣子!最棒的美食旅遊、美妝穿搭、娛樂話題、運動健康、情慾愛情分享,都能在這裡看到!快點來加入成為創作者!https://woman.udn.com
YT:女子漾https://www.youtube.com/@udngpower
Fb:https://www.facebook.com/udnGpower
IG:https://www.instagram.com/udnGpower

往下滑看更多精彩文章
66歲男挖鼻孔釀皮膚重症!「臉腫如豬頭」險失明!醫示警:這族群最危險

66歲男挖鼻孔釀皮膚重症!「臉腫如豬頭」險失明!醫示警:這族群最危險

2025-06-09 13:00
封面圖片來源:unsplash、微博@現代快報
封面圖片來源:unsplash、微博@現代快報

最近在江蘇淮安一名66歲男子因經常挖鼻孔,竟導致嚴重臉部感染「丹毒」,臉部紅腫發燒、雙眼無法張開,外觀腫脹猶如豬頭!經醫師診斷為細菌感染所致,透過中藥治療後才順利康復。

突然臉腫、發燒、眼睜不開!

據陸媒報導,這名男子長期習慣用手挖鼻孔,某日突然出現臉部劇烈紅腫與灼熱感,鼻子、眼瞼與雙頰迅速腫脹,甚至高燒不退、雙眼幾乎無法睜開。送醫後,醫療團隊確認是「丹毒」所致,而這是一種由細菌感染引發的急性皮膚病。

淮安市中醫院中醫外科陳運博士說明,「丹毒」名稱源於其症狀,在皮膚上會出現鮮紅大片紅斑,仿佛塗上紅丹,並伴隨劇烈燒灼感,此症通常發生在下肢,如小腿,但若鼻腔黏膜破損,也可能波及臉部,雖然較少見,卻潛藏嚴重風險。

愛挖鼻孔竟是感染主因?

男子愛用手挖鼻孔,卻導致感染「丹毒」。/圖片來源:微博@現代快報
男子愛用手挖鼻孔,卻導致感染「丹毒」。/圖片來源:微博@現代快報

據醫師研判,男子的發病主因為反覆挖鼻,造成鼻腔黏膜微小傷口,讓細菌趁虛而入,尤其指甲帶有病菌時,來回摩擦更易誘發感染。陳醫師指出,手部衛生不佳加上黏膜破損,是臉部罹患丹毒的主要誘因之一。

醫療團隊採用中醫外科專方「五黃化毒膏」外敷,加上清熱解毒與消腫止痛的中藥內服,患者入院第二天紅腫情況即明顯改善,體溫回穩、眼部可稍微張開。經一週治療後,臉部紅腫完全消退,患者康復出院。


延伸閱讀:懷疑被坑錢?手術覺得冷「加被子收費1000元」家屬怒了!醫師曝原因



細菌非病毒,「丹毒」高風險族群要當心

儘管名稱帶「毒」,但丹毒並非病毒感染,而是由乙型溶血性鏈球菌引發的非化膿性炎症,常透過皮膚破口侵入,例如腳氣引起的趾縫潰爛或鼻炎導致的黏膜裂痕,醫師指出,老年人、慢性病患、長期熬夜者與酗酒者,免疫力較低,是細菌攻擊的高風險族群。

根據統計,約九成成年人每天都會用手挖鼻孔,雖然這動作看似無害,實際上卻可能造成鼻腔內壁受損。若手部未清潔乾淨,更容易導致細菌感染。專家建議,民眾應戒除直接挖鼻習慣,若有鼻癢、鼻塞等症狀,應尋求耳鼻喉專科協助,不要使用手指處理!

延伸閱讀:

麻疹疫情要爆了!多到「無法匡列」!醫示警:麻疹副作用恐影響數年

臉被男友噴臭屁!網紅遭鼻竇炎折磨7年,鼻腔內驗出大腸桿菌

【本文為造咖授權提供】

「女子漾」網站全新上線,陪你愛自己的每個樣子!最棒的美食旅遊、美妝穿搭、娛樂話題、運動健康、情慾愛情分享,都能在這裡看到!快點來加入成為創作者!https://woman.udn.com
YT:女子漾https://www.youtube.com/@udngpower
Fb:https://www.facebook.com/udnGpower
IG:https://www.instagram.com/udnGpower

往下滑看更多精彩文章
銀行新制快看!4銀行新規「直接封帳戶」、9銀行「這功能」不能用了

銀行新制快看!4銀行新規「直接封帳戶」、9銀行「這功能」不能用了

2025-06-03 14:02
理財、報稅、財務示意圖。圖片來源:Canva
理財、報稅、財務示意圖。圖片來源:Canva

你有多久沒打開你的網銀App了?如果你覺得「錢沒少就沒差」,那你可能要注意了——從2025年夏天開始,台中銀行、台灣銀行、凱基銀行與合作金庫等4大銀行,針對「久未使用帳戶」陸續祭出新規定,有些還直接把轉帳功能歸零,想恢復使用?對不起,得親自跑一趟分行才行!

財務、報稅示意圖。女子漾AI製圖
財務、報稅示意圖。女子漾AI製圖

為什麼銀行要這樣做?

這波規定,是為了防堵詐騙。因為許多詐團會鎖定你「好幾個月沒動過」的帳戶進行人頭帳號操作,銀行乾脆直接封掉這些帳戶的部分功能,確保安全,受影響的數位金融用戶預估高達150萬人。

財務、領錢、網銀示意圖。女子漾AI製圖
財務、領錢、網銀示意圖。女子漾AI製圖

哪些狀況會影響你?

1.網銀額度歸零:台中銀規定最嚴,為避免遭詐團規避,因此不公開「久未往來」的判定條件,也未設餘額門檻,從7月4日開始,帳戶只要太久沒登入網銀,就會把網銀額度、非約定帳戶轉帳額度直接歸零!這代表即使帳上有錢,也不能轉帳、繳費、查詢。

根據台中銀公告,為保障客戶資安,若帳戶長期未登入網銀,將調降其網路銀行總額度、非約定帳戶轉帳額度(FXML)與自動化設備交易額度至零。調降後若仍需恢復使用,須本人持身分證件、第二證明文件與原留印鑑親赴分行辦理。雖仍可使用ATM領現,但無法進行轉帳交易。

2.ATM功能被凍結:你將無法使用網路ATM或實體ATM進行轉帳、繳費、查詢等基本操作。即使帳戶有餘額,這些自動化設備的功能也會被暫停,無法進行非約定轉帳或跨行轉帳等交易。像台灣銀行,若6個月沒存提、餘額又太少,ATM交易也會被暫停,須親自到分行辦理才能恢復交易;若無意繼續使用,則建議直接結清銷戶。

3.台外幣帳戶也被控管:部分銀行規定,當帳戶被限制時,其他人也無法匯款到你的帳戶,可能影響你收款或薪資入帳。凱基銀行針對台幣與外幣帳戶都有控管,凡1年以上無存提記錄且餘額未達起息金額(個人戶約為1萬元),就會被凍結交易。

4.降額轉帳限制:合作金庫對長期未使用且餘額過低的帳戶停止電子化交易,並下調eATM每日非約定轉帳額度,從每日10萬元降到3萬元。

財務、領錢、網銀示意圖。女子漾AI製圖
財務、領錢、網銀示意圖。女子漾AI製圖

更麻煩的是:想恢復功能只能親自跑銀行!

若要恢復網銀或ATM功能,這些銀行都要求用戶「本人親臨分行」,帶著身分證、印章、第二證件辦理才行,無法線上解鎖。不僅耽誤時間,還要請假跑銀行。

一旦網路銀行(網銀)功能受限,你將失去隨時隨地進行金融交易的便利性,所有操作需改為臨櫃辦理,增加時間與交通成本。因此,如果你平時習慣用網銀或ATM管理帳戶,建議定期登入網銀或進行小額交易,保持帳戶活躍,避免帳戶被列為「久未往來」而遭限制,影響日常金融操作。

財務、領錢、網銀示意圖。女子漾AI製圖
財務、領錢、網銀示意圖。女子漾AI製圖

自然人憑證也不能再隨便用了!

除了久未交易帳戶的限制,還有另一波新規也悄悄上路。台灣已有9家銀行,包括台銀、兆豐、合庫等,全面停用「自然人憑證」作為線上開戶方式。這是因為詐團曾冒用自然人憑證資料,大量開設假帳戶,害人莫名背上警示。

銀行局長童政彰表示,各銀行要提出風險強化措施,或是風險自律方法,例如採取自然人憑證加視訊確認本人「不能用鋸箭法、一刀切」,目標是半年內來做調整。

目前台灣已有9家銀行全面暫停以「自然人憑證」做為線上開戶驗證,包括:台灣銀行(台銀)、台新銀行(台新銀)、兆豐銀行(兆豐銀)、第一銀行(一銀)、合作金庫銀行(合庫銀)、華南銀行(華南銀)、台灣中小企銀(台企銀)、彰化銀行(彰化銀)、土地銀行(土銀)。

「女子漾」愛自己的每個樣子! 【女子漾】最棒的美食旅遊、美妝穿搭、娛樂話題、運動健康、情慾愛情分享,都在女子漾
快點來加入成為創作者!https://woman.udn.com
YT:女子漾https://www.youtube.com/@udngpower
Fb:https://www.facebook.com/udnGpower
IG:https://www.instagram.com/udnGpower

往下滑看更多精彩文章
新冠疫情升溫!快篩過期還能用嗎?醫師揭:「過期快篩3大判斷法」這樣用才有效

新冠疫情升溫!快篩過期還能用嗎?醫師揭:「過期快篩3大判斷法」這樣用才有效

2025-05-28 09:12
新冠疫情、新冠肺炎、快篩、生病示意圖。圖片來源:Canva
新冠疫情、新冠肺炎、快篩、生病示意圖。圖片來源:Canva

新冠疫情急速升溫,光是上週全台就醫人數就突破4.1萬人次,較前一週暴增113%,不少人急著想確認自己是否染疫,卻發現市面快篩買不到,只好翻出家中「壓箱寶」——過期快篩試劑。那麼,這些過期的快篩還能用嗎?

新冠疫情、新冠肺炎、快篩、生病示意圖。圖片來源:Canva
新冠疫情、新冠肺炎、快篩、生病示意圖。圖片來源:Canva

關鍵在「C線」:顯示正常可參考,消失則無效

耳鼻喉科醫師張益豪表示,過期快篩試劑「並非完全報廢」,只要試劑中的「控制線(C線)」仍有清楚顯示,就還能視為堪用。若C線未出現,就表示此快篩品質不穩,結果無法採信。他提醒,C線正常=快篩有效,C線消失=快篩失效,這點非常關鍵。

醫師揭「過期快篩3大判斷法」這樣用才有效

小兒科醫師林哲民提醒,雖然官方不建議使用過期產品,但若急需自篩也可參考以下3大原則,避免誤判、延誤就醫:

1. 控制線C線沒出現=完全失效

使用快篩時,第一步務必確認「C線」(控制線)是否顯示。這是試劑運作是否正常的指標。**若C線沒出現,結果無論是否顯示T線,都完全不可信!這代表快篩條已失效,請勿解讀為陽性或陰性。

2. 結果為陰性,不能全信

若快篩顯示C線有、T線無,即結果為「陰性」,也不能百分百排除感染可能。林醫師指出,過期快篩較容易出現「偽陰性」,症狀明顯者不應掉以輕心,建議應儘早就醫、進行進一步檢查。

3. 結果為陽性,有高機率確診

若快篩顯示兩條線(C線+T線)皆明顯,雖然試劑過期,但仍有高度機率為陽性結果。建議民眾當作確診處理,並盡快就醫,同時也可考慮使用有效期限內的試劑再次檢測確認。

新冠疫情、新冠肺炎、快篩、生病示意圖。圖片來源:Canva
新冠疫情、新冠肺炎、快篩、生病示意圖。圖片來源:Canva

疾管署:過期半年至一年內仍可參考,但慎防偽陰性

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也回應,雖然官方不鼓勵使用過期試劑,但在臨床觀察中,過期6個月至1年的快篩試劑,仍有相當程度準確性,尤其症狀明顯者常能驗出陽性。不過他強調,過期試劑「最可能出現的是偽陰性」,若症狀持續建議就醫,不宜完全依賴篩檢結果。

新冠疫情、新冠肺炎、快篩、生病示意圖。圖片來源:Canva
新冠疫情、新冠肺炎、快篩、生病示意圖。圖片來源:Canva

三大高風險症狀別輕忽!快篩結果陰性也應就醫

張益豪醫師指出,若出現「突發高燒、極度疲倦、喉嚨劇痛」等三大症狀,又合併黏稠痰液、全身不適,極有可能為新冠感染,即便快篩結果陰性,也應考慮是否偽陰性,並儘速就醫確認。

此外,由於新冠症狀與流感高度相似,醫師提醒,若懷疑自己感染,也可至診所進行「三合一快篩」,一次檢驗新冠病毒與A、B型流感,避免延誤治療黃金期。

新冠疫情、新冠肺炎、快篩、生病示意圖。圖片來源:Canva
新冠疫情、新冠肺炎、快篩、生病示意圖。圖片來源:Canva

民眾快篩買不到怎麼辦?醫師:壓箱寶別急著丟!

隨著疫情上升,不少藥局與超商面臨快篩供應緊縮,甚至有里長在社群媒體發文徵求快篩。基層醫療協會理事長林應然指出,其實不少過期試劑依然堪用,只要C線能正常顯示,就可以當作輔助工具;他強調:「過期6個月甚至更久,只要保存良好,還是能使用。」

衛福部食藥署也表示,近期快篩已加速增產,目前每週產量可達疾管署估需量2倍以上,並擴大鋪貨至藥局與超商。民眾可上疾管署「新冠最新防疫專區」查詢販售據點。

新冠疫情、新冠肺炎、快篩、生病示意圖。圖片來源:Canva
新冠疫情、新冠肺炎、快篩、生病示意圖。圖片來源:Canva

防疫最後一哩路:補打疫苗仍是關鍵

疾管署提醒,面對這波疫情,仍建議高風險族群盡快接種JN.1疫苗,尤其65歲以上長者與慢性病患者,更應完整接種兩劑。目前國內公費疫苗庫存超過300萬劑,接種資源充足,民眾可就近安排接種。

「女子漾」網站上線,陪你愛自己的每個樣子!最棒的美食旅遊、美妝穿搭、娛樂話題、運動健康、情慾愛情分享,都能在這裡看到!快點來加入成為創作者!https://woman.udn.com
YT:女子漾https://www.youtube.com/@udngpower
Fb:https://www.facebook.com/udnGpower
IG:https://www.instagram.com/udnGpower

往下滑看更多精彩文章
醫師、工程師都輸了!「這行業」竟高薪奪冠?2025全台最賺行業揭密:誰是真正高薪王者?

醫師、工程師都輸了!「這行業」竟高薪奪冠?2025全台最賺行業揭密:誰是真正高薪王者?

2025-06-20 09:59
理財、工作、職場示意圖。女子漾AI製圖
理財、工作、職場示意圖。女子漾AI製圖

在「薪水低、物價高」已成現代人共鳴的時代,你知道誰才是真正月入破十萬的職業嗎?根據主計總處與《比薪水》平台最新數據顯示,2025全台最賺錢的職業竟然不是醫師也不是工程師,而是金融與保險業!

【官方數據揭密】2025年平均月薪落在50,524元,但有一半人根本沒達標!

主計總處2025年4月最新統計指出:全職本國籍員工的平均經常性薪資為 50,524 元,若加上獎金與加班費,總薪資平均為 58,878 元;中位數薪資僅有 39,744 元。

什麼意思?也就是有超過一半的台灣人實領薪水低於4萬元!所以「月入5萬」其實不是常態,而是偏高值!

此外,主計總處也指出,加班工時平均為8.9小時、加班費為2,423元,顯示許多人在「拚命加班也只能多拿幾千元」,生活品質與收入並不成正比。

《機智住院醫生生活》。圖片來源:tvN
《機智住院醫生生活》。圖片來源:tvN

【薪資排行TOP5】不是醫師不是科技人,真正的「薪王」是這一行!

最震撼的資訊來了!主計總處也同步公布2025年薪資最高的五大行業,結果如下:

1.金融及保險業:100,841元(唯一破10萬的行業)

2.電力及燃氣供應業:73,511元

3.出版影音及資通訊業:73,376元

4.醫療保健與社會工作服務業:64,607元

5.專業、科學及技術服務業(含工程師等):63,442元

金融業平均月薪10萬,遠遠甩開醫師與科技人!不只是帳面數字,金融與保險產業的分紅、佣金機制更讓收入倍增,成為真正的高薪金雞母。

圖片來源:IG@tvn_drama
圖片來源:IG@tvn_drama

【比薪水平台加碼揭露】2024年台灣年薪回升至56萬,但科技業分紅不再誘人!

《比薪水》平台則從勞工自願回報數據提供更貼近實況的觀察:

2024年平均年薪為 560,526元,年增2.7%。資訊科技業雖仍居年薪榜首,但已連兩年下滑。金融科技、工商服務業則異軍突起,成為成長亮點。

圖/比薪水提供
圖/比薪水提供

圖/比薪水提供
圖/比薪水提供

根據《比薪水》的圖表分析,科技業分紅制度正在縮水,已無法拉開與其他行業的距離。不少科技大廠也已傳出「結構性調薪」,以彌補分紅縮水的缺口。

圖/比薪水提供
圖/比薪水提供

《未知的首爾》劇照。 圖片來源:tvn_drama
《未知的首爾》劇照。 圖片來源:tvn_drama

產業選對比努力更重要?年輕人高學歷不再保證高薪

過去台灣社會普遍認為「醫師、工程師、律師」是最穩定且高薪的職業,但這份排行榜打破了傳統印象。

例如:醫師屬於「醫療保健與社會工作服務業」,平均月薪為64,607元,看似不錯,但距離金融業仍有超過3.6萬元差距。

工程師多屬「專業、科學及技術服務業」,平均月薪63,442元,也明顯落後金融相關職業。

再加上醫師與工程師普遍需要高學歷、高工時、高壓力的代價,讓許多年輕人開始思考:「辛苦一輩子,不如一份聰明選對的行業?」

圖片來源:tvN drama
圖片來源:tvN drama

【薪情平台實用工具】輸入你的年薪,就能知道你是不是吊車尾

主計總處推出「薪情平台」,讓民眾輸入年薪數據並選擇行業,系統就能顯示你在同產業的薪資分布中贏過幾%的同行。

舉例來說:年薪60萬的工程師,在整體「專業技術服務業」中約落在前60%;同樣收入的保險從業人員,可能只在中段班。

這個工具能幫助大家判斷職涯價值與轉職方向,不再盲目「拚命工作卻沒回報」。

《我的完美秘書》劇照。圖片來源:SBS
《我的完美秘書》劇照。圖片來源:SBS

與其死守高學歷,不如選對高薪行業

這份薪資報告與平台數據再一次證明:努力很重要,但方向更重要。在「平均薪資與中位數落差大、科技業分紅減少」的時代,金融、保險與工商服務業已經悄悄成為高薪新霸主。

如果你正卡在低薪泥淖,不妨思考以下問題:我所在的行業,是成長型還是收縮型?我的工作價值,市場怎麼評估?我是否該開始轉向學習保險、財務、商業分析等跨領域技能?未來職場競爭關鍵,可能不再是「學歷」,而是「轉型力」。

「女子漾」網站上線,陪你愛自己的每個樣子!最棒的美食旅遊、美妝穿搭、娛樂話題、運動健康、情慾愛情分享,都能在這裡看到!快點來加入成為創作者!https://woman.udn.com
YT:女子漾https://www.youtube.com/@udngpower
Fb:https://www.facebook.com/udnGpower
IG:https://www.instagram.com/udnGpower

最新文章

國際麻疹疫情升溫!遊越南、美加、印度、印尼小心! 醫示警:「這年份」後出生抗體保護恐不足

國際麻疹疫情升溫!遊越南、美加、印度、印尼小心! 醫示警:「這年份」後出生抗體保護恐不足

#麻疹 #新冠肺炎 #發燒

潮健康 2025.06.21 22
夏至解暑料理  檸檬涼拌洋蔥

夏至解暑料理 檸檬涼拌洋蔥

#健康飲食 #食譜DIY #夏至 #節氣

isa小眼睛 2025.06.21 29
夏天吃生食「腸胃炎」爆發! 腸胃炎只能吃稀飯? 營養師:緩解症狀必吃4大類食物

夏天吃生食「腸胃炎」爆發! 腸胃炎只能吃稀飯? 營養師:緩解症狀必吃4大類食物

#食物 #水果 #夏天 #健康飲食

潮健康 2025.06.21 6
為什麼頭皮會冒痘痘?頭皮紅癢冒痘常見 Q&A:破解保養迷思

為什麼頭皮會冒痘痘?頭皮紅癢冒痘常見 Q&A:破解保養迷思

#皮膚 #洗頭 #出油

潮健康 2025.06.20 27
[女子生活學] 讓生活更好的方法

[女子生活學] 讓生活更好的方法

#金錢 #財富

曾箏 2025.06.20 6
美美迎週末輕食料理 蘋果沙拉 電鍋料理

美美迎週末輕食料理 蘋果沙拉 電鍋料理

#健康飲食 #食譜DIY #蘋果肌 #雞蛋 #巴西

isa小眼睛 2025.06.20 21
醫師、工程師都輸了!「這行業」竟高薪奪冠?2025全台最賺行業揭密:誰是真正高薪王者?

醫師、工程師都輸了!「這行業」竟高薪奪冠?2025全台最賺行業揭密:誰是真正高薪王者?

#保險 #加班 #穿搭 #職涯 #美食

女子漾/編輯張念慈 2025.06.20 335
妳也曾經試過這些瘋狂減肥法嗎❓

妳也曾經試過這些瘋狂減肥法嗎❓

#食譜DIY #健康飲食 #體重 #食物 #仰臥起坐

吃飽才有力氣瘦 2025.06.19 39
【最髒蔬果排行出爐】第一名竟是「蔬菜之王」!連營養師都不建議生吃

【最髒蔬果排行出爐】第一名竟是「蔬菜之王」!連營養師都不建議生吃

#癌症 #芒果 #食物 #迷思 #減脂 #菠菜 #健康飲食

女子漾/編輯張念慈 2025.06.19 5724
減重婦女應注意的二件事

減重婦女應注意的二件事

#咖啡豆 #減重 #體重

斛說針灸學塾 2025.06.19 22
18+